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午门上的钟声响了。

和往常一样崇祯又一次乘辇上朝。

从嘉靖开始,大明的几代皇帝,很少临朝听政,甚至很少同群臣见面。但在崇祯登极后,便竭力矫正“皇纲不振”的积弊,每日上朝。像他这样勤勉的皇帝,可谓是历朝少有,勤政的程度甚至可比高皇帝。

直到从闯贼的大军过了宣府以后,因为军事紧急,许多问题需要他随时处理,也需要随时召见少数臣工密商,才将每日早朝的办法停止,改为逢三六九日御门听政。不过今天并不是三六九日,突然决定上朝,昨天也未传谕,群臣如何能够赶来?

当崇祯乘辇离开乾清宫不远,到了建极殿时候,才想到自己错了。方寸已乱的他在心中叹道:

“难道这也是亡国之象?”

但是午门上的钟声已经响过一阵,要取消上朝已经晚了。

他转念一想,就眼下的情况,在平台只看见几个臣工也是好的,也许会有人想出应急办法,今天倘若吴三桂的救兵不到,“逆贼”破城,这就是他最后一次御门听政了……

想到祖宗的江山就这么丢在自己的手里,更让他几乎痛哭声来。

今天,皇帝突然决定临朝,午门上的钟声虽然敲响一阵,但分散住在东西城和北城的官员们多数没有听见,少数听见钟声的也不能赶到。所以,崇祯临朝的十七年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朝仪失常,冷冷清清的,只有几个太监侍候,而跪在平台上接驾的只有二位大臣:一是都察院左邻御史李邦华,二是兵部侍郎协理戎政王家彦。七十一岁的李邦华白须如银,飘在胸前,五十七的王家彦也是发须花白。看见离御案几尺外只跪着两个老臣,除了他们只有十几个随驾来的内臣,孤零零的数人衬得院中更是空空荡荡的,一时间,他不觉落下眼泪来。

在往日,即便是平时的常朝,少说也有一两百人,按部就班,分列两班。眼前模样让崇祯没有去想今天是临时鸣钟上朝,所以没有多的朝臣前来,他只是和以往的情形相比,在心中伤心地叹息说:

“唉!真是亡国之象啊!”

崇祯甚至没法忍受这种不成体统的现象,便吩咐道。

“退朝”。

这使得左右的太监们和两位大臣吃了一惊。大家的思想上还没有转过弯儿,崇祯已经站起来向后走去。但是刚要上辇,他就后悔不该突然退朝回宫,心思竟然如此慌乱!想着王家彦是兵部侍郎,职掌守城之责,如今赶来上朝,必有紧要事情奏报。

应该当面问问明城上守御情况,至于李邦华那也是四朝老臣,是位有学问、有操守,刚正不阿,为举朝臣僚所推重的重臣。

他甚至接着想到本月初四日,李邦华同范景文都建议护送太子去南京。这个建议多好啊,只因为当时有言官反对,让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最后未被采纳。

可恨!可恨!

还有朝臣建议他自己迁往南京,也因言官反对未采纳。

可恨,可恨!

言官实在是可恨至极啊!

后悔无及的崇祯心头又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难道李邦华今日又有什么新的建议?

“传谕李邦华、王家彦到东暖阁等候召对!”

崇祯向太监吩咐一句,声音中带着哽咽。

回到东暖阁后,崇祯等待着两人的到到。他在心里恨恨的想着。

“往日,大小臣工,这个请求召对,那个请求召对,为何自从京城被围以来,国家将亡,反而没有人请求召对?往日,不但从各地每日送来许多文书,而且京城大小臣工,每日也有许多奏本,可是三天来竟无一封奏本,无人为救此危亡之局献一策,建一议!这就是大明养得的官吗?诸官误朕啊!可恨!可恨!”

等着李邦华和王家彦时,崇祯又奇怪王承恩何以不见影儿,心绪纷乱如麻,有内官进来躬身禀奏道:

“李邦华和王家彦已经到了,候旨召见。”

崇祯说道:

“叫他们赶快进来!”

内官恭敬退出传旨。又过了片刻,一个太监掀开帘子,李邦华在前,王家彦在后,进入里问暖阁,在崇祯的面前长揖行礼。

“免礼。”

崇祯问道:

“王家彦,城上守御如何?逆贼有何动静?”

王家彦持笏奏道:

“陛下,城上兵力单薄,众心已散。如今在西直门和阜成门外攻城的有不少是京营的降兵,京营降兵不断于城门嚷叫称逆贼兵力如何强大,包围京城的有二十万精兵,随时可以破城,劝城上人识时务,早一点开门投降,免遭屠戮,并且说,五日不降,屠尽全城。城上守兵现在军心动乱……”

提及城上的情形泣不成声的王家彦实在是说不下去了,历朝历代,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情形。

难道大明真的气数已尽?

李邦华也是默默流泪,他后悔自己空有刚正敢言之名,但却对南迁之议不敢有坚决主张,这才有了今天之祸。

见两位大臣哭,崇祯也不禁流泪,可是现在即便是哭又有何用?

看了李邦华一眼,崇祯想着还有重要话要同他密谈,挥泪王向家彦问道:

“卿自入仕以来,已是三朝老臣,如今是第二次为北京守城事鞠躬尽瘁,君臣患难与共……”

皇上的话让王家彦禁不住失声痛哭。崇祯也哭了。

在君臣哭泣时,李邦华流着泪插话道:

“国家到此地步,文武百官都不能辞其咎。老臣当言不言,深负陛下,死有余辜!”

对李邦华的这两句话的真正含义,崇祯不很清楚,他也顾不得去想,又接着对王家彦说道:

“王家彦,卿是朕的股肱之臣。事到如今,难道你就没有一点办法么?”

王家彦哽咽道:

“皇上,人心已散,臣力已竭,臣惟有以一死报陛下知遇之恩!”

他的回答让崇祯陷于绝望中,一时间泪如雨下。而王家彦也是伏地呜咽不止。李邦华也是流泪不止,他在心中又暗暗悔恨自己没有在南迁一事坚持到底。

君臣们就这样相对哭了一阵,崇祯对王家彦说道:

“卿速去城上巡视,尽力防守,以待吴三桂的救兵赶来!”

伏地痛哭的王家彦便叩头起身,挥泪领旨后便退出暖阁。

在王家彦退出以后,崇祯望着李邦华说道:

“先生平身。赐坐!”

李邦华躬身谢恩后,便侧身落座,等待皇上问话。对待李邦华这样有学问、有操守的老臣,崇祯一向极为尊重,照例称先生而不呼名。但是他明白,如今京师被围,不是从容论道时候,李邦华纵有四朝老臣的威望,但对挽救大局也无济于事。叹一口气,崇祯随便问道:

“先生,今日朕因心中已乱,临时上朝,文武百官事前都不知道。先生已是古稀之年,如何赶来上朝?不知有何重要陈奏?”

李邦华在椅子上欠身说道:

“启奏陛下,自从闯贼过昌平之后,老臣知大事已不可为,即移住文丞相祠,不再回家,决意到逆贼破城之日,臣即自缢于文丞相之侧。两天来……”

李邦华的话,让崇祯的心头猛然一震,他挥手让其不要说下去。他忽然想起昨夜的一个凶梦,想到自己也要自缢,想到祖宗的江山就此不保,他不禁掩面呜咽。见皇上哭了,李邦华也跟着哭了起来,他悔恨自己身为大臣对来到眼前的“亡国之祸”负有罪责。不知道李邦华悔恨心清的崇祯呜咽片刻之后又说道。

“倘若大臣都像先生居官清正,忠心耿耿,国事何能坏到今日地步!”

皇帝的称赞让李邦华离开椅子,跪下叩头颤声请罪道:

“陛下!国家到此地步,老臣死不蔽辜!”

崇祯猛然一惊,愣了片刻,问道:

“先生何出此言?”

“臣有误君误国之罪。”

“先生何事误国?”

“此事陛下不知,但臣心中明白,如今后悔已无及矣!”

崇祯听出来李邦华的话中含有很深的痛悔意思,但是他一时尚不明白,一边胡乱猜想,一边叫邦华坐下说话。等都华重新叩头起身,坐下以后,崇祯问道:

“先生所指何事?”

李邦华欠身说:

“正月初,贼才渡河入晋,虽然太原尚未失陷,可是全晋空虚,京师守御亦弱,有识者都知道京师将不能坚守。李明睿建议陛下乘敌兵尚远,迅速驾车南巡,然后凭借江南财赋与兵源,整军经武,如此才是谋国上策……”

“当时有些言官竭力反对,乱了朕意。此计未行,朕如今也很后悔。可恨言官与一般文官无知,惟尚空谈,现在想来,十七年来许多事都坏在这帮乌鸦身上,殊为可恨!”

“虽然当时有些文臣知经而不知权,阻挠陛下南巡大计,误君误国。但臣是四朝老臣,身为都宪,当时也是顾虑重重,未能披肝沥胆,执奏南巡,实在是有误君误国之罪。”

“卿当时建议择重臣护送太子抚军南京,也不失为一个救国良策。”

又一次,崇祯后悔了。要是当时送太子抚军南京的话,祖宗的江山又怎么会丢?

“臣本意也是要建议皇上往南京去,因见李明睿的建议遭多人反对,所以臣就改为请送太子抚军南京了。”

李邦华的泪水又一次流了下来。

“啊!”

崇祯惊讶的看着李邦华。

“所以臣才有负国之罪。”

如梦初醒的崇祯尽管惊讶,但他对李邦华并没有抱怨,而是摇头说道:

“此是气数、气数。”

停了片刻,崇祯又说:

“据先生看来,当时如若朕去南京,路途如何?”

“当时李贼大军刚刚渡河入晋,欲拦截圣驾南巡,根本无此可能。欲从后追赶,尚隔两千余里。况且到处有军民守城,关河阻隔,使贼骑不能长驱而进。”

“可是当时河南已失,而且山东……”

当时为什么不敢南巡,不就是因为山东了德藩的地盘吗?去山东,那岂不是羊入虎口?

“山东有德藩在,可保流寇不敢入,德世子虽有跋扈之名,可却也是赤诚之人。陛下若入山东,下旨德世子勤王,想来他必定会亲率强兵劲旅勤王,平虏大将军所过之处,乱民皆震其威,谁人还敢进犯……值国家危亡之日,臣竟然接连不能尽忠执奏,以至于误国如此辜负君恩,实在是死有遗恨啊!”

老泪纵横的李邦华痛哭失声道。

临到亡国的地步,对老臣的忠心崇祯仍然十分感动,不禁又一次涌出热泪,哽咽道。

“这事责在内阁与通政司,与卿无于。”

“不,陛下!臣见陛下讳言南迁,才只好改请送东宫抚军南京,却不敢直言请陛下南幸,明知此疏为救国良策,却不敢为上奏。臣接连误陛下,误大明,决计为君殉节,缢死于文丞相之旁,但虽死却死有遗恨!误国如此,实在是臣之罪啊!”

崇祯叹息说:

“不想我等君臣,皆是为此所误!纵是言官反对,朕一意独断,又有何至如此的?”

“言官邀直买名实是在我朝累世积弊,可如今说也晚了!”

崇祯此刻心情只求活命,不愿就这个问题谈下去。因为李邦华提到由山东的话,忽然使他产生一线幻想,低声问道:

“先生,若是朕现在南幸山东,你以为此计如何?”

面对陛下的问题,李邦华却摇头不语,看他这副模样,崇祯便出言问道。

“先生,难道,朕现在已经没有机会南幸山东了吗?”

“陛下,臣,臣……”

伏身于地上的李邦华,哭泣道。

“今日已非往日,现如今,已经晚了,要是闯贼刚入晋时,陛下南幸,尚还有机会,可是现在……为大明江山计,陛下,不应再南幸山东了!”

他说什么?

为了大明江山,不让朕南幸山东。

他这是什么意思?

但是瞬间崇祯也就明白了他为什么这么说?

是为了避免大明内讧,为了避免那小子不得不弑君,然后导致内讧。

他不是忠臣吗?

是不是忠臣,只有老天知道,而且到了那个时候。有时候忠臣也能变成奸臣。

在崇祯愣正在那里的时候,李邦华又伏地叩头,说道:

“老臣叩辞出宫,在文丞相词等候消息,为君尽节。”

崇祯目送李邦华出了暖阁,跟着从御座上突然站起,浑身打颤,盯着他的背影喃喃道。

“朕、朕……”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三路异世之帝王路系统再拉也得用着隋末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历史种田:我家公子超凶猛世子贤婿,快请上位!异世权谋:重生智者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从小乞丐杀到一统天下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嫡妻难惹九龙夺嫡:废材成皇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三国:开局杀穿曹营,看呆刘皇叔开局十万两米壮汉,我含泪登基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三国:腐烂行尸,走肉国度!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穿越之农家小憨娃大志向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大唐天下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带着沙雕系统在古代开启工业革命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大清之祸害补天前传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穿越市井之妃要当家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大明:开局断绝朱允炆帝王路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大明:官居天子废除昏君踪影:马踏诸国铸无上凶名圣人齐出,华夏人杰进修班开课了魏臣大炎帝国,吾济苍生大乾暴君万界之我是演员大人,得加钱大秦之召唤群雄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南宋弃子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全日谈说唐演义画河山诸葛亮魂穿崇祯【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金融帝国之宋归女帝的内阁首辅绛色大宋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江山名士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