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吴安持看来,章越也是回以笑着点了点头。

此刻炉亭里众人吵个不停,章越则放下文章向吴安持走去。

吴安持笑道:“众人都在争论,为何章兄独在背文章呢?”

章越本要装着不知道的样子拍几句王荆公的马屁。但转念又想以自己与吴家的交往,对吴安持岳父是谁,应有所了解才是,如此不是很虚伪?

不过自己喜欢人家的文章那是真的,如此又有什么不好意思。

章越索性拿出一副对‘此公文章深有研究’的样子道:“吴兄,吾窃以为当世诸公除欧阳学士外,当属王公的文章第一。”

“哦?真有此事?”

章越道:“吾往日素喜《伤仲永》,《游褒禅山记》,但吾近日读《读孟尝君传》却更叹服。”

见吴安持微微疑惑,章越笑吟道:“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章越言此看吴安持的脸色道:“读到最后一句,直如‘老吏断狱案’实拍案叫绝!”

这篇《读孟尝君传》不足百字,但读来就是给人感觉一层一层抽丝剥茧,四五处转折后,最后一句简直犹如神来之笔!

同时章越也有一个意思。

王安石举孟尝君的例子,不是慎交友么?

你吴二郎君在太学之中不也是如此么?

吴安持果真深以为然地道:“然也,自古以来皆称孟尝君好得士,然而君子与小人岂可共处哉?”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是故君子必慎交游焉!”

吴安持闻言笑了笑就没说什么了。章越心道,这吴二郎君好难亲近,看来要结交此人还真不容易。

想到这里,章越返回到座位。但听堂上愈争论愈激烈,这些太学生也真是什么都敢说,居然从庆历新政批评至官家头上了。

这特么胆也太肥了。

宋朝风气就是如此,不仅太学生如此,连官员也差不多。

当年直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进奏院案,一名官员写了一首傲歌简直狂出天际。

一句‘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驱为奴’,后一句不说了,前一句居然要皇帝搀扶自己。

庆历新政到底为何失败,不少人都将原因归究至宋仁宗前后反复,不能坚持的身上。

但章越觉得有些错怪宋仁宗了。

庆历新政,其实就是一个不成熟之举。

当时朝廷经过与西夏之战的阵痛,故而仁宗皇帝仓促决心改革。他将范仲淹,富弼召回中央实行新政。宋仁宗本认为他们会立即拿出一个切实可行之政策,但议论了半天,范仲淹最后才上了十条建议,也就是后来的‘范十条’。

范十条条条都是针对宋朝当时最大的问题三冗(冗官,冗兵,冗费)而来。

从范仲淹,富弼进入中枢到最后离开,新政不过一年即失败了。

为何如此?

宋仁宗一开始就没有作好新政的准备。范仲淹变法的失败,让他意识到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官员们认为‘规摹阔大,论者以为难行’。

反对的人实在太多,真要推行新政会触动到根本。

为何有三冗?

说白了,还不是当初当朝者自己设计的。三冗设立就是为了解决一系列问题而存在的,现在你要废除三冗,那么反过来说当初的问题解决了吗?

没有解决就废除,就动摇根本了。

还有就是准备不充分的问题了,宋仁宗一开始就没想变法,被西夏打痛这才让范仲淹来试一试。新政实行了一段,才发现什么叫‘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一上秤一千斤都打不住’,原来问题这么多。

‘范十条’还称不上大刀阔斧,但暴露的积弊之深令人触目惊心。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范仲淹,富弼一直呼吁扩大相权,来推行变法,彻底压下反对的势力。

但扩大相权,又触动到根本了。

最后变法失败了,宋仁宗还是将富弼,韩琦,欧阳修当年支持新政的人都在朝堂上,而且一直受到重用。

至于变法中州县兴学,兴办太学的政策仍在。对于变法党所在的太学,一直给予政策倾斜支持。

如这一次国子监解试额额从四百五十人增加到六百人,但太学生也才七百多人,就算加上广文馆生也不过一千多人。

几乎达到三人解一人的比例。

再想想福建,浙江解试一百解一人的比例。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王安石变法时都取胡瑗的学生为新党骨干。不过王安石当政后,新的太学生又反对变法,这也是王安石所始料未及的。

众人议论了一阵,章越都不发言,这时候向七突然看向章越问道:“三郎,你怎么看庆历新政及这一份万言书。”

章越方才仅注意文采文辞了,一时没关注政见。

章越笑道:“在下年纪轻轻哪好发表议论,如今我学文章还来不及。”

一旁的人笑了笑,章越不说也就算了,但向七坚持道:“三郎,你这就不厚道了,好与不好,是与不是,你好歹说个大概啊!”

章越心道,太学讨论政见风气甚重,自己若真的不说,反被人看轻。

章越决定拿出一个谁也不得罪说法。他放下书笑道:“那我试言一二,说得不对,诸位不要见笑。”

“请说。”

章越道:“我读书时有一句深有感触。李文靖公(李沆)为相曾言‘吾为相无他能,唯不改朝廷法制,用此以报国’。我等乍闻此言,以谓李文靖公身为宰相却不当事。”

“其实为宰相者最败坏者,在于不思事体,为了收恩取誉,屡更祖宗旧制,最后导致官员兵卒冗滥,这才是最大之弊。”

“今日之用度无节,财用匮乏,公私困弊。一切推迹其事,皆因宰相当初不能遵守旧规,妄有更改所致。”

章越这一番话说完,在众太学生中倒没掀起什么波澜。

刘几敷衍笑道:“三郎说得好。”

说罢众人又继续讨论下去了,章越心想,这些太学生们哪里听得懂这些?

而一旁的吴安持目光闪了闪。

次日为朔日,吴安持自太学返回家中。

这几日不仅他的岳父王安石返回京师,连他爹吴充也从陕州返回京师叙职。

吴安持给岳父特意在京中找了宽敞舒适的房子安歇,但王安石却言住在哪里都一样,偏要住在太学隔壁的朝集院中。

见岳父宁可住公舍,吴安持也是无话可说,准备过去见礼请安,谁知却吃了闭门羹。

原来王安石上了万言书后,轰动了京城,不少官员士子都来拜见,也有人骂说王安石这纯粹是找事。

但王安石为了表示上书的诚心态度,在天子回复之前,不接见任何外客,索性连女婿也当作外客一并不见。

吴安持吃了闭门羹后,仍在岳父门外行礼再三,到了家中这才松了一口气。

吴安持回府先见自己的娘子。

王氏是王安石长女,虽容貌不算出众,但文章才华极高,这一点令吴安持也是自愧不如。

王氏服侍吴安持更衣言道:“晚上有家宴,你先去母亲那问安,如今十五娘出嫁了,哥哥整日不着家,你又在太学读书,家中倒是冷清许多。”

吴安持道:“不是还有十七么?”

王氏摇头道:“你又不知母亲?她对十七向来是外亲内疏的。”

吴安持道:“有什么外亲内疏的,如今十五娘嫁人了,就到十七了。不过她这性子……要找个好婆家,真是要令爹娘头疼了。”

王氏道:“你在外头唯唯诺诺,到了家中却说十七的不是。”

吴安持笑了笑道:“我也是盼她嫁给好夫君,是了,大伯身后如何?”

原来两个月前参知政事吴育已是病故。

王氏道:“大伯身后事都已是办了妥当,如今托欧阳学士写墓志铭,至于官家念在多年辅弼之情,已下旨荫补其子入官。”

“不过大伯家中有几人不做官的,故而推至我们家中,爹爹今日家宴或许会问了你和哥哥有无荫补之意。你是如何打算的?”

王氏看吴安持脸色,有些失望地道:“我就知不可在此刻问你。”

吴安持看向王氏的脸色道:“娘子,你也知科场之难,有官为之即先为官。就算荫补,日后也可考锁厅试,博个进士出身。”

王氏道:“我本也是这个意思,但见你片刻犹豫也无就答允了,我看补荫以后也未必有考进士的打算……”

吴安持不满道:“娘子,你说话倒越来越像十七了。”

当夜吴府家宴。

吴充为官已是二十载,却未及不惑之龄。

他十七岁中进士,可称得上少年得志,之后仕途上又得他几个兄长提携,可以称得上一路亨通。

在群牧司时,王安石连包拯敬的酒都敢不喝。但他这样眼高过顶之人,对同僚吴充也极为敬佩,视他为至友。不仅在诗词里一口一个冲卿兄地亲切地喊着,还将爱女嫁给了他次子。

吴充相貌可称丰神俊朗,其妻李氏也乃名臣李宥之女,这也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好姻缘。

这日家宴,吴安诗,吴安持夫妇,十七娘都是在场,至于几个孩童则由下人抱着在旁另一张小桌吃饭。

席上众人不敢出声,唯有吴充言道,吏部打算荫补给吴育后人为官,按长幼分授予太常寺太祝,大理寺评事,秘书省正字等官。

吴安持想起今日在炉亭谈论三冗,他也深感如今冗官之弊。至于冗官之弊,就是荫补太滥。故而范仲淹提出十条其中一条就是‘抑侥幸’,意在革除荫官之弊。

如吴家几个荫补的官职都是京朝官,虽然只是对应着无出身的四十,四十一,四十二阶这最后三阶,但远在选人官阶之上了。

连一科进士里只有数人,初授才能为京朝官,其他都要出任选人。

今日太学同窗们抨击冗官荫官之弊时,他是一言不发。

吴安持从心底知道他们说得对,但此事落在你头上时,那么到底又是对还是不对?

从此不必苦读诗书了,甚至不必考中进士后,就去偏僻地州县任职,自己可以留在繁华的汴京了。

听到吴充言已打算让他们兄弟二人一并荫补时,吴安持心底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吴充道:“荫补之事,一日未有明旨,你们二人一日不可声张。其他人也不许多嘴。”

席上众人都称是。

吴充又道:“即便荫补,但朝廷也不会立即给你们差遣,等上二三年也是有的,这些时日你们就在家读书,不许外出。”

见气氛有些严肃,一旁李氏向两个儿子笑道:“爹爹的吩咐记在心底就好了,菜都凉了!”

吴充微微点头动手夹菜,一家人这才动筷。

吴充吃了几口,又考校二个儿子学问和政治之事。吴安诗答了不好,挨了吴充几次训斥。其他人在饭桌上吃饭也不由是提心吊胆。

待轮到吴安持时,他还未答手中的筷子已落在了地上。

吴充不由摇了摇头,等丫鬟给吴安持换了双筷子后,方问道:“你泰山那份给官家的万言书看了否?”

吴安持答道:“昨日在太学时已看过了。”

“你如何看?”

吴安持满头是汗。

吴充责道:“还未答已是如此,要说些真知灼见来,以后入了庙堂诸公问起来,不说答些切实可行之案,至少要言之有物。”

吴安持道:“孩儿以为为政之先还是‘尚简’。”

“如何尚简?”

吴安持道:“尚简就是简政,就是简而有法。”

“可。”吴充道了一句。

吴安持想了想道:“孩儿今日读书,读到李文靖公(李沆)为相曾言‘吾为相无他能,唯不改朝廷法制,用此以报国’,孩儿……孩儿深有感触……”

吴充一愣随即道:“哦?说来听听……”

吴安持答完之后,吴充抚须沉吟片刻,然后笑道:“二哥入太学后,见识倒是有些长进!”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异世之帝王路系统再拉也得用着隋末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历史种田:我家公子超凶猛世子贤婿,快请上位!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三国:开局杀穿曹营,看呆刘皇叔开局十万两米壮汉,我含泪登基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三国:腐烂行尸,走肉国度!穿越之农家小憨娃大志向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大唐天下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带着沙雕系统在古代开启工业革命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大清之祸害补天前传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穿越市井之妃要当家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大明:开局断绝朱允炆帝王路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大明:官居天子踪影:马踏诸国铸无上凶名圣人齐出,华夏人杰进修班开课了魏臣大炎帝国,吾济苍生大乾暴君万界之我是演员大人,得加钱大秦之召唤群雄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从小乞丐杀到一统天下嫡妻难惹刘璋在三国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唐逗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三国之小曹贼真无为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南宋弃子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全日谈说唐演义画河山诸葛亮魂穿崇祯【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金融帝国之宋归女帝的内阁首辅绛色大宋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江山名士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什么!越娶妻越强穿越三国做将军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红楼:玩主天下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大明之超级帝王系统三国:家父潘凤笑傲天下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穿越白虎之洪荒弃婿崛起之路三国之我是正经人伏羲夫妻我打罗马?真的假的?大周九皇子魂附废柴公子开启逆袭成就霸业大汉兵王日月悬空江山百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