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夫子缓缓闭上不知何时张开的嘴巴,纷纷陷入一阵思索之中。
方孝孺则是满意的颔首,眼中满是对朱高炽的欣赏。
朱高炽这一番话,哪怕是专门负责进谏的六部尚书,都未必能说出来。
如此独到的见解,长远的眼光,真正意识到了元朝灭亡的原因,从而强调了百姓的重要。
身为皇室的子弟,能对儒家经典不作深入的解读,能够治国理政的学问,是断然要学到极致的。
“嗯,不愧是燕王之子!”
方孝孺在心中赞许着。
然而,刘三吾却是紧皱眉头,忽然就想到了皇储之事,如此看来,陛下当真是独具慧眼,这燕王世子,倒也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正当众人还未回过神来之时,朱元璋已经悄无声息的,走进了学堂之中。
朱高炽瞬间就察觉到了,转过头去,就瞧见朱元璋满面笑意的脸。
“不错!不愧是朕的孙儿,居然这么聪明!”
说完,朱元璋心中不由得慨叹,自己出身贫寒,岂会读不懂朱高炽话中的感受。
一个国家,要是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还算是什么国家,就一个混乱之地罢了。
但是,他好像对于朱高炽的才能,还是十分期待,大步走上前,打算亲自上阵。
“炽儿,方才你所说的,土地皆在权贵手中,这点倒是提醒了朕,但又想了想,古往今来,这土地不都是掌握在地主手里吗?这一点,你又怎么解释?”
闻言,朱高炽微微一笑,朱元璋毕竟是农民出身,所以,对于土地文字当然也很关心。
现在大明的土地皆被豪强地主掌握在手里,他们放地给农民,让他们进行耕种,且从中收取租金。
不少百姓每年都勤勤恳恳的耕作,但得到的大部分都交了租金,忙活一整年,还是解决不了温饱。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可是其中蕴含的东西,却复杂不已。
思索一会儿后,朱高炽说道:“关于土地的问题,一直以来皆是历朝历代最看重的问题。”
听到这话,朱元璋心下一喜,他当然知道土地问题重要,因为这都是他亲身体会过得出的经验,但朱高炽只是想了片刻,居然就直接说出来了。
“自天下一统之后,每个朝代皆对土地问题,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案,可是最后的效果都不明显。”
“伴随着战事的减少,天下太平,权贵们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财富,他们就会开始囤积土地,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而随着社会安定,人口急剧增长,但土地的总量始终没有改变,再有,土地租金越来越贵,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无地可种。”
“没有土地的农民,就只能把自己卖给权贵,去帮他们种地,就为了能换一口饭吃,久而久之,百姓们就成为了权贵们的附庸品。”
“但是,历朝历代人们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要知道,百姓乃是整个国家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他们也将是最坚强的抵抗力量。”
“可是,在与土地长期的抗争之中,他们早已心力交瘁,就如一颗干旱的种子,已经无法成长为参天大树,带来清凉。”
说到这,朱高炽顿了顿,喝了一口茶水,放慢语气继续说。
农民从始至终,都是封疆王朝的牺牲者,这一点从未变过。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土地不停的减少,国家发展渐渐倒退,社会便开始动荡起来,这便是一个死循环,几乎没人能跳脱出去。”
听到这番话,朱元璋紧蹙眉头,心里不停念着朱高炽的话,这么看来,自己这个孙儿远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厉害。
上书房之中,一众夫子神情凝重,朱高炽的观点很清奇,且很有道理,反而让他们又陷入思索中。
自打王朝建立之后,土地与人口,一直都是一个很难调和的问题,历代先人想了很多的办法,但最终都是治标不治本,只能维持几百年,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平衡,又会被再度打破。
但是,只要国家稳定下来,便会有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的后果,却是代表一个时代的终结。
朱元璋亲身经历过这些,对此深有感触,而现在开始调查土地兼并的原因,却又发现,自己不知从何下手,而朱高炽以如此简单的话语,来描绘出一张张生动的景象,让他有所启发。
但是现在,他较为关注的是另一个问题,百姓们是因为无地可种,才失去了活路,才会选择放手一搏的,身为大明第一个皇帝,朱元璋自是不会让这个情况发生的。
朱高炽看到众人正在沉思着,也没继续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眼角余光注意着朱元璋的神情。
朱允炆也是眨着眼,视线在自己这个堂弟的身上打量着,瞳孔深处好似有着别样的光芒在闪烁。
良久,朱元璋打破了寂静的气氛。
“炽儿,你接着说,要怎么应对这个问题?”
听到这话,朱高炽的身上瞬间就散发着一阵自信的光芒,开口道。
“皇爷爷,解铃还须系铃人,土地的问题,是出在百姓的身上,想要解决,只能从百姓入手。”
“现在,咱们大明刚刚稳定,正是修生养息的好机会,也正好可以彻查百姓人口,但是此次对于人口的彻查,一定要落实到每一个活着的人身上。”
“如今,地主权贵们霸占着很多无主土地,要是能把这些土地交由百姓,那么大明定会迎来一个新时代。”
“炽儿,说是这么说,但是土地,可谓是那些地主的命根,他们岂会交出?”
朱元璋摩挲着下巴,他对地方的做派也很了解,自己虽然贵为皇帝,但也不是天下所有事情,都能按照他的意志行动的,这一方面他不是没想过,只是实行起来真的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