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实为毓庆宫,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红墙上一水碧色的琉璃瓦,因木为青,象征生发之意,洪熙年间连年对鞑靼作战,国库吃紧,然东宫依旧处处簇新,足可见皇帝对太子的信重和宠爱。
静和昂首挺胸,由紫瑛搀扶着一步一步地走过毓庆宫外长长的游廊,她记得上一世太子体弱多病,算算日子似乎就是活到这一年,后来皇帝时常想起文德皇后和故太子的种种好处,隔代立了皇太孙,皇帝驾崩后皇太孙即位,太子妃也就成了皇太后。
听皇太后聪慧沉稳,一直在帘后辅政,直到那一年济王谋反,杀入紫禁城,皇太后也被废黜。
以太子妃和楚让瑾这段往事来看,当年为何楚启没有出征呢?还是楚启出征,依旧没有奈何住济王?
静和在柳州那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实在是没有丝毫印象了。
紫瑛似乎发现她分了神,在即将迈上台阶时凑近她轻轻对她耳语道:“夫人,当心台阶。”
静和立住脚,抬眼看了看前方巍峨雄伟的宫殿,以及殿阁上檀木朱漆牌匾上‘毓秀宫’三个烫金大字,她深深吸一口气,扶着紫瑛的手上了台阶。
只见从门里走出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宫女,发髻上戴着翡翠珠钗,华丽却又不过分张扬,上前亦带着两三分浅笑,微微行了个礼道:“奴婢是太子妃身边的掌事宫女采蘅,给英国公夫人请安。”
紫瑛也不着痕迹地看过去,采蘅语言大方得体,却带着几分疏离,仿佛他们东宫生就有几分自上而下的高贵不凡似的,她到底是穷人家的出身,被卖到了安庆侯府,后又一路跟随徐静和加入英国公府,往日里结交的王公大臣们在朝中地位大多与楚启持平或不相上下,那些夫人们待她也总是带着几分谦和,如今到了东宫,方油然生出几分矮一头的感觉。
她忍不住觑了一眼一旁的静和,静和脸色却如常,甚至带着一丝似乎是怜悯的神色,紫瑛大为吃惊,她这一分神,脚下踩空,便要往前摔倒,时迟那时快,大袖下有一只手猛地抓住了她,她才重新站稳了。
紫瑛惊魂方定,才看见自家夫人气定神闲地站在一旁,好像方才扶住自己不是她一般,紫瑛不由有些脸红。
那嬷嬷是个眼尖的人,虽然看破英国公夫人身边的丫鬟险些出丑,面上表情却是纹丝不动,倒是英国公夫人,年纪轻轻,长得一张温柔娴静的面庞,却丝毫没有惧色,依旧是端庄大方,实在令人不能觑。
采蘅多了几分重视,走到一旁恭敬道:“英国公夫人请。”
静和客气地一句‘有劳’,缓缓迈步进了正殿,大殿内富丽堂皇,设置宝座龟鹤等物,静和目不斜视,鼻端却嗅到一股略苦的药味,她习惯性地分辨了一下,却微微握了下大袖下的手。
采蘅未见她的反常,只又引她过了穿堂,走了一截石子路,方才到了太子妃的住所。
太子妃正坐在南边的大炕上描花样子,静和上前一步屈膝行礼。
太子妃便笑着道:“英国公夫人不必如此客气,”又转向采蘅,“快搀楚夫人起来。”
采蘅恭敬地屈膝应了,还是待静和行过了礼才上前虚扶一把,又引她在下首一把錾花檀木椅上落座。
太子妃轻轻一摆手,已有人上前三两下将炕桌上的花样子收拾干净,又换上新茶来。
“听闻楚夫人爱吃这正山种,我这里刚好有一些,请夫人品鉴,”太子妃着轻轻端起了茶杯。
静和道一声不敢,也端起了茶盅吃了一口茶,能到太子妃手里的茶,成色绝不会差,静和也不是为了来她这里吃茶的,她放下手中的茶盅,双手交叉放在膝头,少不得寒暄几句:“不知太子妃娘娘近日可好?方才经过正殿,倒似乎闻到药味。”
太子妃神色虽如常,可明净的眼眸却荡然一波,微微笑道:“是太子爷前两日着了些风寒,并不严重,太医来开了药,已无大碍了,只是宫里的贤妃娘娘不放心,一定要太子爷遵医嘱再多调理几日。”
静和轻轻颔首,发髻上一大簇珍珠随着轻轻晃动,却未闻及碰撞之声,反倒多了几分女子绰约之美。
太子妃也不由在心内暗赞一声,到底是世家大族里养出来的,怪不得能收服楚启那骄傲的性子。
她轻轻一笑,问道:“不知英国公一向可还好?”
这一句话犹如一根钢针,扎在静和尚未痊愈的伤口,她神色微变,很快恢复寻常,客气地道:“多谢娘娘关怀,国公爷一向康泰,”顿了顿又切入正题。
她看了眼外头灰蒙蒙雾突突的际,慢慢启唇道:“进了七月便是阴雨缠绵,听南边水患频仍,只怕今年是个灾年。”
太子妃是个闻音知雅的人,一瞬间明白静和是要打算施粥舍药的意思,于是也道:“太子爷也时时为此时忧心,好在西北几个州郡均是丰收,太子爷有意上奏皇上,请朝廷放粮赈济。”
静和一时间觉得自己词汇量欠缺地很,也只好很应景地道一句,“皇上心系百姓,太子爷体恤黎民,有这样的主君和储君,都是百姓们的福气。”其实她暗地里腹诽一句,你知道你男人就快嗝屁了不?
太子妃红唇微弯,又道:“他们男人在外头为朝事忧劳,咱们也要尽自己绵薄之力,待过几日本宫禀了贤妃娘娘,请几位夫人前来,一道商议施粥之事。”
静和心里却有一个疑点一直想不通,端着茶杯凝思半晌,见屋内没有了动静,少不得放下茶杯站起身来道一句,“娘娘深明大义,妾身实在佩服。”
太子妃便也谦虚两句。
静和在椅子上坐下,问道:“不知太子爷现用些什么补药,府里有些药材,是当初药铺往云南办药时带回来的,虽不甚珍奇,却十分有效,若是太子爷需要,妾身回去便叫人送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