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六日,嬴璎乘船返回了魏国王都雒阳。
在回到王宫后,她甚至顾不得派人通知她的夫婿,便径直回到了幽芷宫,希望与儿子赵兴与女儿赵安团聚。
随后,当她得知她不在魏国的这段期间,儿子与女儿皆在沈太后那边时,她又直奔福延宫,而想而知,她这段时间有多么思念自己的儿女。
沈太后并不怎么关注世事,自然不知嬴璎是被其父王秦王软禁在咸阳宫,因此,当见到这个儿媳的时候,素来和蔼的沈太后亦忍不住责怪她道:“璎儿啊,你回秦国看望你父王母后,本宫理解,可你也不能丢下兴儿、安儿一走就是大半年吧?甚至连个音信也没有……”
嬴璎不想解释她是被她父王软禁,唯唯诺诺的认了错。
好在此时赵兴与赵安兄妹二人瞧见母亲,欢欢喜喜地扑了上来,沈太后当着孙儿、孙女的面亦不好斥责过多,便点到为止了。
没过多久,收到了秦妃回宫消息的魏王赵润,便带着近卫大将褚亨与大太监高和,来到了福延宫。
在一家几口人其乐融融地说笑了一阵后,赵润向嬴璎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后者跟着他来到了殿外的花园。
片刻后,在福延宫内的小花园内,赵润坐在石凳上,询问嬴璎道:“是被你父王软禁了么?”
“嗯。”
仍是男装打扮的嬴璎,在赵润的示意下,在石桌旁另外一个石凳上坐了下来,苦笑着说道:“从,我与父王言行举止颇为相似,此番我欺骗了父王,父王他亦欺骗了我。……幸好你识破了父王的意图。”
“呵呵呵。”
赵润轻笑了两声,不欲再继续这个话题,毕竟二人谈论的人物,乃是嬴璎的父亲秦王。
他岔开话题问道:“此次你父王将你放回国,是有什么讯息要你传达么?”
“嗯。”
嬴璎毫不惊讶于睿智的夫婿会猜到这件事,点点头如实说道:“父王希望能与大魏言和。”
“言和?哼。”
赵润轻哼一声,虽然哼声并不怎么刻意,但也听得出他对此事的不屑一顾。
见此,嬴璎摇头解释道:“并非是你想象的那种言和……我父王也明白,如今想让秦魏两国恢复以往的关系,已难如登天,因此,他托我给你一个建议,在依旧保持敌对的情况下,暂时和解。……父王说,大魏当前,应当致力于攻伐齐楚,进一步扩大这场战争的战果,而非是继续与秦国交战。”
“……”赵润微微一愣。
他原以为秦王是奢求言和,是故刚才才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没想到,秦王所谓的言和,只不过是两国暂时休兵而已。
这也就是说,秦魏两国依旧是敌对方,魏国依旧有着反攻秦国的大义,只要魏国做好了准备,随时都能再次兴起战争。
说实话,这对魏国非常有利。
要知道目前的魏国,虽然击败了韩国,击败了诸国联军,但国力也因此衰退了许多,更要紧的是,军饷、军粮、抚恤、犒赏,这一系列因为战争而带来的负担支出,已压得魏国有些喘不过气来。
此时,秦国提出暂时休战,这无疑是给了魏国喘息之机,只需一到两年工夫,魏国就能恢复因为这场仗而损失的国力,重新恢复以往的强盛。
甚至于,鉴于魏国目前已控制了韩国,且又有卫、鲁两国重新回到了魏国的阵营,使得魏国在一两年后,将会变得更加强盛。
是故,赵润不明白秦王为何会给他魏国喘气的机会。
难道只是单纯的祸水东引之计,希望他魏国在日后攻伐齐楚两国时被秦国击败?或者说被后者牵制?
摸了摸下颌,赵润似笑非笑地说道:“似这般完全为我大魏利益考虑的交涉,似乎朕并没有拒绝的理由啊……啧啧,不过,朕却不相信朕那位老丈人,有这么好心。”
嬴璎闻言白了一眼赵润,不过还是点头附和道:“父王肯定有他自己的打算。……他希望我劝服你暂时使两国休战,又一个劲地说大魏应当顺势兵吞齐楚,想必是打算在我大魏兵吞齐楚的时候,做些什么。……他甚至不担心我大魏在兵吞齐楚两国之后会攻打秦国,想来是有什么仗持。”
说着,她询问赵润道:“你怎么看?接受吗?”
赵润摸着下颌的胡须,皱着眉头沉思着。
说实话,为了跟秦国继续开战,他已经又调了几支军队前往秦魏战场,但是秦王所提出的暂时休战交涉,却又对魏国更为有利,这让他有些犹豫。
“我考虑考虑。”他沉声说道。
嬴璎微微颔首,她能为自己丈夫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片刻后,赵润返回了甘露殿,吩咐大太监高和道:“派人将杨宜、翟璜二人召来。……对,叫杨宜将户部近一年的开支账簿带来。”
“遵旨。”
大太监高和应声而去,派人召唤杨宜、翟璜二人。
大约一炷香工夫后,杨宜、翟璜二人便来到了甘露殿。
杨宜乃朝廷户部尚书,而翟璜,则是天策府的参将。
“臣杨宜(翟璜),拜见陛下。”
在一番见礼后,户部尚书杨宜率先将近年来他户部的开支账簿恭敬地递给赵润当然,只是一本简单记载国库收支的账簿,毕竟若是详细账簿的话,恐怕就要按箩筐来算,赵润哪有这空闲。
“两位爱卿先坐片刻,高和,奉茶。”
赵润吩咐了一句,旋即便捧着那本厚厚的账簿粗略翻阅起来。
而从旁,大太监高和得赵润吩咐,立刻派人奉上茶水,让杨宜、翟璜二人颇为受宠若惊。
片刻后,赵润左手托着账簿,用来翻页的右手捏了捏鼻梁,显得有些疲倦。
原因就在于国库目前的库存并不乐观为了这场战争,魏国几乎是倾尽了兴安年间这长达十年的积蓄,别看账簿上代表钱粮的数字目前还说还算乐观,但是别忘了,魏国到现在为止,还未发放抚恤与犒赏。
像在大梁战役中战死的一万五千名大梁禁卫军士卒,朝廷还未发放抚恤呢。
倒不是朝廷有心赖掉这笔钱,只是因为魏国跟韩国、跟诸国联军打了这场仗后,实在是没什么钱了,然而又有秦国的威胁,使得朝廷暂时扣着抚恤与犒赏,免得秦魏战争出现什么变故。
“啪。”
赵润将手中的账簿丢在案几上,开口对杨宜说道:“杨宜,以你看来,我大魏与秦国之战,钱粮能维持多久?”
在听到君主询问后,杨宜立刻起身,拱手回道:“回陛下话,若能暂时压着抚恤与犒赏,粗略估算尚能维持半年以上。若是发放抚恤、犒赏……”他有些拘谨地舔了舔嘴唇,这才道:“恐国家便无闲钱闲粮支持战争了……”
赵润点点头说道:“朕知晓了,你且先退下吧。”
说着,他便叫大太监高和将那本账簿还给了杨宜。
“是,陛下。”
杨宜接过账簿,拱手而退。
见此,翟璜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因为他知道,眼前这位君主即将要跟他说话了。
果不其然,待户部尚书杨宜离开后,赵润转头对翟璜说道:“今日秦妃回宫了,带来了秦王的话……希望与我大魏暂时休战。”
“暂时休战?不是言和么?”
翟璜听了亦有些吃惊,无法理解地说道:“倘若说秦国当初是为了防止我大魏独大,破坏了中原保留依旧的平衡局势,这才对我大魏用兵……现如今,秦国不应当与我大魏暂时休战呀。若让我大魏得以恢复元气,秦国当初对我大魏开战之举,将变得毫无意义。”
“可能是秦王得知韩国臣服、诸国溃败,心中亦有些惊惧吧。”赵润半开玩笑地说道。
而事实上,这个说法连他自己都无法说服,毕竟他老丈人秦王,那也是一位颇有远见的明君,是故,才会在从韩将李睦的告密书信中,在得知当时魏国已取得优势的情况下,非但不向他魏国示好,反而破裂两国关系,派兵攻伐魏国。
因为秦王很清楚,魏国已经打破了中原原来的平衡,若不能遏制魏国的势头,中原诸国日后必将被魏国逐个吞并,包括他秦国。倘若是卫王费那种货色的话,当时多半只会想着如何讨好魏国。
“臣怀疑其中可能有诈……”
翟璜不甚自信地说道,因为他一时半会也想不出哪里有诈。
想了想,他拱手说道:“陛下,臣建议立刻派青鸦众前往秦国打探消息,看看秦国的真实意图,倘若秦国并无诡计的话,臣建议不妨暂时与秦国休战……终归我大魏此战同时应战韩国与诸国联军,国力消耗巨大,此时再与秦国全面开战,实在是太过于勉强,最好修养一两年,积攒充足的钱粮。……只要我大魏有充足的钱粮,无论秦国有什么阴谋诡计,都无法抵挡我大魏的军队!”
“唔。”
赵润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旋即,他在稍一思忖后,吩咐大太监高和道:“高和,替朕把高括、种招那两个混账从东城门叫过来!”
一听到高括、种招二人的名讳,大太监高和心中就有些想笑,他忍着笑问道:“陛下,需要两位大人沐浴更衣后再来觐见陛下么?”
所谓的沐浴更衣,纯粹就是客套话,高和真正想问的,只是需不需要高括、种招二人换身衣服,毕竟这两位如今可是被贬到了东城门,作为值岗的卫士,让这两位大人穿着小卒的甲胄招摇进宫,一路上碰到许多禁卫军士卒,这也怪丢人的不是。
然而,赵润在闻言后却冷哼一声,说道:“还要朕等他们沐浴更衣么?……叫他二人立刻滚过来!”
“是。”大太监高和应声而去。
大约过了有半个时辰,就当赵润与翟璜正在商议着驻军鲁郡之事时,殿外就传来了虎贲禁卫统领燕顺那明显憋着笑的通报声:“呃……城门卒高括、种招,蒙召前来觐见。”
纵使是赵润,在听到这句话后,亦忍不住笑了一下。
片刻之后,在殿内赵润、高和、褚亨、翟璜以及几名小太监皆憋着笑的注视下,前天策府左都尉高括,以及尉丞种招,满脸尴尬、惶惶的迈步走入殿内,他二人脖子后,还竖着那两块让人忍俊不禁的木牌。
尤其是褚亨,这个莽大汉此刻瞧着高括、种招二人的窘态,嘿嘿嘿地笑个不停。
说实话,要不是高括、种招俩联手都打不过这么莽夫,再加上又是在君主面前,恐怕他二人早就冲过去一顿暴揍了虽然很大可能上是被褚亨一顿暴揍。
“臣……不,小的高括(种招),拜见陛下。”
二人躬身施礼道。
在寂静的甘露殿内书房,赵润板着脸上下打量着高括、种招二人,慢悠悠地问道:“认识到过错了么?”
“认识到了,认识到了。”
仿佛是意识到即将被宽恕,高括、种招二人连连点头,信誓旦旦地说道:“陛下,我等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看着这两位急切的模样,天策府参将翟璜下意识地撇了头,因为他怕忍不住笑出声来。
话说回来,姑且不论高括、种招日后是否还会犯类似的过错,但至少这个教训足以令他们刻骨铭心。
这是此刻在场所有人的共识。
想想也是,天策府的左都尉与尉丞,在魏**方中权力之大足以位列前三的大人物,此番竟被贬到东城门,像个小卒子那般值岗,更丢人的是,因为那两块木牌,又因为某个腹黑耍贱的宗卫,以至于来往的行人大多都对高括、种招二人指指点点,并在私底下询问这两位的底细这简直就是丢尽了一辈子的脸。
平心而论,高括、种招二人的丢脸程度,比前一阵子的张启功更甚。
不过也难怪,毕竟这二人的过错,也比张启功严重地多,若非这二人是赵润相处二十几年的宗卫,忠心耿耿,若换做旁人,就算赵润不杀,也绝对逃不过朝廷那一关。
见高括、种招二人故作可怜的看着自己,赵润哼了一声,慢条斯理地说道:“再有下回,可不会如此轻易饶恕你二人……明白么?”
“明白、明白。”
“陛下放心,绝没有下回。”
见已得到宽恕,高括、种招二人顿时一改方才那故作可怜的模样,很配合地嘿嘿谄笑起来,让在旁的天策府参将翟璜有种重新认识这两位的错觉。
玩笑之后,赵润徐徐收起了笑容,正色说道:“高括,朕有件事交给你去办。”
一听这话,高括亦立刻收起那故意装出的谄笑,一脸正色地说道:“请陛下吩咐。”
只见赵润沉吟了片刻,沉声说道:“少君回宫,带来了秦王的转达,希望与我大魏暂时休战……朕怀疑其中有些蹊跷,命你二人立刻派青鸦众前往秦国秘密打探,朕要知道,秦国处心积虑将我大魏的注意转向齐楚,他究竟意欲何为。”
“遵命!”
高括、种招二人立刻抱拳应道。
赵润点点头,旋即在看到高括、种招那好笑的装束时,又忍不住笑了一来,挥挥手打发道:“退下吧。……记住,下回可没有这么容易了。”
“是、是……”
高括、种招二人唯唯诺诺地退下。
虽然暂时还不清楚秦国究竟在耍什么花样,但考虑到暂时休战对魏国的利益更大,赵润最终还是同意了秦王的提议,叫嬴璎亲自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秦国,送到秦王手中,让后者派来使者,与魏国的礼部达成书面的协议。
在收到女儿的书信后,秦王立刻派蓝田君赢谪作为使者,前往魏国签署停战协议。
纵观整个秦国,除嬴璎以外,就属蓝田君赢谪与魏国、与魏王赵润的关系最好,并且,这位邑君,也是秦国少有的、对秦魏之战胜负最不关心的同时,他也跟嬴璎一样,最不希望秦魏两国交战。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嬴璎的亲叔叔,且又与魏王赵润私交颇密,纵使魏国赢了,只要他投靠魏国,一样可以以魏臣的身份继续享受富贵不必怀疑,以他贪生怕死的性格来说,到时候他一定会投靠魏国的。
正因为如此,秦王派他前往魏国签署停战协议,毕竟赵润不至于会加害蓝田君赢谪。
签署停战协议的过程,非常顺利,在秦魏两国彼此都不想再继续战争的情况下,蓝田君赢谪与魏国礼部左侍郎朱瑾,很快就达成了协议,签署了长达二十四个月的停战协议,也就是两年。
毕竟,似停战协议这种契约,短了没有意义,长了没有必要,两年时间,刚刚好。
两年时间,既能让魏国恢复再次战争的本钱,也能基本上看清楚秦国的举动,以便于魏国做出相应的防范。
签署完停战协议后,蓝田君赢谪便返回了秦国,将这份协议交给秦王。
事后没过多久,秦**队便大批从魏国的河东、河西、三川等地撤兵,筹备攻伐巴蜀的战争。
似攻打巴蜀这种级别的战争动员,当然不可能瞒过青鸦众的眼睛,这些魏国的细作们,立刻将消息以密信的形式送回国,交给天策府左都尉高括。
在收到这些密信后,高括大吃一惊,纵使他也没想到,与他魏国停战的秦国,居然立刻就想对巴蜀用兵,他立刻前往皇宫,将这件事禀告魏王赵润。
相比较高括的吃惊,魏王赵润在得知此事后,只是稍稍有些意外罢了,并未太过于惊讶。
因为他很清楚秦国的国体,知道这是一个对外扩张能力极强,可一旦停止对外征战、或者接二连三吃败仗就会从内部崩溃的国家虽然这些年来,秦国在魏国的帮助下,使得国力有所增强,但这个本质仍未改变。
“居然对巴蜀用兵……”
在甘露殿的书房内,赵润眯着眼睛思忖了片刻,忽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秦国是要打下巴蜀作为粮仓!”
别看这次魏国同样是国内粮草储蓄无法再支撑战争的关系,才选择与秦国暂时休战,但魏国拥有着非常强的农业底蕴,只需一两年就能积累可观的粮食储量来再次发动战争,然而秦国却不具备这个条件,更确切地说,秦国的农业水准依旧弱于魏国。
但倘若秦国得到了巴蜀那片盛产粮食的土地,那么,秦国就真正意义上具备了与魏国打持久战的能力在兵力以及粮草供应上,都不会逊色魏国多少,充其量也就是军队的装备稍稍逊色,但是秦人的悍勇,完全有可能弥补两**队在军备上的差距。
“原来是打着这个算盘么……”
手指叩击着案几,赵润喃喃说道。
当然,即便得知秦国的真正意图,赵润也不至于后悔与秦国签署了停战协议,毕竟两年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正是他魏国目前最需要的。
更何况,秦国派兵攻伐巴蜀,难道就一定能打下巴蜀么?
暂且不说巴蜀那边自会抵抗,他魏国这边也不会无动于衷鉴于停战协议,我魏军不攻打你秦国,但我在你们攻伐巴蜀时捣乱总可以吧?
当然,这事并不着急,毕竟秦国才刚刚筹备攻打巴蜀而已。
八月下旬时,魏王赵润收到了张启功派人从韩国送来的书信。
张启功在信中禀告,除暴鸢外,韩国的将领诸如秦开、乐弈、燕绉、司马尚、许历等等,皆已同意投效他魏国,且他正准备带着这些位韩国的将领,乘船前来雒阳。
得知此事后,赵润大为惊喜。
此时的赵润,反而万分庆幸于韩将李睦那时候处心积虑反攻蓟城的事,因为李睦若不反攻蓟城,这位可敬的韩国将领,最终也不至于会被韩国各阶层联合抵制、被迫自刎,自然,似秦开、燕绉、司马尚、许历、乐弈等将领,也不会因此彻底对这个国家失去希望,从而被张启功说服,投效魏国。
这正应了那句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啄一饮、莫非前定。
把张启功派到巴蜀,给正在攻伐巴蜀的秦国制造点麻烦,这或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在欣喜之余,赵润暗暗想道。
反正在他看来,秦国是敌人,而巴人,更是魏人的仇敌,他不介意放出张启功这等凶残的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