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福金忠都是是燕王府老人,金忠作为兵部尚书文武全才,丘福身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两人一个是靖难第一文臣一个是靖难第一武将,这两人的看法自然被朱棣看的很重要。
“我还是赞同太子爷的看法,能安则安,长江以北尚未恢复地力民生,即便要战也需要拖延些时间来筹措足够的物资,否则一旦战局陷入僵持我大明都将因一地而牵累全国!”
大军开动那边是花钱如流水,户部尚书夏原吉还是希望能采用太子爷老成持重的办法,即便要战也先安定好大北方。
朱棣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无论是丘福金忠还是太子夏原吉,双方的话都切中时弊,身为千古一帝他要做的就是平衡之后下决定。
“这安南虽然不是我们祖宗之土,可我汉人在这里生活了一千多年,就连胡季氂的祖父都是福建人。
现在他们祸起萧墙内乱不止还把陈氏的人杀了干净,就算他们两兄弟翻脸要分家那也总得一人一半是吧,陈氏既然没人了,咱们大明好歹是个娘家,我考虑了很久应该把那份嫁妆拿过来。”
朱高燧对他老子还有几分怨气,听着他们辩论伐与不伐的利弊,他则靠在椅子上打盹。
“把他给我弄醒。”
朱棣对自己这个小儿子也很无奈,身为大明亲王聪明的很,却不知道为国分忧总是喜欢偷懒。
“王爷…王爷…”王耳朵晃了半天,朱高燧才慢慢转醒。
朱高燧迷迷糊糊的看着这些人都围着自己看,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吵完了?”
王耳朵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低声说道
“陛下想听听您是什么看法。”
被人围观的感觉挺不舒服,朱高燧整理了一下衣服正襟危坐。
“前几日我还看到报纸上说安南大军兵临思明府城下,要我说一个也是打,两个也是收拾,不如一战把西南那些小国全收拾了。”
“老三你是不是还没睡醒?”太子爷笑问“安南已经把军队全部撤回,胡汉苍对于误入大明境内也言辞恳切的上表请罪。”
朱高燧突然想起了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如果道歉有用要警察干什么?
“如果道歉有用,我们养那么多大明军队干什么?”
“我大明百姓是天下最勤劳的人,没日没夜的耕作一年下来打的粮都不能吃个温饱,稍有一点天灾人祸就要饿死人,西南这些小国的懒汉凭什么扔一把种子就能长出来粮食?
还不是因为哪里的地方环境更好,更适合种粮?这好地就应该交给勤快的庄稼汉伺弄。
前朝的那些皇帝只把目光放在中原和边塞,对于这些西南小国只知道羁縻和藩属。粮袋子都在家门口放了这么多年了,满地饿殍时也不知道抓一把粮食出来。”
朱高燧的话说的有些粗鲁,可道理却很硬。
“南征安南理由不充足,轻启战端会招来骂名,可战争的精髓无非在于四个字,为国取利,为儿孙千秋计朕决心做这个恶人,南征郡县安南!”朱棣终于下定了决心。
不管如何埋怨对于自己老子朱高燧还是只能说一句佩服,真正的领导就是能够在双方都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做出决断,并且愿意背负一切恶果,所有人齐齐跪倒山呼万岁。
“朕已经定下南征大略,至于如何出兵需要仔细斟酌。”
“安南地形复杂,若是统兵南征完全收复起码需要八十万大军,而且我朝大军多在北方九大边塞,北兵南调所耗甚多。
加上这一战如果打起来西南必然糜烂,军用与安民需得并行,起码需要积攒三年赋税。”夏原吉说道。
“如今户部突降一笔横财有近两千万两,这笔钱全部作为军用,夏原吉我最多再给你一年时间筹措。”
“既然皇上决意南征儿臣不敢在阻拦,但南征此事关系重大,这胡汉苍来到我朝朝贡希望能够得到大明册封不如将计就计。”太子爷说道。
“怎么个将计就计法?”
“其一,可册封胡汉苍为安南王,并且对胡汉苍报以最高规格的接待安定其心;其二可遣使与胡汉苍同回安南,明面上宣读皇帝旨意,实则暗中确认勘察这安南地况是否当真一年可三熟,并且收拢陈氏残部留作日后用;第三可向其表示我大明对占婆和哀牢两地久不来朝贡的不满。
这胡家父子野心不小,定然不会放过没有大明庇护的占婆和哀牢,西南边国一场混战可以预见,西南战事一起我们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北兵南调。
待到安南将两国吞并时也国力大损内外交困,我大明也已经做好了南征所有的准备,从咸子关,于奇罗海口直入安南坐收渔利,兵不血刃可将其拿下。
正如老三所说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既然要伐不如就全部吞掉,顺势入主被安南吞并的占婆和哀牢。”
朱高炽长相敦厚,可此刻眼中却有几分杀伐果断的狠戾。
朱高燧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朱高炽,自己只是仗着有上帝视角提前将未来的事情透露,可他却能策划得如此周全。
更让朱高燧改观的是太子爷不是他想象当中的性格,因为一味的仁厚而懦弱无刚,面对这一件会泽被万世的大业,该果断的时候绝对不会优柔寡断。
剩下的时间就是还是具体调度分配,朱高燧根本插不上话。
汉王的建议最为粗暴,被杨士奇抓住破绽一顿猛击,一番治国以仁不以兵的言论和劈头盖脸的落下,朱高燧在一旁擦了擦,老家伙的口水都喷自己脸上了。
淇国公和兵部想要扩大战事,对于他们给出的预算夏原吉寸步不让,拍着桌子红着脸争吵,该花的钱一分会少,可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给。
他这才明白为什么他老爹五征漠北穷兵黩武,而大明国力却依然会蒸蒸日上,他爹能杀人同样也会用人,永乐群臣的能力放在整个历史都堪称第一线。
看着这群人时而争论,时而饮茶沉思,最终为了南征而互相妥协,朱高燧心中也有几分骄傲,自己来到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在经历汉人王朝最后一段无与伦比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