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严绍要离开了,段祺瑞和杨度连忙也跟着站了起来。
就像前面说的一样,他们毕竟是北洋多年的老人了,虽然心里是千百个愿意,但如果严绍刚招揽他们,他们就点头答应的话,就算最后严绍收下了他们怕也不会瞧得起他们。
这就好像三国里面的文聘一样,刘琮降于曹操后,文聘初不随见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见,问其何以迟,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土境,愧于见人。
曹操这边还没发力呢,刘表的部下们就全都降了,曹操心里虽然高兴但绝不可能会瞧得起他们。这个时候冒出一个文聘来,曹操对其自然是极为重视。
按照三国里说的,曹操被这份忠臣臆下之情所感动,先呛然而誉之,再委以兵马之重,令其引军追击刘备。
由此可见,有的时候矜持一些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段祺瑞和杨度都是聪明人,自然不愿表现的太过‘猴急’了——————这里应该没用错词吧~
见段祺瑞他们想要送自己,严绍摆摆手笑道。“两位请留步吧…”说着自己推开门往外走去。
与此同时,段祺瑞和杨度也连忙送到门外——————虽说不愿表现的太过心切,但是两人已经认定自己将会在严绍的麾下,这个时候如果不稍稍表现一下那就不是矜持而是脑子有问题了。
只是走到门外的时候,两人却像刚才的那个侍从一样,全都被门外一大堆的人给吓了一跳。
“怎么出趟门还带这么多人啊…”
心里虽然很想吐槽,不过看着那几十人沉默的样子和巍然不动的身姿,段祺瑞和杨度心里还是小小的震撼了一下。
虽然北洋的确很能打,但是说实在的,在军纪方面和国社军相比就有一些差距了。而作为军内军纪最好的近卫军。自然更不是北洋军可比的。
“好了,两位就不要再送了…”再次摆了摆手,严绍和伍千秋朝着另外一处走出。而在他的身后。数十人则是继续静悄悄的跟在后面。
与此同时,原本悄悄潜入房间里的几个人。这时也只留下了一个人躲在暗道里,剩下的人则是撤出了屋子…
看着严绍离去的身影,站在门外,段祺瑞和杨度都沉默了下来。
————————————————————
“都督,谈的怎么样?”
跟在严绍的身边,伍千秋有些刻意的落后严绍一个身子后,在一旁轻声询问道。
“还行吧。那两个人心里大概已经愿意了,只是想表现的矜持一些而已,接下来我只要学学刘备来个三顾茅庐,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按照某些小说的标准。严绍仅仅只是中人之资,确切的说是中上。
能混到今天这个地步,纯粹是因为他是穿越者,且对历史比较有兴趣的关系——————其实他只是喜欢读故事,而且通常都是有选择性的。
话说民国时期的这段故事其实都挺有趣的。比如说武昌起义的那段,人们都只知道武昌起义源自于一声巨响。谁能想到那声巨响其实是孙武在做炸药的时候,刘公的弟弟在旁边抽烟给弄响的呢?
有的时候历史就是这么有趣…
咳,言归正传。
虽然严绍只是小说里面的中人之资,确切的说是中上。也就是相对比较聪明的那一种,和那些真正凭着自己能力功成名就的人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这十年来毕竟也经历过许多事情,所以段祺瑞他们心里真实的想法严绍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既然他们想玩矜持,那严绍就陪他们玩好了。
“说起来怎么现在的人都喜欢玩这手啊…”
有些无奈,不过严绍还是满怀期待的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
在那个屋子里,正住着一个严绍十分重视的人。
蒋百里…
这个时代的中国虽然很悲剧,但是人才其实也不算少,只是因为国力不行而且一直都处于内乱状态,所以才会一直饱受列强欺凌。
就比如说抗战的时候,如果不是中国上下不能一条心,且还有一个光头在那里瞎指挥,怎么可能会打的这么累…
咳,不是黑,但某校长的指挥水平真心不行…
不管怎么说,这时中国的人才还是不少的,而严绍现在缺的恰恰就是人才。
比如说严绍即将拜访的蒋百里,还有远在云南的蔡锷和现在正在外蒙往张家口路上的吴佩孚以及四川的尹昌衡等。
本来在历史上尹昌衡在平定了某藏的叛乱后,因为被袁世凯忌惮,所以没多久就和蔡锷一起被调入了北京软禁起来,尤其是尹昌衡更是差点被杀,直到袁世凯死了,黎元洪上任后才被特赦。
现如今的历史,由于严绍和袁世凯一直都在打仗,袁世凯自然也就没理由更没工夫收拾尹昌衡,于是尹昌衡就很幸运的一直在四川呆到了现在,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位仁兄应该谢谢严绍才对,因为如果没有严绍的话现在他应该已经在北京而不是在四川继续担任自己的都督了,虽说这位仁兄并不知道这一点——————说起来这些似乎都是军事上的人才。
对于蒋百里,严绍其实并不是很了解。他只知道在后世蒋百里被推崇为清末民初这段时间中国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之所以说是军事理论家是因为这位仁兄从没有指挥过一场战役。
也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有人遗憾的认为,如果能给蒋百里一次机会的话,他就能从军事理论家转职为军事家。
只可惜,在民国的时候军队可是很宝贵的,且又是军阀混战,每个军阀手里的部队都只有那么一点,给自己的嫡系都还不够,又怎么可能会给蒋百里指挥。
不过严绍不一样。严绍缺的不是部队,而是能指挥部队的人才。
蒋百里这样的人恰恰是严绍所需要的,而且严绍也绝对不会吝啬于给蒋百里一次机会。
————————————————————
和段祺瑞他们差不多。在见到严绍的时候蒋百里也显得很吃惊。
只是在听到严绍想要招揽他的时候,蒋百里既没有像段祺瑞他们那样表现的有些迟疑(矜持)。也没有直接断然拒绝,更没有像严绍所想的那样点头答应,而是开口问了他一个问题。
这点,就有些出乎严绍的意料了。
根据严绍得到的情报,蒋百里对袁世凯并没有什么感情,毕竟他担任袁世凯总统府的一等参议并没有多久。所以在严绍看来,他会答应的可能应该会很高才对…
谁想到现在蒋百里居然会问他问题。不过既然他问了,那严绍回答就好了。
蒋百里的问题也很简单…
究竟严绍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中国,同时又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带领这个国家…
对此,严绍的回答也同样简单…
“民富国强…”甚至都没进行思考。严绍已经回答了蒋百里的问题。
“我想要的中国就是百姓富裕,国家强大的国家,这个国家的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同时又不必担心受到任何人的欺辱,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仅此而已…”
当然,如果想要达到这样的程度,那和列强的竞争就是必不可少的,至少严绍自己很清楚这点。不过这些严绍就不打算和蒋百里说了。
“那您打算怎么治理这个国家?”手里端着茶杯,蒋百里继续问道。
现在谁都看的出来,严绍将会成为袁世凯的继任者,而且手里的权利绝对比袁世凯大,也不会像袁世凯一样虽然名义上是这个国家的总统,但实际上能管理到的也就北方的这点地方。
无论是处于和国民党的仇怨还是利益上的争执,严绍上位后都会先拿国民党开刀。
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国民党的势力范围足有数省之多。
如果不摆平他们,那严绍对这几个省将没有任何控制可言。
福建、广东还有湖南等地,严绍是绝对不可能放弃的。而只要摆平了这几个地方,严绍能控制的地盘将会比袁世凯多的多。这种情况下蒋百里自然希望能够问的清楚,严绍究竟打算怎么治理这个国家…
尽管蒋百里也曾想过委婉一些,但最后在看到严绍后他还是决定直接问出来。
“国家主义,相信百里先生应该也是听说过的…”手指在桌子上轻轻的敲了两下,认识严绍的人都知道这是他的一种习惯。“国家主义,袁世凯那边也是奉行这种主义的,其实说白了,所谓的国家主义就是一种*主义,是将国家的权利集中在一个人或者是少数几个人手中,然后尽可能减少繁杂手续来发展国家的主义………这么解释或许会显得有些简单,但道理应该是没问题的…”
“眼下的中国百里先生应该清楚,势力太多,尤其是南方的这些省份,几乎每个省都有一个军阀存在,整个中国就好像一盘散沙一样,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想发展,就必须先把中国捏成一团才行,而在我看来,国家主义这类的制度是把所有人捏成一团的最好办法…”
“国民党谈的共和一类的东西固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却太天真也太超前,更是太不切实际了些….”
“共和、共和,其实就是有事大家商量着来的意思,问题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每个省的军阀都想自己当土皇帝,而不希望别人干涉到他们土皇帝的生活,如果真的来共和的话,或许几十年后我们能看到一丝共和的希望——————也有可能一百多年后也看不到,我个人觉得后者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我觉得,百里先生您应该更倾向于共和一些,没错吧?”
听到严绍的反问,蒋百里一愣,但还是点了点头。“没错,或许这么做的确有不少的麻烦,但至少这样………不会出现某些问题…”
某些问题。什么问题?蒋百里没有说明白,但是严绍心里却知道他的意思是什么,只是彼此心照不宣所以没有说透罢了…
“的确。那样的话或许真的会减少某些问题,但是这么做。太浪费时间了…”说完严绍指了指东边的方向————————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指的是不是东边,不过他自己觉得是。
“现在中国周围列强环绕,每个列强都想一口把中国给吞下。如果没有这些列强的威胁,那么我也赞同共和的方式,因为就像你说的一样,共和的确能阻止某些问题的出现,但是我们没这个时间…”
“眼下列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扑上来把我们瓜分掉。我们真的没有几十年的时间去完成共和,所以我才会希望以较为*的手段来进行,这样固然可能会出现某些问题,但至少不会阻扰到国家的发展…”
“相信先生在来的路上也曾了解过安徽的情况。不知道先生是怎么看的?”
“很不错…”这一句,蒋百里绝对是真心实意的。“尤其是在来可之后我才发现,这里的一切都远比资料上描述的要更好…”
“这个,就是*的好处…”撇了撇嘴,严绍有些不屑的道。“我知道国民党是怎么描述我的。独裁者,独断专行,反正是一大堆的坏话,都是在说这类事情的,可正因为我可以独断专行。所以我才不需要为了修一条铁路而去和地方议会商讨整整一年的时间,一年的时间啊,365天,这足够我修一条300多公里长的铁路了,而这么长的时间我却要去和议会的议员们去讨论该不该修这条铁路,你难道不觉得可笑吗…”
“何况现在的中国也没有实现共和的基础,别的不提,所谓的共和基础在于什么?在于教育!眼下中国识字的人甚至连二十分之一都没有,你拿什么来共和?老百姓懂得什么叫共和吗?!”
这么说的时候,严绍多少有些发泄的意味了。
两年多来,尤其是最近的一年多,其实严绍的心里也承担了很多压力。而这些压力,恰恰来自于舆论上的压力…
在国内外固然有许多人支持严绍,但同样也有很多人在反对他。
几乎每个反对严绍的文章里,都毫不例外的用‘独裁者’来形容严绍…
也不奇怪,所谓的改革总是要触犯到许多人的利益的,既然得罪了然,就必然会有人来反对你。
就比如减免税收,严绍这边一减税,不少包税人可就失业了。就像曾经说的那样,在过去国家或官府不直接按规定税率向纳税人征税,而是采取招标承包方式,将某一种捐税把要征收的税款数额,包给富豪私商,由承包人运用官府授给的征税权,自行确定征收办法,向纳税人收税。
这类人通常都是地方上的士绅,许多收税得来的收入甚至比种地都多。严绍这么一减税,他们就没了饭吃,这能让他们乐意?
还有修铁路,修公路,开矿,建工厂…
这些都是当务之急的事情,毕竟如果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先发展工业,严绍可从来没听说过有哪个国家凭着农业变成强国的,可问题是偏偏有人在这方面找严绍的麻烦。
修路,开矿,乃至建工厂,总会涉及到土地问题。由于这时的土地大多都不在老百姓的手里,所以严绍需要打交道的就只能是地方士绅。
一般来讲,这类事情大多都能通过补偿的方式来解决,如果是因为祖坟等原因的话,大不了绕过去就可以了,毕竟那是人家的祖坟,你总不能为了修路让人家的祖坟替你让路。可是有不少的士绅正是看准了严绍急着要修路和建工厂这点,在索要补偿的时候狮子大开口。
一亩地的补偿,他敢跟严绍要十亩甚至是一百亩的价格…
不给?好啊,那你就别修了…
理所当然的,严绍不可能会允许这种敲诈行为的出现,毕竟如果严绍服软的话,将来怕是每个人都敢这么跟他要了。所以最后严绍干脆就用比较合理的价格来补偿,然后通过强硬的手段来修路。
问题是这么一做,就成了严绍独断专行的证据。
那些士绅大多都很有关系,地方议会乃至报社都能找到人,而严绍的话,只要言论上没过头严绍也不打算干涉,毕竟他只是想通过集权的手段发展国家,并没有真的想要独裁。
于是在许多报纸上,隔三差五的就会有抨击严绍独断专行的文章出现。
刚开始的时候严绍到是没怎么在意,可是一年多的时间下来,就算严绍的心理素质再好也觉得憋屈啊,毕竟他的一切初衷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好,可这些人却一边享受着他带来的好处,一边在那里骂着他…
偏偏他又是一省的都督,不知道有多少人指望着他,他根本没法和人倾述。伊莱诺她们虽然亲密,但严绍也不愿对自己的女人说这些事,时间长了,这些事一直藏在严绍的心里,也让严绍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如今和蒋百里谈这些事情,多多少少让严绍有了发泄的机会…
这大概也是件好事,毕竟憋的时间长了,很难说严绍会不会变态…
————————————————————
或许是因为从没有和人说过心里这些东西,严绍在那里尽情的宣泄着,而坐在他对面,看着严绍在那里尽情宣泄的样子,蒋百里却有些吃惊。
“我和他很熟吗?”
虽然心里这么想着,可蒋百里却并没有打断严绍,而是坐在那里听严绍在抱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