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在西汉末,新莽时和东汉前期时由印度经西域传入的。
根据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经》。
到了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并且带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马驼回首都洛阳,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译《四十二章经》,那里也就是现在的白马寺。
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多以汉明帝永平十年作为佛教传入之年,白马寺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四十二章经》,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
佛教传入中国时间比较早,但是由于当时儒家兴盛,所以佛教发展十分受限,直至五胡乱华之后,佛教才开始兴盛。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丕、孙权都信佛,甚至还大兴佛寺,这也是佛教一贯的做法,就是将君主发展成佛教信徒,那么佛教的发展就不用愁了。
西晋年间,官方与民间的佛教信仰,逐渐普遍。相传西晋时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的寺院一共有一百八十所,僧尼三千七百余人。
东晋朝廷中奉佛的也很多,晋元帝、晋明帝以宾友礼敬沙门,晋元帝又‘造瓦官、龙宫二寺,度丹阳、建业千僧’,明帝也‘造皇兴、道场二寺,集义学、名称百僧’,于是建康佛教,盛极一时。
经历过五胡乱华时期之后,佛教大肆兴盛,因为这些外来的各个入侵中原的异族统治者基本上都信佛了,然后修建佛寺,翻译传播佛经什么的,就更加普遍了,佛教可以是趁着这个时期走上了一次辉煌。
在南北朝初期,也就是南朝时候,佛教十分的兴盛。
后来唐朝诗人杜牧走到扬州时候还曾写过一首诗,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织,虽然到了杜牧那个年代佛教经历过辉煌也经历过破败,许多寺庙都残破了,但是这个数目就可以看出,扬州一地就几百座寺庙,可见当年佛教是多么的兴盛。
到了南北朝后期的北朝之时,开始有君主看到佛教的危害,就提出了灭佛,最为着名的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都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佛教不事生产,不参加徭役,不上交粮税,还要鼓励国家青壮劳力上山信佛出家,大大的危害国家的发展,所以就动了杀机,开展灭佛行动。
这两位灭佛,跟后来的唐朝后期的唐武宗灭佛,在历史上并称‘三武灭佛’。
一直到了前隋的两任皇帝,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都是信佛的,对佛教采取政策支持,隋文帝还好,竭力用平衡手段实现儒释道三教共治,隋炀帝杨广倒好,直接成了佛菩萨座下持戒弟子,虽然这些可能是统治者统治民众需要的手段,但是也因此能看出,那个时期佛教多么受推崇。
一直到了大唐建国,李渊其实也是信佛的,还给大儿子李建成取名毗沙门,但是由于大唐建国时期,为了给李家正名汉家正统,奉道家老子李耳为先祖,因蠢教就成了大唐的国教,即便如此,大唐贵族阶层多是从前隋留下来的,很多一部分人都是信奉佛教的。
现在大唐因为现实需要,要跟佛教动手了,所以李二这个孝子也不得不将老爹找来好言相劝,好在老李渊并不是什么虔诚的佛教徒,甚至老而成精,对于佛教挡了大唐的路也是非常看不惯,嘴上没,心里其实是支持白凡出手的,所以这次私议就没有叫李家老大李建成来,就怕他搞事情。
至于白凡点将的那位太史令傅奕是什么人物,可能许多人都没有听过,太史令一职,其实就是司马迁当年的职位,负责记录编写史书,在大唐,太史令和掌管文历法的火山令同属于太史局所管,直到后来唐高宗时期掌管文历法的更名为浑监。
而傅奕,就是现如今大唐的太史令,年纪已经七十六岁了,这位在历史上可能不算有名,但是在宗教史上可是大大有名,尤其是佛教历史上,傅奕可是唐初着名的反佛斗士。
他以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儒家伦理道德为理论基础,坚决反对佛教。指斥佛教不讲君臣父子之义,对君不忠,对父不孝;游手游食,不从事生产;剃发易服,逃避赋役;剥削百姓,割截国贮;讲妖书邪法,恐吓愚夫,骗取钱物。
曾在武德七年时候,上书《请除释教疏》给李渊,主张禁断佛教,虽然引起了李渊的注意,但是朝堂上佛教信徒太多,支持傅奕者寥寥,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大唐有了这么一个能人,皇帝一提起对付佛教,白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老爷子,因为他可以是跟佛教斗争了一辈子的斗士,自幼就机敏善变,论起跟和尚斗嘴,白凡相信就算是自己的得意弟子杜构都不及这老爷子。
“哈哈哈哈,好,没想到简之竟然也知道傅奕,看来你以往思考过佛教的问题,傅奕的确是一个好帮手,对付佛教,比老程都有一套。”李渊抚掌大笑。
李二点头道:“如此,朕再调叔宝的左武卫给你,还有元霸也回来了,让他也给你帮忙。你这第一战准备拿谁开刀?
他们二人一个将土地捐给了河北的潭柘寺,一个将土地捐给了嵩山的少林寺,这两家寺庙都是佛寺里面名气比较大的,所以很是不好对付,你要心。”
“无妨,大鱼鱼在我眼中没区别,我白凡出手,自然要对付敌人精锐才行,全是菜鸟丝毫没有挑战性那多没意思。
至于第一战嘛,不用舍近求远,就来个一路通杀,先从京城长安名气最大的无漏寺开始吧,这里可以算上是一处皇家寺院了,想来灭掉他们,还有一定的敲山震虎作用。”
无漏寺是隋文帝下旨在北魏净觉寺的故址修建的佛寺,就在曲江池旁边,在长安佛寺地位非常的高。
历史上是贞观二十二年,李治为了感念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在无漏寺原址上修建大型寺院为之祈福,起名慈恩寺,又叫大慈恩寺。
直到唐玄奘取经回来,玄奘在大慈恩寺建起一座大雁塔,用来安置带回的佛经佛像和舍利,从此大慈恩寺成为佛教不可撼动的圣地。
当然这都是史书记载的后话,这一世有了白凡这个变数,不仅长孙皇后似乎免除了死劫,连带着佛教的发展恐怕也没有那么顺利了,这个佛教圣地还没有进入萌芽期呢,就要迎来一通暴风雨。
今日第二章,感谢大家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