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啸天停顿一下继续讲:“根据你师爷的说法,我总结一点收获,就是中国的武术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发展的。
清朝军队入关初期,大量汉族的民间功夫传播者为反清复明做准备,而在暗中发展壮大。当时清朝军队以打压民间功夫的存在为首任。
而康乾盛世之后,眼看清朝坐稳江山,清朝某些官员也就改变思路,对待民间功夫一改打压的路数,改为引导利用。有些民间功夫就走出来为清朝大官所用。
像八卦掌、杨氏太极拳等拳种,都是在清官员的支持下,才能在京城开枝散叶,大范围推广。广东、福建等地也出现黄飞鸿等武功高绝之士。
到了晚清,慈禧太后时代,先是长江以南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长江以北有捻军的反清抗争。他们先后被清除,造成大批民间武术家的消失。
接着义和团兴起是民间力量被清朝利用,作为反抗外国势力在神州扩张的工具,最后又被朝廷取缔。
这个阶段,中国的民间功夫人士损失不小。”
我接话说:“民国时期我研究过,作为国粹之一,民国政府能够拿得出手的就是中国功夫。中国功夫成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加以宣扬,再加上民团、护院都是需要大量武功高强的人做核心。
民国初期,中国功夫兴旺发达了一阵子。
然而,好景不长,军阀混战、中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连年战争,中国武术人才在战争中基本消耗殆尽。
冷兵器时代,功夫在战争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而民国时期已经进入热兵器时代,好像功夫在战争中的作用却越来越小。”
冷啸天接过话题讲:“功夫在战争中的作用渐小,而火器的发展进步后在战争中的作用却越来越大。人们在战争中使用枪炮等武器,明显压制住以冷兵器为基础产生的中国功夫的发挥。”
我说:“现代社会发展中,好像武术真成为可有可无的技艺。”
冷啸天说:“那也不能这样说,周想天,我给你讲一件与功夫相关的事情。
你师爷的朋友蒋超凡先生是指导我大周天过关的高人!
他们家是武术世家,祖祖辈辈在丝绸之路上居住,故事发生在是他弟弟蒋平凡的身上。
有关部门安排共同信仰穆斯林的西北部回族某地武术队去沙特阿拉伯进行表演。
蒋平凡跟着武术队一起到了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当地的官员安排他们表演三场。
当地的老百姓只是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过李小龙和成龙的中国功夫演绎,没有见过来自中国武术队的各种表演,中国武术队花样翻新的武术表演一下轰动整个利雅得市。
俗话说,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在这群人中,站着一位中年人,他叫穆罕默德·克利姆,他们家在1948年跑到沙特利雅得定居。
穆罕默德·克利姆现在已经是沙特阿拉伯的正式居民,从小生活在阿拉伯世界,脑子没有中国人以礼相待的观念。这次听说老家来人进行武术表演,就产生直接上台以武会友的想法。
穆罕默德·克利姆看过前二场表演之后,就在最后一场武术表演中间,场上二个运动员进行刀枪对打的表演时,手拿一条腕口粗的齐眉棍跳上舞台。
穆罕默德·克利姆穿着当地人的服装用齐眉棍将两名正在打斗表演的中国武术队员从中隔开。
然后,他用生疏的家乡话对二人说:“你们的表演非常精彩,能不能与我这个陌生人比试一下?”
台下观众以为这是武术队新增加的节目,看到本地人上台说中国话不知就里地鼓起掌来。
二名正在表演的武术队员见到一个当地人上台阻止他们表演,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愣愣地看着穆罕默德·克利姆不知如何是好。
随队武术教练知道敢于来叫板者肯定两把刷子,于是,让表演队员下场,他自己拿了一根教学用的白蜡杆上场对话。
经过交流知道对方叫穆罕默德·克利姆要以武会友。
地方武术队的教练也是经过名家指点的人,身上多少有些功夫,可是跟穆罕默德·克利姆交上手就感到功夫不如对方。
两人只比划了几个回合就让穆罕默德·克利姆将手中白蜡杆震得脱手飞出。
穆罕默德·克利姆笨嘴拙舌地说:“你们原来只会表演。”
蒋平凡在武术队虽然是个无名之辈,全队人都不知道他会功夫。他看到武术队没有人可以战胜此人,为了不丢中国人的脸。蒋平凡毅然挺身而出,走向场地中央向武术队的教练请战。
蒋平凡用脚尖勾起地上的白蜡杆直接拿在手中,双臂拿住把位抖了个棍花嗡嗡有声。
地方武术队的教练看到蒋平凡的抖杆就知道他的功夫比自己强。
蒋平凡一出现穆罕默德·克利姆感到遇到一股压力扑面而来,他立即静心以对,不敢托大。
只见二人使开各自拿手的棍法,施展出劈、抡、戳、撩、挂、崩、点、扫、穿、拦、挑、架、托、云、提、砸等等技巧。
二人在台上往来腾挪,棍子在二人之间交错翻飞。
穆罕默德·克利姆的架势尽显棍法中的吞吐伸缩,起伏转换,忽刚忽柔、亦刚亦柔,刚柔兼备的特色。
蒋平凡使出的棍法,抡劈如意,握法灵活,倏忽纵横,如雨般的棍影笼罩住穆罕默德·克利姆的身形使他不能躲避。
二人劈击弹踢、拨盖挑击、戳踹劈头、扫蹬戳胸将手上的一条棍施展得淋漓尽致、虎虎生风。
最终蒋平凡使出一记家传的扭丝棍法,将穆罕默德·克利姆的齐眉棍搅得脱手飞出一丈高。
穆罕默德·克利姆伸手接住落下的齐眉棍,将齐眉棍一横毕恭毕敬地拱手说:“这位小兄弟,功夫了得,我甘拜下风。”
蒋平凡说:“老兄,棍法已到出神入化阶段,定是名家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