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在朝廷里的威望越来越高。这让右丞相感到一丝担忧。尤其是过年前,理宗皇帝竟然也效仿宁宗皇帝在宫里宴请刘永一家。
这是莫大的荣幸。这也是理宗皇帝对刘永的奖励。
理宗皇帝携皇后,就在勤政殿里宴请了刘永一家。当晚的酒菜那可谓是及其的丰盛。而此时的刘永一家比那一年又多出了几口人。但也少了李心娘。
李心娘生了一个男娃,最高兴的莫属陈安了。
刘永当即觉给了那孩子两个金元宝。作为孩子的出生礼。在陈安和李心娘的请求下还给孩子取了名字,叫做陈冬。因为这孩子是在冬天出生的。
李心娘和陈安也很喜欢这个名字。
作为一个女人,又有了一个孩子,还是个男孩子,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件莫大的喜事。她看到长相俊俏的儿子,乐的合不拢嘴。
英英也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弟弟,抱着就不想撒手。
陈安在工作上似乎更有动力了。
勤政殿里,刘永一家人再次和皇帝同桌共餐,这次刘永的儿子们表现的依然非常好,吃饭也很安静。因为这次他们不再那么小,都能自己吃饭了。但理宗皇帝还是给他们找了小宫女陪着喂饭。
这些孩子的礼仪都是欧阳兰兰教的。
饭桌上,当理宗皇帝得知欧阳兰兰就是欧阳修的孙女时也有些敬重起来。甚至还亲自给欧阳兰兰敬了一杯酒。欧阳兰兰也很得体的接受了。
理宗皇帝对刘永说他真的没有想到,刘永的妻子中竟然还有欧阳修的后人。而理宗皇帝对欧阳奋强也是有所了解的。当提及此事时,欧阳兰兰不免有些伤感。毕竟那次眉州城一别,至今竟杳无音信。
而理宗皇帝也不知道欧阳奋强的去处。只听说他是在边关,但具体在哪里也没有定论。欧阳奋强当时并未接受宁宗皇帝给他的官职。他只说要到边关去,然后就走了。
理宗皇帝的宴请刘永一家,又在朝廷里传的沸沸扬扬了。
而最嫉妒的就是右丞相了,他做丞相几十年,竟然没有得到过一次皇帝的宴请。这不仅是让他感到汗然。但是最让他担忧的还是刘永在朝中的声望是越来越高。这样长时间下去,那就会危及他的地位。
以前说过,右丞相在朝廷里就像一只狗,有一只敏锐的鼻子,专门嗅出周围的危险。此时他就嗅到了危险。他决定做一些反击,一些不够,他感觉到了刘永威胁到他的地位了。他最终决定要把刘永弄下去。既然刘永是在他的授意下坐上左丞相位子的,那他就又能力让他下去。
右丞相不仅仅是想想,而是付诸实施了。
当然了,这是在年后的事了。
而此时的刘永府上又开始准备过年了。朝中也放了假,刘永不用每天都去尚书省了。吃过皇帝的宴请,刘永十分悠闲的每天呆在府上,陪伴妻子和孩子。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刘永的确很忙,主要是忙朝政上的事。
难得的清闲也让林青柔等十分高兴,她们除了偶尔去李心娘那里看看孩子,剩下的时间就是一起陪着刘永。
刘永感到高兴,五个老婆,这时何等的荣耀。要是换在现代,恐怕就不行了。她们一起每天的就是玩玩儿牌,逛逛后花园,吃吃酒,听欧阳兰兰和英英作诗词。可以这样说吧,此时刘永的生活就想红楼梦里大观园的生活一样,即奢侈又有趣儿。
刘永每天和这些女人孩子们在一起,感觉自己又年轻了。其实他今年也三十一岁了。回头一看,自己已经来到大宋十一年的时间了。而他只用了十年的时间就走上了人生巅峰。
的确,发明酱油并卖遍整个大宋,又开办了银行,赚下了金山银山。而且他还做了左丞相,这可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位子啊!
这样说来,人生巅峰是不为过的。但是在刘永眼里他并没有对自己的这些成绩感到沾沾自喜。因为他知道大宋朝最终的结局。他还想为自己找上一片天地。更是为了自己的后世子孙。
他现在有四个儿子,而且张惜惜又怀孕了,生产日期大概是在明年的夏天,那他就有五个孩子了,加上英英,还有李心娘的孩子。这都是他要保护的对象。他不能让家人们受到蒙古铁蹄的践踏。
年夜饭,陈安和李心娘抱着儿子陈冬来了。一楼的大厅里又摆了一大桌子。刘永做了首位,看到满桌子都是自己的亲人,他心情是无比激动。
年夜饭照常的丰盛无比,几乎囊获大宋朝所有最高档的食材。而刘永家里的厨娘也是临安府最好的。厨娘每年的工钱就要二百贯,这工资真的可以说是标准的高收入人群了。但是在大宋朝的时候,好厨娘的价格就是这样的。
而这点儿工资得意刘永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了。他整个府上每年的运转费用大概是一千贯。对刘永来说,也不过是毛毛雨。仅仅他在朝廷的俸禄每年就是三千多贯钱。
可以说没在大宋朝做官,那俸禄是美滋滋的。
这些年来,刘永积攒了不少的财富,不说富可敌国吧,也算是富可敌城了。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就是刘永想买下整个临安府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是不可能拿钱去买什么临安府的,他要把钱攒起来,以备后事只需。因为一旦宋蒙开战,那他就要动用这些钱来带领家人躲避这次残暴的战争。
吃完了年夜饭,又是放烟花的时间,孩子们是最喜欢的。如今英英大了,也有十五岁了。她也变的越来越淑女,但是她还是被弟弟们拉着去放了烟花。弟弟拉着她,她就拉上欧阳兰兰。
欧阳兰兰二十出头,还保存着一颗少女的心。不一会儿就和英英还有孩子们玩儿欢天喜地。
砰砰,绚烂的烟花在空中炸裂,预示着明年有个新气象。
刘永抬头看着烟花,又勾起了他对父母的思念。
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