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二一四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因时而变,为大义而不拘小节。’

这是后世司马迁着《史记》时,对叔孙通做出的总结。总体而言,这算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

刘阚前世,倒也草草的翻阅过《史记》这部书。

不过当时一目十行,除了项羽、刘邦这些能让他生出兴趣的人物稍加注意之外,其余的大都是囫囵吞枣,看罢了也就忘记了。但叔孙通这个人,却是让他记忆深刻,很有意思的一个人物。

后世儒生讲求气节,讲求风骨!

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绝不会退让半步。以至于刘阚在很长时间里都有一种错误的观念:所谓大儒,应该是不苟言笑,古板执拗,不知变通,喜欢坐而清谈的误国书生。平日里死读书,危难时一死报君王,就算是全了气节。到了后来,许多儒生甚至连死的勇气都没有。

但叔孙通却不尽然……

这个人,求学于孔夫子九代孙孔鲋门下,曾先后为始皇帝、嬴胡亥、项羽、熊心、刘邦等人效力,可算得上是一个很懂得自保之道的人物。如果按照后世儒生的价值观,叔孙通应该是那种毫无气节可谈的无耻之徒。特别是当叔孙通降汉之后,为刘邦推荐的大都是盗贼力士之流,使得许多儒生对叔孙通感到不满,甚至有人私下里说他是天下读书人的耻辱。

可这叔孙通却毫不在意。

君主在进取,争夺天下的时候,需要的是猛士,需要的是能够打胜仗的将军;但是当天下稳定,想要守住基业的话,就需要文士儒生的帮助。这是叔孙通在当时对刘邦的一个回答。

其意思,和后来那句‘可马上取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的箴言颇有共通之处。

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甚至称叔孙通为‘汉家儒宗’。这一个‘宗’字,足以说明一切。

刘阚没有想到,会在这雒阳城中遇到这位千古名人。

连忙整理衣冠行礼道:“未曾想会在这里遇到大贤,刘阚幸甚,刘阚幸甚!”

刘阚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甚至包括叔孙通在内,也想不通其中的缘由。

别看刘阚年纪不大,名气却是不小。

于公而言,以二十岁之年龄,已是一方大员。泗水都尉这个官职虽然是临时设立,但谁也不能否认刘阚手中的权利。手握兵权,监督两郡吏治……有聪明的人更隐约猜到,泗水都尉的职权下,恐怕还隐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那就是监控故楚治下的反秦六国后裔。

可以想像,以刘阚的年纪,他日出将入相,也是早晚的事情,前途似锦。

再加之两年前北疆战事的消息,也零零碎碎的传入中原。富平血战,刘阚也着实立下大功。

在私来说,刘阚和程邈发明了‘程公纸’,可谓名满天下。

反观叔孙通,已过了而立之年,却一直默默无闻,声名不显。自弱冠之年入孔鲋门下求学,转眼十余年。自始皇帝与李斯商议焚书之后,孔鲋就带着门徒,自隐于中岳山中(亦即嵩山)。

但即便是这样,孔鲋的出身还是决定了他不可能躲过朝廷的征辟。

一纸诏书送抵之后,孔鲋再三考虑,觉得不能彻底拒绝征辟。但是要他去咸阳,又不太甘心。最后,孔鲋以身体不佳为借口,拒绝了朝廷的诏令。但同时,又从弟子之中选出了叔孙通前往咸阳。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叔孙通并不得孔鲋的喜爱。

《论语-颜渊篇》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句。孔鲋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却命令叔孙通去做,实际上已经有悖于他祖宗的教诲。所以,在叔孙通出山之前,根本就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李由之所以尊敬他,也是因为和叔孙通的一番谈话,看出此人的本领过人。

可在根本上,叔孙通和刘阚的地位差距,也的确是太大了……

刘阚这恭敬的语气,让叔孙通不免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受。

连忙还礼道:“通一无名之辈,怎担得起都尉如此大礼?除痴长些年岁之外,通实在担不起‘大贤’二字……不过,通一直跟随老师求学,声名全无。不知都尉又是从何处听说过呢?”

刘阚有些张口结舌!

总不成告诉叔孙通说:我之所以听说过你的名字,是因为你以后会名留青史?

见刘阚这个表情,叔孙通不禁暗自叹了口气:原以为人家真的知道自己,看起来只是客气!

实际上,不仅仅是叔孙通有这样的想法。

包括李由、李成在内的所有人,都怀有同样的想法。

刘阚情急生智,正色道:“先生莫以为阚是那巧言令色之辈。至圣乃万世师表,阚素来仰慕。

只可惜,阚晚生了数百年,未能在圣人门下聆听教诲,故而以为憾事。

圣人一生多桀,然则风骨不变。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为人当如孔圣人!所以阚自入世以来,对圣人之道颇为关注……叔孙先生求学于孔先生门下,虽然声名不显,但机变之名阚却早有所闻。先生非那种死读书,读死书之辈。《礼记-大学》又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圣人也知机变,可惜后人断章取义,将之领会错误。

阚以为,先生之名,虽不如孔先生和他门下名士,然则却得了圣人真谛,故而当得上‘大贤’二字。”

刘阚这番理由说的并不充足,但是却甚得叔孙通之心。

李由也感到非常惊奇,没想到这刘阚,居然是个博学之人,连这孔孟之道也能侃侃而谈。

刘阚口中的至圣,是后世人对孔丘的尊称。

虽然在这个时代,孔丘也有‘天纵之圣’的美名,可比起‘至圣’的称呼,却显得有些弱了。

叔孙通不免有些激动。

一直以来,他在孔鲋门下颇有种不得志的感觉。由于他言必有权术,语定出变革,以至于在儒门之中很受压制。孔鲋也好,亦或者其他的大儒也罢,总是喜欢把古制挂在嘴边,动辄上古如何之如何。虽明知孔夫子也有赞同变革之语,然则在内心深处,总归是比较抗拒。

今日闻刘阚这一番话,叔孙通不免生出知己之意。

握住刘阚的双手,叔孙通低声道:“知我者,都尉也……知我者,都尉也!”

刘阚笑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以君子乎?先生大才,如今不过是明珠暗,总有一日能若那北冥鲲鹏,扶摇九千里,又何必为区区窘困而嗟叹?阚有一语赠与先生:莫愁前途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先生之才,总会有人欣赏。”

叔孙通连连点头,只道了一句:“都尉之厚望,通铭记在心。”

二人又寒暄了几句,李由忍不住插嘴道:“刘兄弟,叔孙先生,你二人既然如此相合,何不结拜为兄弟?以叔孙先生之大才,以刘兄弟之勇武和名望,将来一定能成就我大秦一段佳话。”

刘阚和叔孙通都怔住了……

“不敢请耳,固所愿也!”刘阚说:“只不知阚一介武夫,是否有此荣幸,与叔孙先生成为兄弟?”

要说起来,这句话应该是叔孙通说出来。

但是刘阚抢先一说,也让叔孙通再无推辞的理由,当下拱手道:“既然如此,通就高攀了!”

当下,李由命人摆上香案,刘阚与叔孙通结拜为兄弟。

叔孙通长刘阚十七岁,是为兄长。二人结拜完毕,相视一眼之后,不由得放声大笑。

有了这么一出,也使得客厅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缓和起来。早先因为冯敬突然出现而产生的紧张,随之不见。众人纷纷落座,推杯换盏,好不热闹。酒席之间,刘阚突然开口道:“兄长生于齐地,对齐地的情况,应该比较了解吧。”

“虽说不上了解,但也略知一二。”

叔孙通神色自若,看了刘阚一眼之后,淡然一笑:“阿阚可是为梁父山之事而感到忧虑吗?”

厅中的气氛,突然间变得沉静。

李由李成,还有冯敬三人的目光,齐刷刷聚集在了叔孙通的身上。

刘阚倒显得很随意,抿了一口酒之后,“兄长,我只想知道,你认为那谶语究竟是从何而来?”

言下之意,就是问叔孙通,有人说那是天意,你觉得呢?

叔孙通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天人互不干预,我们这些人连人道都没有弄清楚,又有什么资格妄谈天道?阿阚你问我如何看待此事,我只有一句话:子不语怪力乱神!”

刘阚,顿时笑了。

叔孙通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是却已经明明白白的回答了刘阚的问题。

毫无疑问,和刘阚所猜想的几乎一样:梁父山之事,绝非什么天意,纯粹是人为的事件罢了。

沉吟片刻之后,刘阚对李由道:“李郡守,阚有一不情之请,还望郡守相助。”

李由一笑,“刘兄弟是想借人,对吗?”

虽说李由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远不如他的父亲李斯显赫。但作为这个时代的成功人士,李由也绝非浪得虚名。刘阚一开口,李由就猜出了他的意思。对此,刘阚倒也没有做作。

他说:“我这兄长现在就算去了咸阳,恐怕一时间也得不到重用,平白浪费了一身好才学。

阚此次往济北郡,身边也的确是无人。

兄长熟悉齐地的情况,且才华出众。倒不如随我一同前往,正可以一展所长,他日也能有个好前程。只是咸阳方面,还需郡守出面说项一二。此事当是由丞相府掌管,不知郡守……”

李由想了想,轻轻点头,“丞相府方面倒不难说项,但不知叔孙先生意下如何?”

叔孙通显得很高兴,“通自然没有意见。阿阚前往济北郡,我这个做兄长的,又怎能袖手旁观。

不过……”

刘阚心里一紧:莫非他还有其他想法?

叔孙通说:“此去济北郡,关系方方面面,情况极为复杂。且齐地多鸿儒,饱学之士多如牛毛。通希望能从郡守身边再借调一人……只是不知道,郡守能否割爱?”

李由一怔,“叔孙先生想要何人?”

“吴辰!”

从叔孙通的口中,吐出了一个极为陌生的名字。

刘阚从未听说过这个人,不由得疑惑的看了一眼李成,那意思是说:你知道吴辰是什么人吗?

李成,眼中流露出迷茫之色。

李由笑了,“原来先生是要我那师弟出面……恩,吴师弟精通刑名之学,远胜于由。若非尚不足入仕年纪,家父早就把他调回咸阳去了。他留在我这里也没什么事情,随刘兄弟一同前往济北郡,倒也算不得什么难事。这样吧,这件事我答应了,只不过我还有一个条件。”

刘阚听明白了。

原来这吴辰,居然是李斯的学生。

想必是因为年龄的关系,所以还没有入仕,故而留在李由身边。

刘阚不明白带上这吴辰有什么关系,可想来叔孙通不会无的放矢,这个人一定是有大能耐。

当下道:“郡守请讲当面。”

“我那小师弟与我父亲是同乡,也是我父亲最看重的学生。他记忆力极其惊人,有过目不忘之本领。只是身子骨……刘兄弟带他去,还请多加照顾,莫要累坏了身子,由这里拜托了!”

原来如此!

刘阚连忙起身答应,又是一番感激。

带众人重新落座之后,李由神色一肃,鼓掌示意亲随清空庭院,“在座几位,都将卷入梁父山之事当中。由也就不在隐瞒,不妨实话交代。梁父山之事,据由所知,似乎迁涉颇广。

其中那‘田三分’的意思,我也大致上有了一个了解。

最让人难以揣摩的,就是‘晏子生’生这句谶语。依照谶语所言,唯有这‘齐晏子’出现,才会有‘田三分’的局面。问题是:‘齐晏子’何人?齐田不足虑,而这‘晏子’才是心腹之患。如今济北郡已经是人心惶惶,更大有向齐地继续扩散的趋势。都尉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这个‘晏子’。只要能拿住‘晏子’,余者皆不足为虑。此事迫在眉睫,望都尉尽早解决。”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我的老婆是执政官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盛嫁之庶女风华流氓帝师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大华春秋,混在秦末一统天下棘圜志这个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孙朱雄英一梦越万年我在大唐斩妖邪抗战之第十班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万历1592从敌国开始征战蜀汉的复兴红楼之开国篇开局百万熟练度,我举世无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医毒狂妃路子野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太超前亮剑之浴血抗战捡到一本三国志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大文学家精灵宝可梦之拂晓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三国:虎牢关前,开局秒杀关二爷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神探张天海腹黑丞相的宠妻三路牧唐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唐再起三国之公孙大帝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三国黄巾逆袭三国称霸:童渊竟然是二师兄?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世子的侯门悍妻大秦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统一地球画河山答题:从始皇开始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大明忠勇侯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大航海之重生主宰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南宋弃子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全日谈说唐演义画河山诸葛亮魂穿崇祯【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权香枭婿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