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立国至今,已经超过百年。
当今圣上明宗夏旭尧,如今一共有九个儿子,其中成年的四位皇子殿下已经离宫开府,封为亲王。
这四位王爷里,大皇子殿下封为秦王,是中宫嫡子,可惜皇后娘娘几年前过世了。
二皇子封为端王,生母是一位嫔妃。
三皇子晋王,生母就是赫赫有名的云妃。云妃青楼出身,微服私访的圣上一见倾心,入宫二十多年圣宠不断。私下有传言,云妃要不是出身太低,只怕早已经是贵妃,就算是后位都能争一争。
四皇子宁王,生母已经死了。
而与四位王爷一同出游的成王世子,却是京城中的风云人物。
成王,是世袭罔替的爵位,第一代成王与太祖是亲兄弟。生逢乱世,兄弟两人齐心协力打下江山,太祖进京称帝,封了弟弟为成王,赐免死金牌,让他驻守北疆。
几代下来,成王府扎根北疆,多次打退金人,深得北地百姓爱戴。
按辈分算起来,如今的成王,是明宗皇帝的堂兄弟。
成王府在北地威望甚高,又有能与金人争高下的辽东铁骑。朝廷对成王府的防备渐深,从先皇时候起,成王府世子满三岁就得进京。说是皇家兄弟加深感情,其实大家都明白,就是进京为质。
如今的成王世子夏南,三岁入京,如今已经十九岁,据说身体不好,武功平平。但是,他是京中有名的才子,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貌如冠玉,风度翩翩,是京中闺阁女子的梦中佳婿。
京中文人提起成王世子夏南,经常用“惊才绝艳”来形容。可惜跟他才名一样远播的,还有他那身体,听说好几次都吐血濒死,好不容易养回来。
前世,成王兵败,金人南下,成王世子夏南临危受命,赶回北疆,收拢辽东铁骑与金人血战。
后来,顾如画忙着寻找顾显等人,在逃亡路上,设计杀了他们,为自己和母亲、大哥几个报了仇。临死的时候,夏南还在北疆打仗,也不知后来有没有将金人赶出嘉宁关。
想到前世,夏南前世既然能领兵打仗,按现在的武功平平,是真的还是假的?
她心中好奇,不由探头看向外面。这时一辆装饰华贵的马车从半壁胡同口走过,边上有人窃窃私语,指着那马车议论是成王世子。
一阵微风吹过,马车纱帘微微飘动,露出一个少年侧影,引起一片低声赞扬。
马车边上几个侍卫跟随,都是相貌俊美的少年。世人都说夏世子爱美人,身边伺候的,不论男女,非容貌过人者不用,就看那几个侍卫,倒是与传言相符。
而这辆马车后面,又有几辆马车,显然是放着世子出行之物。
顾如画放下车帘,她前世只远远见过夏南几面,没有交集。这一世,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交集。
顾锦倒是很兴奋,“画儿,你看到没?听说成王力能扛鼎,身高两丈,辽东铁骑个个都是以一敌十的好汉……”
顾如画噗嗤笑了,“大哥,什么身高两丈,京城的城门楼子才多高?这话你也信。”
顾锦不好意思地摸摸头,“呵呵,我就是听说成王很厉害,也不知真的假的。”
“应该是真的。”顾钧也跑了过来,“不过听说夏世子不像王爷,武功不好,还喜欢享受……”
“钧儿!”顾如画打断了顾钧的话,“大哥,你快点送钧儿回马车去,咱们准备走啦。”
顾钧吐吐舌头,觉得二姐真是谨慎地过头。
几位王爷和世子所带的一行人,终于从半壁胡同口过了。
怀恩伯府的马车出了胡同,遥遥跟在他们身后,这几位王爷和世子竟然也是往东郊去的。
顾如画只好吩咐车夫赶慢些,离前面的越远越好。
路上耽搁久了,原本中午就能到东郊庄子,到了夕阳西下时,他们才到了庄子里。
田庄的庄头都是当初安国公府给姚氏陪嫁时挑选的。
姚忠得了贺嬷嬷的信,又亲自带人来田庄,他看姚氏一行这么久没到,担心地几次打发人,可是王爷车驾过来挡路,他们也不能过去。
等姚氏等人到了后,姚忠带着庄头等人出门迎接,“夫人,路上可是耽搁了?”
姚氏点头,“路上遇上几位王爷车驾,耽搁了会儿。”
后院已经收拾过了,姚氏带着顾如画下马车,她身边的大丫鬟白露带人去收拾东西。
这处田庄有两进院子,庄头一家住在外院。
姚氏住了内院正房,顾如画就住到正房边上的西厢房,顾锦就带着顾钧住在东厢房。
姚氏倒还好,顾锦和顾如画三个乍然离开伯府,觉得就像鸟儿脱了樊笼,整个人都松快起来。尤其是顾钧,不要跟着府里的夫子读书,高兴地跟只猴儿一样上蹿下跳,内院外院都跑了两圈。
晚膳就摆在正房厅中,田庄里鸡鸭鱼肉各色蔬菜都是现成的,难得还新鲜,姚氏带着三个儿女用膳,看顾如画都用了一碗半饭,也很高兴。
看顾如画还想吃点心,她连忙阻止,“晚上少用些,免得积食。小柔,给你家姑娘沏杯消食茶来,让她喝一杯。”
小柔笑着去厨房,亲自动手煮了一壶。她善于做各色点心,沏茶也沏得很好。
顾锦也跟着喝了一大杯,“母亲,我明日一早先去白云寺,跟里面的和尚招呼一声,你晚点再带二妹他们上山来。”
“大哥安排地真好。母亲,你看大哥想得真周到。”顾如画一点儿也不吝啬对自己大哥的夸奖,“大哥当家理事肯定能做得很好。”她要让姚氏看到大哥的优点。
姚氏也满意地点头,都说大郎不成器,看大郎这安排,多周到贴心啊。
顾锦被顾如画这一顿夸,不好意思地摸头,“二妹太夸奖了,这都是小事。”他做大哥的,当然要照顾好家中女眷。
“说起来是小事,大哥能想到,说明大哥做事细致周到。”顾如画又夸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