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县主可有呈上的东西?”皇上开口问道。
南辰王将物品清单呈给皇上。
皇上看到七车粮食的时候有点懵,南辰王解释“七车粮食是昌平县匀出来的,青青说现在既然我回来时有将士护送就顺便带回来些,以备不时之需。
另一车的灵米、灵茶、咸蛋、腊肠还有些干货是青丫头孝敬你的,这次在那边玩的挺好,她带我住在幽州的庄子上,
每日可以去她买的山头去挖野菜、钓鱼、喂鸡鸭等等活动,每日吃食虽不精细,但味道却是极好的,我还在幽州边缘处择了一块荒地,
青丫头答应帮我建成一座别院,陛下,老臣想着过两三载,就退出朝堂,去幽州定居吧,那边真的很不错,闲适简单。”
皇上看了看手上的单子,道“王叔觉得太子如今可能独当一面?”
南辰王虽不明白皇上的意思,但还是想了想“太子秉性仁善,但也不会因为仁善而心慈手软,算得上一位合适的储君,
至于独当一面,陛下一直都是让太子做的是辅助的事情,太子并未独立做过任何决策,所以老臣并不好妄下判断。”
皇帝点头“确实,皇族对于历代太子都只是作为储君培养,却并不提供历练机会,一代更迭时,全靠自身,这样的风险其实不小。
朕想着就从本朝开始,太子既已成人,也要历练历练,若是手段智计有瑕,朕也来得及加以教导,王叔以为呢?”
南辰王审视的看着这一代帝王,印象中的青涩帝王现如今早已成熟稳重,威严不容侵犯,他从来不觉得帝王对权力的掌控欲与疑心是不好的,
相反,有野心有掌控欲的方能更加容易掌控朝臣,但如今的他,好像不太一样了,眼神中有了前几年不曾有的温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陛下的意思是准备交权给太子?权利这东西一旦交托,若太子处置并无异常,再想收回可就不容易了。”南辰王道。
皇上看着自己的王叔,笑了。“若是换成两年前,有人跟朕说朕会有一日厌烦宫中的生活,会想要过一过普通的日子,
朕一定会觉得那是笑话,怎么可能放手自己握了半辈子的权利呢?但是自从苏建章的游记写出来后,朕忽然间觉得外面的世界好似不错。
只是在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的生气就只是有点向往,还不足以让朕心态产生转变,可年前你们去各地查粮仓归来,
朕在太子那里听到他这一路的见闻,虽然很多地方的政绩并不是很好,但太子的状态却是天差地别,以往循规蹈矩不苟言笑的储君现如今却多了几分鲜活气儿,
王叔,朕忽然觉得自己很累了,看看王叔这回幽州之行归来后的状态,更是坚定了朕出去转转的决心。
作为帝王出游看到的事物和作为普通人看到的一定是大不相同的,朕想放放肩上的担子了,王叔,再过两三载朕可否跟你一起去你那幽州别院居住呢?”
南辰王心口一松,笑答“自然,老臣欢迎还来不及呢,那这几年陛下可要辛苦些,多带带太子,到时候老臣带着发妻,您带着皇后,就咱四个人一起去过闲云野鹤的日子吧。”
皇帝开心应和“妙极,就如此说定了。”
接下来的日子朝臣们都很不适应,皇上将很多政事交由太子独自处理,只有在太子无法做决策时或是举棋不定时方才指点一二,
若不是每日上朝皇上还是会坐在皇座之上,大臣们都出现太子已然登基的错觉,就连太子自己也是心慌不已,他真没想要篡位啊!
但每次他战战兢兢的想问父皇的真正心意,但是都被父皇一句“你已经大了,也该为国事分忧了,不要想太多,让朕看看你的本事即可。”
太子兢兢业业,皇上开始划水,别说,政事卸下一大半后,皇上自己都觉得轻松愉悦了不少,吃喝顺口,事情顺心,心情都好了。
直至到七八月份,各地陆续有旱情出现,开始汇报到京都,若不是提前去各地统计补充过粮食,今年一定又会成为灾象。
如今整体还算乐观,因为官仓有粮,各地的粮价虽略有增长,但没有囤积居奇的乱象发生,皇帝向太子问策。
太子建议由朝廷把控的运输商队路线需要做好调粮准备,各地的探子着重关注地方官员的处理方式,若有借由灾情中饱私囊者严惩。
皇帝也觉得目前临时的办法也只能如此,长久之计还是在选官上,但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已经入了黑名单的官员现在着重观察,
待到灾情缓解、备选官员补上之后再行处置,必须要让朝廷上下都清楚,有关民生,当权者的重视程度。
苏青这边雨水少,河里的水位已经下降很多了,天气太热,正是粮食灌浆抽穗的时节,挑水灌溉那是行不通的。
县主府在开春的时候就拿了银钱请工匠打造水车,虽然不能完全保证灌溉足够,但至少能缓解一二,总不至于颗粒无收。
百姓虽然发愁,但是因为去年就大致估算出今年不太好,还算稳得住,而且县主府拿出了十几架水车协助灌溉已是善举,收成少些也受得住,
这些年百姓人家日子好过了许多,家中多多少少都有些存粮,家中有粮心不慌,而且县主府早早就放出话来,粮仓有储备粮,粮价不会涨,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定心丸。
苏青在此期间把参宝带出来几天帮忙看看天气,参宝更担心的是百姓的饮水,为了防止哄抢水源,吴县令,杜知府都抽调了衙役进行巡逻监管。
在这种炎热的天气,学堂中的学生还是正常上课,苏青还教自家大嫂煮酸梅汤在午食的时候给孩子们降暑,每人可以从家中带一个竹筒,下学前带回去一杯。
把孩子送来的人家这时候特别庆幸,别的学堂能提供点绿豆汤就不错了,只有青竹学堂改的是酸梅汤,还允许孩子带回来些,家人也能受益。
这种时候只能熬着,等待着下雨,只是从七月一直到十月,四个月间真是一滴雨水都不曾有,河水都见了底,
终于开镰收割了,麦穗里干瘪的有一半,但是即使产量减半,百姓们还是仔细的收割,生怕丢落一滴粮食。
孩子们一个个拿着柳条,在田间地头还有晒场跑来跑去,驱赶鸟兽,保护粮食。
苏青和吴县令站在麦田边上,看着欠产的田地心情不由得有些沉重。
苏青问吴县令“县衙的库银可还够日常支出,能撑多久?”
吴县令看向身边的师爷,师爷上前道“若是今年无意外需要支出的现银,库银能支撑到明年春耕时节,若是有需要修缮或是其他用途,那就……”
苏青点头,道“张出告示,今年的税收暂缓,明年若是丰收年,就将明年的税收增加5%以补今年亏空,先熬过今年吧。”师爷应声退下,回县衙去拟布告去了。
吴县令也在犯愁,今年我们昌平县税收取消容易,毕竟这里税收交给县主,但是其他地方的税收不知道会如何。
苏青想了想,道“我还是给陛下上一封折子吧,把我们这边的处理方式上报,看看陛下会不会酌情减免其它地方的赋税吧,更多的,我也是无可奈何的。”
苏青和吴县令道别后各自回去忙了,第二日县衙的布告一经贴出引起不小的骚动,百姓算是松了口气,减免赋税至少今年熬一熬还是有希望的,
虽说太多瘪子,但是麦壳养鸡还是没问题的,到最后若是实在熬不住,粉碎之后混在面粉里也能扛一扛,
百姓家没有人舍得将麦皮扔掉,都收拾的好好的存放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同一时间苏青的便折也经由专线送往京都,没几天皇上收到了苏青的折子,当看见苏青的处理方法也觉得不错,将太子和户部尚书一起传唤到了上书房。
太子看过苏青的折子后也深觉此法可行,但是还是要问户部尚书国库存银可够接下来一年的各项支出?
户部尚书捧着厚厚的册子,换算了下接下来各部的支出,有些支吾。
皇上一看这样就有些恼怒,厉声道“到底是什么情况直说就好,这还需要遣词用句吗?”
户部尚书深觉自己是池鱼之殃,道“各部今年报上来的需求以目前国库存银来看勉强够用,但是明年开年那一笔就没有办法支出了。”
皇上看向太子,太子道“重新审核各部需求的银两数和用途,除了驻守边关的将士粮草俸禄不能节约之外,其余的能省则省。
再着各地官员统计今年的收成和受灾情况酌情减免,算一下这样一来国库能收到多少税收,数据先拿出来,到时再进行讨论。
各部所有的支出需求必须交由父皇审批,若不是不能拖延的,都可暂缓支出,父皇觉得如何?”太子说完,看向皇上。
皇上笑眯眯的看着自家儿子,道“嗯,各部申请先有太子过一遍,太子分出来哪些是要给的,哪些不给的,哪些可以适当减少的,我再做最后审核。”
初步商量结束后,皇上看着太子离开的背影,满意的跟太监总管道“太子果然长进了,知道要节流了,各部每年支出中不必要的至少有三成,
朕不想太过严厉,毕竟水至清则无鱼,但如今是困难时期,年前他们就都知道今年是灾年,若是申请上未做删减,这些官员,呵呵~”
太监总管一头的汗,心中暗道:陛下这是要卸权,所以已经完全放飞了,这一出手就是摘乌纱帽,要是大半官员都被罢黜,太子上位后该如何哦。
但这话他不敢说也不能说,只能垂手立在一边,左耳听右耳散,嘴巴闭得紧紧的。
皇上说了几句,瞥到太监总管的脸色,也知道自己把他吓到了,于是静了静心,道“太子年轻,需要的也是有一腔热血的官员,
而不是在位多年,暮色沉沉的一堆老狐狸,恶人总是要有人做的,就由朕把前路给太子清一清,剩下的皇恩就由太子去赏吧。”
一个多月过去,苏青收到消息,幽州这边收到公文,允许幽州百姓今年免交赋税,明年秋收后赋税补缴一成粮食以补今年的亏空。
此消息一出,幽州百姓争相传颂,感激涕零,今年终于可以熬过去了,而作为昌平县百姓更是自豪,他们可只增加半成,应该是最少的了。
苏青得知消息后也松了口气,这样熬过今年和明年春耕问题应该就不大了,随着秋收结束,雨水也一直未降,家畜都养的很少了,
水井的水源也开始被官府管控,限制百姓取水量,大家都节约用水,县主府内有几口井,水位虽然下降了不少,但也不用去外面跟百姓抢水。
段大郎早就把名贵花草移栽到花盆里放入暖房,每日大家的洗脸水、洗菜水等,都汇总到一起用来养花。
庄子那边的鸡鸭也杀了一半,香草做成了腊味放到地窖里储存了,偶尔取出些作为加餐,县主府虽未节衣缩食,但到底素了不少。
若不是苏青偶尔从空间中倒腾点菜蔬,估计餐桌上会更加清淡,入冬前终于迎来了降水,虽然水量不多,但是至少表明干旱终于熬过去了。
入冬后第一场雪是难得一见的大雪,看着厚厚的雪层,有经验的老农喜极而泣,润雪兆丰年,明年终于不会再干旱了。
苏青后来听说幽州这边旱灾不算严重,严重的地方甚至河水都干掉了,田地颗粒无收,最后还是有不少官仓放粮赈灾,但终归因为有了提前准备,也算安然度过,
这次事件被记入史书,直至后世都不得不赞一句当今圣上的仁心善举,辰旭帝成为后世人心中的仁帝,当然此是后话。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可能为了补齐之前的降水,过膝的大雪竟然下了三场,再加上不大不小的降雪,苏青是一个冬天都没出县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