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顾良的心血之语
方克俭清了下嗓子,继续说起福州官员,毕竟同僚一场能救就搭把手。
“正如臣所说,福州的发展指日可待,而这一切都源于福州的所有官员都想着一件事,那就是拼命的把政绩搞起来。”
“咳,毕竟顾良大人说了,如果百姓过不上好日子,那么当官的肯定也没有好日子过。如果当官的过上了好日子,那就离死不远。”
朱元璋听到这绕口令一样的话,在脑子里转了一下,才明白顾良所指是什么。
冷哼了一声,说出了方克俭说了这么半天后的第一句评价。
“顾良倒也还算有些自知之明。”
方克俭对朱元璋的评价心中一喜,虽然朱元璋语气嫌弃,但从其表达的意思看,方克俭已经感觉到了希望。
脸上的笑意一闪而逝,而后继续道:“陛下圣明,顾良大人身为福州的最高官员,自然是有安定一方的心思的。而且顾良大人还说了,一个地方稳定了起来后,慢慢的甚至可以影响全国的经济,到时候还需要陛下你来费心。”
朱元璋一听就愣了,方克俭这描述的前景,他同样也很是向往,但是那个时候,他要费心什么呢?
费心?
朱元璋对方克俭的话满是疑惑。
他什么时候不费心大明的将来和社稷的建设,为什么方克俭在这里特意提炼出来,还要强调一下。
难道顾良这话中还有其他含义。
朱元璋将方克俭复述的那句话,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
“地方稳定后经济向好发展,而后影响周边。当影响的范围足够大的时候,自然就会影响全国的经济。”这没什么可说的,只是自然规律罢了。
接下来是有什么来着,“到时候就要让咱家费心了。”
费心经济变好以后,大明的建设?还是那时候会有更多的贪官污吏横行?或者是经济好了,钱太多了朝堂上为了利益纷争,导致更加严酷的党同伐异?
朱元璋的眼中满是疑惑,看向方克俭时却在其中掺杂了意思责备。
有话不好好说清楚,跟咱家这打什么马虎眼。
方克俭看到朱元璋看过来的眼神,顿时动作一僵。他这步子迈得有点大,差点扯到蛋。
方克俭本想缓和一下气氛,和朱元璋开个小玩笑。结果弄巧成拙,差点把他再次搭进去。
讪笑了一下解释道:“陛下,就怕到时候咱这大明的土地不够用啊。”
朱元璋的眼神从迷惑变成了怀疑:“荒谬!”
“我大明疆域辽阔土地广袤,若是说上等良田不够,咱家到还能理解。可如今大明荒地无数,虽然开垦后收成略有欠缺,但只要细心耕耘也会有不错的收成。”
“可以说我大明的地根本就种不过来,怎么可能土地不够用,简直笑话。”
面对朱元璋的不屑一顾,方克俭挤了挤眼睛,嬉笑着道。
“陛下,臣所说的可不只是土地。”
“嗯?”
“陛下,这非是臣的看法,而是顾良大人的言论。”
“顾良大人说过,福州自贫瘠之地到有了如今的规模只用了短短的几个月。在这期间,福州的发展飞速,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生活安定后夫妻生活自然就融洽了许多。”
“而后福州对周边的影响日益增大,周边的百姓生活也会重复福州百姓的轨迹。而后影响南方、影响整个大明。”
“可以预见的是,百姓在生活好起来以后,婚配会更加活跃,子嗣的存活下来也会越来越多。”
“照这么发展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大明的人口自然就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
说到这里,方克俭嘿嘿一笑,说出了他方才那番话的结论。
“因此,到了那个时候,大明的土地说不定真的就不够用了,开疆拓土就成了大势所趋。”
朱元璋听后,倒也觉得这番推论颇为现实。如今大明的土地是不少,但良田也几乎都开垦得差不多了。若是按照福州这般发展速度,大明的人口确实会快速增长下去。
随即点了点头。
看到朱元璋认同了他的话,方克俭越发开心。
继续举例说:“陛下,顾良大人最开始是在一个村进行建设,慢慢的就到了县,最后覆盖了整个福州。而且算上已经有孕在身的,人口确实比之前多出很多!”
朱元璋也明白这个道理,大家吃饱了,才有心力繁衍后代。而且生活得越好,家中幼儿的夭折可能就越小。
如此看来,人口和土地之间的问题,还真得尽早规划。
看着方克俭一脸的真挚,朱元璋明白,这是他的肺腑之言,同样也是顾良的心血之语。
捋着胡须考虑起了方克俭所说的那些,需要他费心问题。
百姓、土地、开疆拓土……
若是福州真的能如方克俭说的那般,将周边经济都带动起来,甚至能带动整个大明的经济,这些或许在朱标登基的时候,都将成为他执政中的重点。
所以是否应该,先将这些提前安排好。
朱元璋的思绪随着这个方向开始发散,很快就想到要向哪个方向发展,耕田的划分范围要重新厘定,如何面对外邦的反扑……
想着想着,朱元璋忽然意识到另外一个问题。
这些都是建立在,以后的发展都如顾良预料那般才行。可就像他说的,大明地域广袤,真的都会被福州影响,而带来快速的发展吗?
想到这里,朱元璋才忽然意识到,如果福州真的能起到如此重要的龙头作用。那么现在的这些官员生活稍微奢侈一点,似乎还真算不得什么大事。
毕竟相比兆万大明百姓的福祉,几万十几万两银子的事,已经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了。
看来后面他应该着重关心的问题,也要调整一下了。虽然福州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但朱元璋已经开始畅想和考虑未来的安排了。
此时方克俭早已换做一脸真诚,他虽然担心自己的安危。但他对朱元璋所说的话,却不仅仅只是为了开脱,那些都是他心中真实所想的内容。
早在顾良对他们说这些的时候,方克俭是有些犹豫的。但在看到福州的飞快发展后,他觉得这一天肯定会到来,早早晚晚。
方克俭选择相信顾良,因此才会如此卖力的在青楼中消费。
现在面对即将对他做出判决的朱元璋,他选择真实的表达,如果这还救不了他,那么他不相信还有其他方式,可以然他被免除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