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朱王庄
“没问题,咱爷俩再喝两杯,那酒的味道初喝十分怪异,但多喝两口,却是口舌生津,那个你也尝一尝。”
“好,听老村长的。”
毛骧觉得,方才他转了半个头,这个举动恐怕会让他失去了中午蹭饭的资格,想着几百金的菜,就忍不住咽口水。
祖地酒楼里,尽管朱元璋早有心理准备,但此次的菜式,却仍是他不曾见过的,无须老村长解释他也懂,这绝对又是顾良的手笔。
沉着脸瞪了一眼毛骧,在老村长热情邀请下,才让他跟着蹭饭。
三人狼吞虎咽之时,朱元璋又从老村长嘴里套出不少主角在祖地这里的布置。
让这顿饭的味道更加的美妙了。
有了这次畅谈与美食的加成,朱元璋对于祖地的印象,又好了不少。
与一脸不舍的老村长分开后,朱元璋带着众人往村外走去。
“此行见闻,着实是让朕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
“想不到,当初那个萧条的小山村,现在变成了这副模样,说出去,估计都没人相信。”
毛骧吃得很是开心,见朱元璋高兴当即拍起了马屁。
“皇上所言极是,但是这一切皆是皇上当初勇猛无敌,打出了大明盛世。”
“不会说话就闭嘴,还盛世,说出去不怕被人笑。”
“不会的,在皇上的带领下,想必很快不少地方都会像祖地一样,快速崛起。”
朱元璋轻轻颔首,有着顾良这个人才,大明以后说不准真能发展成盛世。
而后朱元璋想到祖地还没封名,旋即叫毛骧拿来纸笔。
刷刷刷一番,留下一副苍劲有力的字迹。
毛骧在旁边看得清楚,在纸上仅写了三个字‘朱王庄’。
看样子这便是祖地封名了。
“毛骧,你把这封名让相关人去办妥,朕要立刻就启程回宫。”
说罢,把笔塞进毛骧手里,“切记,朕的身份不能暴露,日后说不准还要来吃饭呢。”
事情嘱咐下去,自会有人办好,朱元璋等人则赶回京城。
几天之后,朱元璋已端坐于朝堂之中龙椅上,扫视文武百官对他行跪拜之礼。
高呼万岁之后,众臣齐齐起身,分文武在大殿之内整齐排列。
站在百官最前边,正在慢慢站直身子,整饬朝服的人,正是百官之首的宣国公李善长。
此人随朱元璋出生入死,乃朝中老人,同时他亦是淮西勋贵的首领。
淮西勋贵集团以宣国公李善长为首,中书省参知政事胡惟庸亦是其中骨干。
不仅如此还有小心谨慎的信国公徐达与中山侯汤和,以及一群为大明建国征战四方的淮西文臣武将。
现在的淮西集团独大,稳占了朝中的主导地位。
然而在另一边,那个已然站的笔挺的刘伯温,便是浙东集团的精神领袖。
并且他在浙东集团里无人可比,但眼下正身处朝廷中的舆论旋涡,据锦衣卫汇报,他有意提携杨宪为浙东新的首领。
浙东集团的人,尽管官级和爵位都远不如淮西勋贵,但他们当中的言官极多。
所谓言官,便是谏官,他们平时需要做的事包括:劝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官、百司、巡察、按察地方吏治等。
尽管权利不大,但就如掉在鞋面上的癞蛤蟆,不咬人但膈应人,使得那些勋贵们非常的烦。
环顾了一圈大殿内的众人,朱元璋平静开口道:
“朕不在宫中这些时日,朝中可有什么要事?”
听见朱元璋这句话,胡惟庸率先跳了出来。
“皇上运筹帷幄,就算身处千里之外,也仍然能够治理朝纲,朝中最近并无要事,反而是皇上您舟车劳顿,还是要多休息的才好。”
见到胡惟庸开始表忠心,浙东集团的人也不甘后人。
“皇上为大明辛苦奔忙,我等岂敢松懈,朝中要事虽然不多,但小事却不少。”
不等那个言官说完,淮西的人就当即又有人跳出来唱反调。
“你们言官怎知朝中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无非胡说八道罢了。”
眼看众臣又有要吵起来的架势,朱元璋开口打断了他们。
“行了,都闭嘴。”
换在以前他还有心思看这群人斗嘴,但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宣布,自是懒得看他们吵吵。
“朕此次出巡,得了一个好东西,爱卿们看一看如何?”
说罢,让身边的太监,把他在顾良那里见到的履历交给了众臣传阅。
就几张薄薄的纸,被太监们发放给了一众大臣传阅。
每一张纸上,皆是记录着一个人的基本信息及过往经历,这让不少大臣都看不明白。
好东西?指的是纸张的材质?还是指这些纸上面所记录的人员?
这些人,难不成是皇上在此次巡游中,寻到的人才?
见朱元璋并无解释的意思,不少大臣不禁蹙眉沉思,也有人猜不出朱元璋的心思,便悄悄看向其他人的脸色,还有人把履历上的那些人,都暗自记在心里,为的就是以防万一。
有人猜不到朱元璋的心思,当然也有人看得出,这张履历表格,便是朱元璋说的好东西。
薄薄的一张纸,就能把一个人表现的无一遗漏,这让不少人的心里有点发憷。
朱元璋得到了这东西,他们今后还怎么任人唯亲?怎么提拔笼络朝中之人?
众多人皆在心中,重新思索了朱元璋的此次出巡,才回来的第一天上朝,就拿出了履历,说明接下来绝对还有更能让人惊愕的东西。
一时间,众人都是心怀各异,时而与身边人对视了一眼,暗自交流一番。
等众臣传阅完了之后,朱元璋才开口问道:
“各位爱卿,看完这些履历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胡惟庸今日异常卖力,早就在心中思索了半天这个东西,一听朱元璋询问,马上站出来回应。
“回皇上,这履历确实不错,微臣认为完全能应用在朝堂之上,能够让吏部立刻学习使用。”
拍完了马屁,胡惟庸话锋一转,说履历其中的一些弊端。
“还有,这履历虽然新颖但也不是没有瑕疵,臣觉得在实际使用中,面对不同的使用对象,要做出一定的增删。”
“如新科学子,则能把过往执政更改为曾参加过的活动,或是说出的有效治国良策。”
“而武将,则能把文章一项,更改为兵法谋略等。”
胡惟庸的话,获得不少大臣认同,不仅是因为这些更改能够更加详细的体现出一个人的优点。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一旦更改履历这个权利下达到具体衙门,那么其他官员就能插手此事了,届时,自是能够为他们做出一份完美的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