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小队胜利会师,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疯狂复习。
队员们精神饱满,一个个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小队长却不见了踪影。
此时的李阳跟邵东二人,正快乐的当着二道贩子,复习资料卖到飞起。
十月底,这俩人穿着长款军大衣,路过的人都会多看两眼,这么穿不热吗?年纪轻轻的就这么虚了?
二人专门蹲守在书店附近,碰见落单的、面色焦急的人就上去询问,搭上话后,就敞开军大衣,问人家想买什么书,他们有现货。
敞开大衣的动作,猥琐的好像个变态暴露狂,语带诱哄的问到:“同志,来一本吗?都是正版翻印的,在这种关键时刻,一书在手,天下我有,我们的书籍质量绝对没得挑,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早别人一步拿到复习资料,就能比别人的起点更高……”
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哪里禁受得住这种诱惑,连忙道:“我买!我买!都给我来一本,我全要了,多少钱?”
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县城里十分混乱,尤其是图书馆、书店、废品站,简直就是人满为患,邮局的工作量也是瞬间激增。
秦大爷都说,那帮来找旧课本的人一大早上就来,找到天擦黑了才离开,也都不容易。
秦奋叮嘱父亲,来找书的都是些年轻人,本来没有复习资料就很着急,千万不要跟他们发生争执,想找就让他们去找。
这种乱象持续不了几天,由得他们去吧,复习的时间只有两个月,最初的忙乱过后,他们就会自己想办法。
秦奋正在外面巡逻,听见有人说书店旁边有卖复习资料的,全科教材都有,自己缺哪本可以单独购买。
秦奋和同事对视一眼,倒买倒卖的行为如此猖獗?心道卖书的人怕是有问题,这些买书的别再被骗了,他们得过去看看。
不用特意寻找,距离书店不远处的小巷子挤满了人,买书的、问价格的、看稀奇的,热闹程度不亚于早上的供销社。
秦奋二人根本就挤不进去,众人也没注意他们身上穿的制服,这功夫都抢红了眼,管你是谁,抢书的都是竞争对手。
一顿连环肘击,外加无影脚踩踏,硬生生的把两位警察同志给推了出去,还收获了无数抱怨之声,“挤什么挤”、“不会排队呀”、“真没素质”……
邵东和李阳都戴着口罩,全副武装,保管谁也认不出他们。见书卖的差不多了,李阳吆喝一声,最后几本,卖完就收摊。
众人一听,也不挑了,赶紧掏钱买,后面的人急了,他们还没买到呢,怎么就收摊了?
能不收摊嘛,莫离说他姐夫在外面虎视眈眈,为了避免秦奋难做,他得赶紧跑路,万一被自己姐夫抓进去了,那多尴尬。
卖了两天,见好就收,李阳和邵东赚的盆满钵满回了家。
邵东一直很疑惑,“黄金屋”小队的成员都成为了千元户,就连庞壮壮的资产都超过了百元大关,那么他到底有多少钱呢?
这是一个未解的谜团,答案只有李阳和邵妈妈知道,但这两个人都不会主动给邵东答案,问也没用,就不告诉你。
剩了几本自学丛书,肥水不流外人田,李阳把它们分给了隋礼和梁鑫。
隋礼的高中毕业证是自考的,学问不扎实,想参加高考也是奔着读中专去的,考上的希望不大。
梁鑫考大学自是没有问题,李阳的行为也就是锦上添个花,但是在梁鑫的心里,这行为属于雪中送炭。
众人专心复习,互帮互助,两耳不闻窗外事,直到十一月底,梁鑫的父亲和爷爷平反了。
又过了半个月,严易的父亲也平反了,并且被大学召回,重返工作岗位。
严老爹得到通知的时候刚刚扫完街道,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就听对面的邻居说有他的信。
展开信笺仔细阅读,严老爹喜极而泣,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能重返工作岗位,能回归热爱的教育事业了。
养牛的小院里就剩下袁老爷子和马师傅两个人,马师傅也希望能尽快迎来平反的日子。
马师傅是被他的白眼狼女婿给举报的,这种情况属于冤假错案,想要平反,最快的途径就是收集证据,证明吴志刚诬告他。
大规模平反还得一年多的时间,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还不如韬光养晦先搞钱,等改革开放后,平反冤假错案的时候,自然是最容易翻案的。
时间很快来到了高考前夕,没有人觉得自己准备的足够充分,但是考试的时间到了,他们只能调整好心态,集体奔赴考场。
邵东觉得自己考不上,李阳非得让他参加,报名费都交了,想着去试一试也无妨。
李阳和王雪是唯二报考理科的人,其余的人都报考的文科,就连严易也是如此,他的成绩很均衡,报考哪科都可以,但是他想进中文系,所以选择了文科。
高考只有四场考试,分别是数学、语文和政治,文科生考史地,理科生考理化,总分四百分,只要过了三百三十分,上本科就没问题。
十二月份参加考试,对于北方的学生来讲,条件很是艰苦,大家都裹的严严实实,考场里只有一个煤炉子,作用聊胜于无。
还好李阳几人都戴上了半指手套,上面带着一个翻盖,答题的时候就把盖子翻起来,即便如此,也给几人冻的够呛,更别提大多数的考生都是光着手答题,身上穿的再厚也没用。
考完试后,感觉整个人都升华了,甭管成绩如何,总算是不用遭这份罪了。
几人先去了王雪家,趁着刚考完,记忆比较深刻的时候,先对对答案,给自己估个成绩。
公共科目的试卷都是一样的,李阳、严易、还有张玲玲的答案高度重合,估计这几科的成绩稳了,剩下的“综合”只能自己估算。
李阳盲目自信,给自己估了三百五,严易和张玲玲相对保守,大概都估在三百二左右,王雪觉得自己大概、也许、应该能达到三百分,李阳鼓励她,“你没问题的,大胆的估分,不要怕!”
李阳这股劲头是真让人敬佩,怎么做到如此盲目又如此自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