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放暑假的时候,李阳才有机会去省里的图书馆转一转,他惊奇的发现,在这么大的图书馆里,根本就没几个人,《数理化自学丛书》总共也就剩了两套。
管理员说近几年很少有人买这书,也就老师会买几本当教辅参考书,没见过像李阳这样买全套的。
李阳感慨,当真是明珠蒙尘,这书以后可是会打破头去抢的,几度加印都不够卖,真可谓是一书难求。
距离高考恢复还有一年多,时间完全来得及,李阳先前淘来的几本书都看完了,他自己是稳了,但也不能忘记兄弟姐妹们,苟富贵,勿相忘,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于是严易、王雪、张玲玲三人都分别收到了几册书,看完了再互换,李阳说这是大城市出版的学习资料,全省城就这两套,非常珍贵,让他们好好学。
至于邵东同学,他连基本的高中课程都快跟不上了,很明显没有余力自学,李阳这次就没难为他。
邵东感动的稀里哗啦,感谢他阳哥高抬贵手,没把他算进去,给学渣留了一条活路。
李阳都懒得搭理他,就邵东目前的程度,连四中的进度都跟不上,几何学的一塌糊涂,化学更是不提也罢,上学期还给学校赔了两根玻璃试管的钱。
六月份的时候,刘正延高中毕业了,但是他面临的处境就和广大学子一样,找不到工作就得下乡。
刘家现在真的是落魄了,一家人搬去了郊区的那处老院子,把自己家的房子,还有金凤名下的院子都租出去,能赚些租金补贴家用。
刘大江这些年搜刮来的东西全都不翼而飞,他现在是无权无势还没钱,两口子基本天天都吵架,可是再多的争吵也改变不了家道中落的事实。
作为家里的独苗苗,刘大江是不可能让儿子下乡的,他思索良久,终于还是威胁了一个有些小权利的人,让刘正延顶替了他原本在革委会的班。
江主任老谋深算,早在年初的时候就察觉到了时局不对,想着再观察一段时间,见机不妙就赶紧撤。
随着领导人离世,天灾频发,局势越来越动荡,江主任果断放弃了手中的权利,如上一世般,提拔了副手,自己则是请了病假,处于半隐退的状态。
杜诚不是傻子,他比前世的刘大江可机警多了,刚开始独揽大权时,他确实是有些飘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江主任的态度,很快杜诚就清醒了过来,自己可不想替别人背黑锅。
偏巧前不久刘正延加入了革委会,这就难免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手下败将刘大江,这不就是完美的背锅侠兼替罪羊嘛!
经过江主任和杜诚二人,一系列的暗箱操作后,刘大江终究没能逃脱命运的轨迹,如前世一般接替了江主任的职位,成为了革委会的一把手,掌权人。
刘大江喜极而泣,这简直就是翻身农奴把歌唱,老领导还是惦记着他的好,是有识人之能的。
刘大江忽忽悠悠的就瘸了,也不沮丧颓废了,重新走马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给老对手杜诚穿小鞋。
杜诚相当能屈能伸,伏低做小,任劳任怨,最后整的刘大江都放弃了,对手太过无趣,完全激不起他的斗志。
刘正延不喜欢革委会的工作,刘大江掌权后,刘正延就让他爸给他找了一份厂办的工作,还是做办公室的更体面。
在这段日子里,金凤可没少收礼,她家老刘终于翻身了,这让她感到扬眉吐气。
过了一年多的穷日子,金凤更是意识到了钱的重要性,敛财更是无度,只要是求上门送礼的,她就都敢收下,也不管事情能不能办成。
金枝见堂妹夫又被重新启用,就跟老陈商量,能不能把儿子给弄回来,陈岭南也快二十二了,正是谈婚论嫁的年纪,他一直在乡下受苦,别再一时被乡下丫头迷了眼,娶个农村媳妇,以后扎根乡下就不回来了,那以后谁能给他们养老?
陈父也犯愁,他不是不想让儿子回来,但是回来以后还是无法解决工作的问题,再者说,他总觉得刘大江回革委会的事情透着股诡异,总之就是很反常,这次他得好好考虑清楚。
还没等陈家凑够钱,革委会的局势又变了,继江主任办理病退后,杜诚也回家养病去了,理由是遭到了坏分子的打击报复,腿部骨折,最少需要在家休养四个月,并且附赠了市医院的诊断书。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陈父更觉得不对劲了,他家别再没把人捞回来,反倒把自己卷进了麻烦里,陈家夫妻暂时放弃了接陈岭南回来的打算,决定静观其变,先看看局势再说。
李阳的小工厂收益相当可观,山上的日子很平静,小县城里的生活也是如常运转,但这一年注定不会平静,天灾频发,领导人相继去世,普通民众感到迷茫,不知道未来的道路将何去何从。
渐渐的,悲痛消散,日升月落,生活如常的继续着,似乎也没有变的很糟糕。
但是有些人却感到了恐慌,这其中就包括了才重返岗位三个月的刘大江,虽然上面还没有大动作,但是此时的宁静仿佛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
果然到了秋收时节,乡亲们正在地里紧锣密鼓的忙着秋收,就从村里的大喇叭听见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持续了十年的文革终于宣告结束。
这其中最激动的当属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们在呆愣片刻后,才跟同伴互相确认自己有没有听错,得到肯定答复后,众人一时间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兴奋之余,知青们难免人心浮动,感觉政策会有很大的改变,他们或许很快就能回城了。
李阳目露怜悯的看着这些知青,一个政策从商议到制订,再到最后的执行,又岂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他们且有的熬呢!
雷厉风行的大队长是不会惯着他们的,很明确的通知了他们,要是不好好参与秋收,就扣他们的工分,别再等着冬季到来后,既回不了城又得在知青点儿忍饥挨饿,到时候遭罪的还是他们自己。
甭管这些知青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总算是肯老实干活了,仔细想想大队长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即使他们能回城,转走粮食关系的时候,工分也能换成钱票带走,怎么样都不算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