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但犯我疆土者,必诛之!
许都中多有百姓愿意跟随刘云前往长安,因此行军的速度比较慢。
经过约半月的时间,方才抵达了长安。
曾经长安的宫殿,现在都已经付之一炬,不复存在。
和如今的洛阳,也相差不多了。
只有昔日董卓挟持献帝迁都于此,临时设了几间潦草的宫殿,简陋不已,好在聊胜于无。
当然,刘云是不可能去居住这种宫殿的,相对来说,刘云更愿意住在军营之中。
一来身份使然,与献帝区别。二是大可没有这个必要。
至于西汉时建立的未央宫,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火,也早就被毁的不成样子了。
不过修缮一下,倒是可以临时用,毕竟就算是新建宫殿,也不是短时间里就能够完成的。
到达长安后,刘云便起任刘伯温为大司空,在长安故址上建造宫殿。
这件事,也只有刘伯温能够完成,毕竟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便是让刘伯温在南京设计了南京故宫。
不过后来也是因为战火,以及各种各样的原因,这座有着世界第一宫殿美誉的南京故宫,也因此消逝于历史长河。
刘云遂让刘伯温以此为蓝本,收集木石等材料,广寻良匠营造。
同时,刘云又让刘伯温先修缮未央宫,在未央宫设坛,名为封禅坛,以待日后登基为用。
刘伯温在许都受命之后,即让李存孝守在许都。
而刘伯温自己则是欣喜领命下去准备,并请求刘云让徐庶给他作为副手。
刘云俱都同意,徐庶也都没有拒绝。
数日后,郭嘉忽然来见刘云,并进言说道。
“如今刘璋,麴义,鲜于辅等都拥兵在长安,不可不防。”
“主公可就此下令,让其各方都收兵回各自州郡去镇守。”
“一来防备胡人,二来也是震慑,使其不敢在萌生异心。”
刘云笑了笑,回复郭嘉说道。
“如今天下方定,只有胡人未除,各方军阀,虽都居于长安。”
“却未必敢在我眼下造反,若教其收兵,只怕反倒有心。”
“不过奉孝所言,亦不可谓不谨慎。”
“不如教其各自都退兵回去边境镇守,但留主将于此,待我登基完成,按功册封之后。”
“再使其各回各自境界之处。”
郭嘉闻言,便笑着说道。
“主公真是思虑深远,在下诚不能及!”
当即,刘云便让郭嘉传令各处,让刘璋,鲜于辅,麴义,韩遂等都各自收兵。
麴义率先听从,让吕旷,吕翔二人,领军先回冀州,自己则是听从刘云之令,留在长安。
黑山军张燕也让部将,带兵马退出,欲退回常山,然而郭嘉以刘云之令,让其将兵马驻入并州,以镇守并州边境。
张燕不敢不从,悉皆听之。
韩遂自让马超引军退回凉州,并说道。
“贤侄,如今吴王斩获天下,择日便将登临帝位。”
“此为百年未有之盛况,并且吴王文成武德,更是罕见。”
“届时,必定大封众官,以及有功之臣。”
“我在长安悉听观之,贤侄可回西凉,勿让吴王生疑。”
说完,韩遂为使马超不疑,更是将自己的大半兵马,都交于马超暂时管领,带了回去。
马超亦想留在长安,观看这一盛况,遂亦与韩遂相商之后,又让部将马岱,庞德等都领军退去,自回西凉去了。
同时,刘璋得到这个命令之后,便向众人询问。
别驾从事张松于是向刘璋解惑道。
“主公,吴王此意,乃是防患于未然。”
“各方军阀,在长安拥兵数十万,吴王不可能不疑。”
“因此让各地兵马,俱都各自回去。”
“而留主将在长安,一来是震慑众人,二来亦是警告。”
“此处乃是长安,便是以后的帝都,不可在此肆意妄为!”
刘璋听完,顿时了然,明白了刘云的意图。
遂亦听从了刘云的命令退兵,让部将张任,以及邓贤二人,引军退回西川。
鲜于辅见各方都退,又想到不久前刘云与曹操抗衡时。
自己没有出兵相助,只是观望,心下亦是胆怯,害怕刘云秋后算账。
为了撇清自己的嫌疑,鲜于辅自不敢违抗刘云的命令,亦让部将领军退回幽州去了。
至此,长安城中,除皇甫嵩和吕布,以及刘备等亲信的兵马之外。
其余各地的兵马,除主将尚在长安,其余都各自撤离了长安。
同时,刘云让李存孝为使,并孙策二人,赶回江东,召朱儁,王允,蔡邕,朱治,张纮,张昭等人都赶来长安。
并让李存孝将貂蝉,蔡琰,大乔,小乔等都护送到长安来。
路过庐江时,大乔和小乔二姐妹的父亲,乔公也跟随进入了长安。
约一个月之后,众才到了长安。
刘云便让蔡邕草写祭文,卢植,朱儁掌管礼仪,王允设置銮驾,冕服。
又旬月之后,诸事既备,众官便请刘云登坛祭祀天地,及汉朝二十四任先帝的宗祠,宣读祭文。
三十万大军虎立在侧,威仪无双。
待祭文宣读完毕,祭祀礼成之后,刘云便穿上冕服,就在未央宫前殿坐上帝位。
众官皆跪拜,朝贺,山呼之声震动苍穹。
随后,刘云又亲手废了曹丕献给他的玉玺,拿出了昔日在洛阳得到的玉玺,诏张纮传抄诏书。
“朕既为汉室后裔,今日登基,理当守江山,安社稷!”
“如今天下一统,海内清平,四方之士无有不服!”
“遂延袭汉室,改国号为华,称华汉,改年号为圣武!”
“诏令下达,四海臣民皆听之!”
“朕扫八荒六合,所战之地,无不胜之!”
“然连年征战,朕念天下万民,悉皆劳苦,遂大赦天下!”
“并免除各州郡赋税三年,使万民得以休养生息!”
“至今日起,万民既朕之子民,必使四方蛮夷不敢侵扰!”
“但犯我疆土者,必诛之!”
张纮传抄完毕,遂将诏书告示天下,下达各州郡之内,使无论百姓,还是官员,皆都能够获悉。
一时之间,天下四方人闻之,无不震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