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弄的动静大一点,越大越好,再放出一些关于天罚的流言,那些党项人不是信佛吗?佛祖最是慈悲,李元昊挑起战争让许多人无辜丧命,乃是大罪孽,这是佛祖给出的警告!”赵祯想炸了人家的老巢不算,还要从内部挑拨,不需要让所有人相信,三若有三五重臣心里泛起嘀咕,在后面立场摇摆一下,就能拖一拖李元昊的后腿。
“火药味不好掩藏。”玉笙不得不给赵祯泼泼冷水,西夏国都里的人可不全是土包子,作为使者使宋使辽的次数也不少,没准就有人知道大宋火药的底细。恐惧来源于未知,一旦他们摸到关窍,再多的动作也无法让他们畏惧,反而会激起他们的众志成城之心。
如果到了那时候,真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作为一个半吊子,赵祯还真没有去除火药里硫磺味的办法。半晌,心里一横,“那就不要藏好了,我们就摆明车马,说大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又怎么样?让他们有胆子就继续冲,我回头就叫人把他们的国都平了!”
自己弄出来的炸药在这个时代已经相当于后世的核武了,不管是威力还是威慑力,一旦有了实际效果,很难有人不畏惧。
“真汉子。”玉笙佩服,但细想,这样蛮不讲理的办法未必无效。
柿子都挑软的捏,傻瓜才挑硬骨头啃。
“不过要注意保密。”玉笙忍不住又提醒了一句,“一旦流出,小心掉过头来打你。”
“这是自然。”出身山寨大国,赵祯这点远见还是有的。更何况,底下一班文武对炸药也有极大的信心,虽然还没有表现出好战情绪,但殿上的气氛已经变了。
岁贡求和,可不光是做皇帝的感到耻辱。他现在只是开国第四任皇帝,此时大宋的脊梁还没得软骨病。想起以后会出被敌国掳走奉上平民女子、大臣妻女,乃至皇家帝姬的软骨头,赵祯眼里出现煞气。
西夏和大宋开战,宋人想去西夏国都并不容易,好在白家人脉广阔,玉笙跟着商队借道辽国,一路上心惊胆战的护着那一车子炸药包,总算平平安安的到了地方。没办法,赵祯发明的炸药,威力大是大了,但稳定性就很不好说了。
怕夜长梦多,当天夜里,玉笙就把那些炸药拆成小份,趁着天黑去捣乱去了。
他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西夏太庙。
西夏建国,不管先前李元昊做了多少准备,但本身的底蕴是不足的,连文字都是由李元昊自创。这里的太庙并无多少守卫,但到底是供奉先祖的地方,很有被炸一炸的价值。
玉笙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
然后看了一眼结果,就赶赴下一个地点了。
这一夜,整个国都没人睡得踏实。那轰隆震天的声音没有半点阻碍的传到了国都百姓耳中,还伴随着不算强烈的震感。读过书的人觉得是地龙翻身,赶紧跑到空旷处避难,而胆小又无知的人有的呆住只会慌乱尖叫,有的慌不择路混乱中受伤甚至丢了性命,还有迷信的人觉得这是神罚,跪地祷告。
玉笙做完这一切后若无其事的又回到了商队里。商队暂时落脚的地方也感受到了这份混乱,急急忙忙的出屋聚在一起,因为动静太大,也出了一点乱子,玉笙混迹其中,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他一开始是不见踪影后来才加入的,只习惯性的默认他从头都在。
商队打探消息很方便,尤其是西夏现在和大宋交战,但对辽国的态度还是友好的。有了这层保护色,虽然有人也来商队这边寻麻烦,但还是很容易的付出了一点贿赂就把人打发走了。
玉笙和几个一路还算说得来的商人们一起打听外面的情况,得知有不少百姓受了伤,更有在混乱中没了命的。
玉笙在心里默默的勾勒出范围,觉得不对,“不是说遭殃的只有皇宫和太庙吗?”
作为始作俑者,玉笙对自己下手的地方自然心知肚明,他想的是擒贼先擒王,没打普通百姓的主意。
“老天爷发怒了,百姓们能不怕吗?这是天罚啊!”有人小声嘀咕着。
“还不是这西夏国主倒行逆施,引来的天谴?”不知不觉,这居然成了商队众人的主流想法。
倒不是这些辽国人对大宋多么友爱,实在是西夏这一仗打的也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大宋是一头肥羊,他们正薅羊毛薅的愉快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呢,结果来了一个想宰羊吃肉的,虽然那羊不是家养的,但一旦西夏得逞,他们的利益损失也是实打实的。
什么情义都是虚的,只有真金白银才是最实在的,就算是李元昊娶的是辽国的公主也一样。
商队人的想法都是关上门自家人说一说,到底还在西夏的地盘,他们可不想惹事。但西夏本来的百姓也这么觉得,影响就大了。他们当然不会觉得攻打宋国有什么错,也不关心宋国百姓的生死,可既然降下了天罚,让国主回来祭天平息上天的怒气还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他们所信仰的佛教,咳,寺庙修的太气派,让玉笙这个对佛家无好感人士顺手炸了大殿。也感到了恐慌的僧人把这推为佛祖发怒,想让李元昊回来赎罪。
总之,李元昊成了一个背锅侠。
在开封的赵祯接到消息时高兴的连觉都没睡,也把大臣们连夜叫到宫中。虽然脸还绷得住,但声音里的喜气却是明明白白的透出来了。
有神队友却同样遇到神对手之后最幸福的事是什么?
当然是神对手那边有一群猪队友啊。
情势一片大好,火药作坊里已经生产出了第二批炸药,赵祯非常贱的发了一封国书给战斗在第一线的李元昊。
在现代,一旦发生什么恐-怖事件就会有恐-怖组织跳出来宣称对此事负责。赵祯作为大宋恐-怖组织的头脑,也有学有样,直接把在西夏国都里闹得沸沸扬扬、人心浮动的大事件揽在了自己头上。
得罪了神明还可以赎罪保平安,得罪了他,只要西夏还有来犯之心,分分钟炸平你。
这封国书是公开发表的,等李元昊看完以后觉得不妙想要控制的时候,已经晚了。
赵祯的确捏住了李元昊的软肋。
李元昊是个名副其实的首领,在少时就表现的很有深谋远虑,在西夏国内也是受人拥护的,不然也不能这么顺利的称帝之后就拉吧出一支军队去打仗。但他到底只是将满三十,有威望,但那威望还没有高到足以镇压国都那边人的小心思。正如赵祯所想,神明发怒只要诚心请罪便可平息,但这样威力巨大堪称神器的东西落到宋人皇帝手里,人家想要收拾他,也只是动动脑筋的功夫。
李元昊抗住了国都那边的压力,再次向宋境攻伐,完全没想到来信中关于国都惨状的描述居然是写实而不是夸张。被吓破了胆的西夏宗室和贵族已经暗中串联,为自己准备后路了。皇帝可以另立,但最宝贵的还是自家的性命。
李元昊一直忽略了一点,有人和他一样对宋国的苛待不忿,并贪婪宋国的富饶;也有人像他的父王一样,锦衣玉食,得过且过。在他一路高歌的时候,后者不会出声,一旦身处不利,他们就主动跳出来唱衰了。
不过李元昊很快就认识到这一点了。
赵祯见李元昊不退兵,装模作样的发表了一番被逼无奈的言论,扭头就把炸药送去了战场,实现了他最初送西夏人上天的承诺。
作为被狸猫掉过包的太子,赵祯自动掌握了猫哭耗子的本领。
炸药的出现大大的加快了这场战事的结束,本应该持续几年导致国内困顿的战事就这样结束了。李元昊野心还在,但形势比人强,他也只能选择臣服,收起爪牙,蛰伏下来。
赵祯可没有对战败国恩赏的习惯。惹了我,还想我用财物安抚你?做梦!
满朝文武一起动脑筋,把定下的合约里的条件斟酌又斟酌,以能让西夏人活下去但绝没有余力能发起战事为原则,狠狠的勒索了一番。
赵祯对最后出来的条款很满意,虽然西夏不富,但他得到的也很可观了。这才是发战争财的正确姿势不是吗?
心满意足的赵祯也大方了一回,大摆宫宴,并邀请各地藩王进京同乐。
赵祯想的是展示一下自己的肌肉,让想造反的襄阳王之流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安分一点,却没想到之前那一仗不仅震慑了西夏,也吓住了他那些心里有鬼的叔伯。
老实安分的自不用费心,不太-安分的也吓破了胆,唯有自认雄才大略却生不逢时的襄阳王生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气。招架的江山从何而来,虽然史书上写的再如何正气,但他们自家人心里还是有谱的。再说开朝前两位皇帝,那可是亲兄弟,这种传承起了一个坏榜样,可成功的榜样在前,就是勾引笨驴的胡萝卜了。
襄阳王决定攻其不备。
此时赵祯的声望已经达到了顶峰,若再过几年地位更加稳固,他的念头可就再也没有了实现的可能了。
襄阳王默默的和各位大臣走动,没人是傻子,当今官家也算圣明之君,谁会想不开打算跟着襄阳王干呢,大家都在攒足劲打算施展才华抱负,打造一个盛世江山,重现汉唐盛况。
就连一直不被赵祯待见却还留在朝堂上的庞吉庞太师都是这么想的。
没错,赵祯没有按照自己先前被打压时放出的狠话那样处置庞吉。抛开偏见,庞吉也算是一能臣。对赵祯而言,把庞吉弄走只是一时痛快,他想要长长久久的看着曾经对自己不恭敬的人在自己手下兢兢业业的做老黄牛,时不时的心惊胆战怀疑自己要被收拾。但这一安排却意外的得到了其他人的赞赏,觉得他很有胸襟。
这是一个美妙的误会。
可惜,庞吉有一个对官家很不满的儿子,还有一个被官家废掉被迫出家的女儿。一个能自由进出他的书房,一个对宫中守卫知之甚详。
庞吉很不幸的成为了一个被坑的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