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兴高采烈地去上班了,在班级里,胡锦绣偷偷跟父亲说,已经打好两个柜子了。他爸问,能不能先付点米。父亲略思索了片刻,回道:“中午我去趟你家。”胡锦绣怯生生地回到了座位。跟老师说这话,胡锦绣憋了好久,鼓足了勇气。上周就应该把话带到,真是不好意思,也不敢。还真是难为孩子了。
中午放学,父亲直奔胡锦绣家。他没有等学生,嫌弃她慢。他不想让丫头在家等太久。
胡锦绣的家长见到父亲,喜出望外,拉着父亲看他的手艺:“我选的都是最结实的木材,你快看,保你用个二三十年没问题。涂漆都干了。”然后顿了一下,很难为情地说:“我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碰到您肯拿粮食换。我这马上就揭不开锅了。才让孩子给你捎信。”父亲见两个木箱子,和碗架子都完工了。油漆锃亮。本色。父亲说:“这要是有个图案就好了。”木匠很为难,“我不会弄图啊,咋办?”父亲也不知道咋办,“那就算了,我没法弄回家,你有办法吗?”木匠乐了,只要拉走,就有米了,全家人就不会挨饿。
木匠推过来一辆手推车,这个可以。俩人把三件柜子抬上车,父亲问木匠:“”你这有没有可以切菜的板子?”木匠也觉得理亏,赶紧寻了一块菜板装车上。他就是干这个的,不缺。父亲又张嘴了,木匠担心地看着父亲,眼光躲闪,生怕父亲再要啥。父亲说:“麻袋有吗?面袋也要带上。拿杆秤。”木匠的心总算落下了。准备停当。父亲往车上放些刨花,俩人推着家具上路了。父亲嘱咐:“别说用粮食换的,家里人也不能跟别人说这事。有人问起,就说是三十元钱买的。”木匠点头,我回去就跟家里人说。
说着话 就到了。丫头早就做好饭了,等在门口。父亲的梦境出现了。这不正是吕校长的待遇吗?
木匠俩人把箱子搬进去,父亲拿出队里分的五十斤大碴子,没吃几回。上称,给了四十斤。“我要是听谁说,我用粮换家具 ,那粮食你就得还给我,家具我就不要了。”木匠赶紧说,“不敢,不敢!”然后看了一下屋子,我回去给你敲两个柜架子 ,上面放柜子和碗架,下面放杂物。父亲笑了,那可挺好。
父亲把米送上车,盖上刨花。木匠就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回家必须嘱咐好家人。
丫头摸着三个柜子,高兴坏了。
木匠留下三个麻袋,也是补了好几层。有就行。父亲用它装玉米粒。
丫头也是真能干,一上午把炕上的玉米都搓完了。人家有妙招儿。她在废品里发现一根小铁棍,锈迹斑斑的。丫头用抹布反复撸,处理干净后,把它顺在玉米粒之间的缝隙里,使劲一推,就掉了很多粒,比父亲搓的快多了。
俩人坐在炕上吃饭。有媳妇在,屋子都是热乎乎的。丫头说:“你不是说柴禾多的是吗?我就烧了很多。嘻嘻。”父亲叫苦不迭,心想,那也得去背啊,好累的!算了,媳妇高兴,那就让她烧。
父亲看了一下炕上的玉米粒,说:“下午去杆上拽一些玉米,五十穗就应该差不多够了。我下班就拉去米厂磨了。这玉米比队上的好,咱吃这个。”丫头点头:“我知道。”都是农村的孩子,认得玉米的好坏。
晚上下班,父亲从木匠那里推了一车刨花回来。丫头把三袋玉米粒都装好了,父亲刮了一下丫头的鼻子,“真能干!”丫头娇羞地瞪了父亲一眼,俩人把袋子抬上车,用刨花盖好,一起去米厂。
路上,父亲逢人就介绍媳妇,张扬显摆,牛劲又爆棚了。
花了四角五分。米和糠都出来了。跟米厂要了破袋子,把糠兜好。玉米长势好,出粮也多,金黄的,反着亮光。有四百五十斤米,丫头乐得偷偷用拳头直怼父亲的腰。米厂有称,父亲单装一袋一百六十斤的。米和糠装上车,用刨花盖好。俩人就乐呵地回家了。
父亲送车和米,顺带把炕桌扛回来了。再吃饭,就有桌子了,还能坐在热乎的炕上吃。得劲儿,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