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田福军履任
因为永福商业中心、旧城墙维修改造、不夜城规划等三个项目上马,一时之间,省城聚集了很多相关人才。
这里面有很多闻风而动的生意人。
由于南岛那边有资金陆续的汇进来,省城这里可支配外汇一下子突然增多,甚至还很有些充足的迹象。
这就吸引了更多的人,他们以各种理由赶过来,眷恋着不走,通过各种渠道跟乔伯年联系,商量合作的事情。
所以,这段时间不仅乔伯年忙,金波也忙得很,孙少杰隐藏得有些深,除了走张生民和武宏全路子过来的人,一般人不知道他,结果全由金波扛了。
就是在这种局面下,田福军离开黄原,正式来省城履任了。
那天,孙少杰正和一帮子老教授们讨论城市规划的事情,他们希望不仅在不夜城规划里用上,还要影响省城做相应调整,以便于实现理想中的“联动”。
“要让他们一进入这个城市,就要受到某种氛围的感染,而这种氛围和不夜城,应该如出一辙,达到契合。”
“那咱们必须要参与进去才行,不能任他们不加选择的引入‘新思想’,听说长安街要采用平京规制,南北通衢,那么宽的道路,有那么多地方吗?”
“光规划有个屁用,那只是个前提。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还要砸进海量资金进行旧城改造,实现路网、公园、广场、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配套。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这部分人口的住房、医疗、教育配套建设,再叠加城市本身对未来发展的需求、车流量增大对道路的需要、环保理念对绿化的要求等等因素,意味着城建需要的资金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这笔钱仅仅靠财政拨付,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钱从哪里来?”
“规划都参与不进去,谈钱就有些早了,再说那也不是咱们的任务。”
“反正,我是不赞同‘宽马路、大广场、大商业’那种模式的,劳民伤财,除过好看,并没有太多实际用处。
城市,是所有居民的城市,城市资源不应该仅仅只为资本服务。”
“哈!你得罪老板了,永福商业中心就是大商业,老王,你完了!”
“老赵,你这个叛徒!”
“素质!注意素质!”敲木锤声音。
“老板宽宏大量,不会计较这些的,但本席要提醒某些人,这里是讨论场所,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进行辩论,但不可以搞人身攻击,那是陋习。”
“老李,你个马屁精!”
孙少杰笑意盈盈的看着这帮子老家伙闹腾,很满意现场的自由氛围。
“咱们还是听听老板的说法,他虽然年轻,但往往别出机杼,观点甚为新颖,很有启发意义的。”
“是!是……咱欢迎一下。”
“那就说两句,做引玉的那块砖。”
孙少杰闻言走上辩论台。
“首先,我同意把规划和实际建设分开考虑,规划就做规划的事情,落实那是建设者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我觉得,不夜城和城市联动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咱们确实应该参与进城建规划里面去,不但要增加复古元素,跟其它古建、遗址相呼应,还要整体服务于一个中心,或者就叫氛围。
三则,大商业有大商业的好处,因为有明显的积聚效应。
但一律为大商业服务而忽视了‘宜居’特性,也是不合适的。
因为城市确实是全体居民的城市。
也因为大唐不夜城是旅游经济,而旅游最重要的就是实际体验。
所以,不考虑‘宜居’必须不行。
所以,宽马路可以有,但必须要限制过度,避免出现‘疏路网’,要把每平方公里内的街区路口数量作为一个规划衡量指标,充分启动城市道路微循环。
所以,大商业要有自己的定位,它不应该,也没必要跟‘密路网小商业’的街区模式对立,更不应该冲突。
因为应用场景根本就不一样嘛。
那些跟小商业抢生意的‘大商业’,是没志气的大商业,应该摈弃。
所以,大社区、大单位,若是条件允许,一律要考虑拆墙透绿,把区内道路纳入城市道路循环,深宅大院能少一些就少一些,哪怕是不夜城也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不能拉一道围墙了事。”
“啊?那还咋收门票?”
“老板说得有道理,比如那曲江池,用围墙圈起来收费就不太合适。”
“收门票最没志气。”
“那老板的钱不就打水漂了嘛。”
“可以规划出不同的小单元,透出来的公共部分,只当是广告了,具体的小单元里,还是可以售票的。
像曲江池那种,可以考虑分时段开放,那样就能做到兼顾了。”
……
“呵,好热闹嘛!”
“这人……谁呀?”
孙少杰见是田福军,忙做总结发言道:“总之,城建规划这件事,咱们一定要参与进去,而且必须要赢,大家集思广益,继续讨论,等拿出可行方案以后,咱们就去省里竞争这个项目。”
留他们在那里继续讨论,孙少杰迎上田福军,“叔,早听说你要来,没想到会这么快,这是……都安置住了?”
“昨日到的,刚见完领导,听说你最近都在这里,就赶过来看看。”
田福军头发有些花白了,但精神却是很好,并没有显出苍老之相,反倒面色红润,如小伙子一般精神。
也是,有胭脂醉养着,想老也难。
“见过晓霞了吗?”
“见过了,昨晚就住在她那里。
你太宠着她了,那么大一幢楼全给了她……有些可惜了呀。”
“叔,这话你可别当她面讲,说不得以后你就住不成那里了。”
“我好歹也是他爹。你们这是在讨论城建规划?我在外面听了一会儿,见面时乔书记也提到过,要很多钱吧。”
是需要很多钱!海量的钱!
“城市化跨越式高速发展,这是必须要付出代价,无法避免的事情。”
孙少杰很清楚,这个代价就是一代,乃至几代适龄劳动力人口买单。
逻辑很简单。
你想过更好、更体面的生活,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和工作机会,那就要政府推动城市化,搞基础设施建设,扩充公共服务资源来满足需求。
但钱从哪里来呢?
于是,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绝大部分,投入到城市化建设当中,然后用城市化进程吸引大量人口进入城市,造成房产供不应求,继而推高房价。
大家买不起房,只能找银行贷款,于是负债率增加,很完正的闭环。
“内外交困,时间不等人,花未来的钱办今天的事,这是必须要做的事。
我们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怎样把这些钱花得更值,更有效果,减少浪费,杜绝贪污,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以更快的速度让大家把钱再挣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