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少平结婚
孙少杰点头承认。
“若是继续下去,我怕会忍不住再做些什么,那还不如从现在开始见好就收,如此,我还能保留当下的局面。”
“呵,我那时就是说说,提醒你一下,不至于如此,你有些极端了。”
“叔,我知道的,您是出于爱护才那么讲的,但我想了,大势不可违,我这小胳膊小腿儿的,也撑不住,此时退出,大家都会轻松一些。”
“哦,再遇到事,你会怎么做?”
“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这有区别吗?”
“有啊,那时候我就是屁民,立场不同,大家各施手段,各凭本事,我能攻击人也能被别人攻击,这样公平。
再说了,没了这个身份,别人也不会再有‘微词’,会‘宽容’一些。
毕竟,对自己人和对外人,他们相当的分得开,说起来我还占便宜呢。”
田福军无奈。
他看向商全道:“商主任,他就这样跑了,你就任他这样胡作非为?”
“孩子大了嘛,有自己想法,我能有什么办法?”商全双手一摊,做无奈状,很难说他是不是在占少杰的便宜。
“再说了他也不过是不上班而已,反正这么多年以来,他也没老实上过几天班,这样我还省心了呢!
他现在也拿了他该得的。
无论到哪里,到什么时候,供销社还不都是他的家嘛,这点改变不了。”
“明白了!”田福军哈哈大笑。
历经大半年争论、谈判、斗争,供销社终于在这次博弈中胜出,从而开始了全国布局,进入了高速扩张阶段。
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作为最大的幕后功臣,孙少杰混在一些人里面,获得了“终身员工”称号。
这也是商全肯允许他“辞职”的重要原因,反正只要有这根绳子牵着,量他也跑不到哪里去,到头来还是随叫随到,反而因为松开了手脚,说不定他又能闯出一个新天地哩。
这一点上,商全相当有经验。
田福军见事已至此,木已成舟,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爸爸,抱!”
妞妞在奶奶怀里伸手。
“好!好……抱抱。”
孙少杰忙伸手抱了过来,贴身小棉袄嘛,偏心一些倒也正常。秀莲怀里的老二看得眼热,也伸出小手求抱抱。
“你已经是两岁的男孩子了,咋还让爸爸抱呢。”但还是接了过来。
一手一个,正好对称。
贺秀莲出人意料的生了一对花棒,这可是喜坏了孙家人。
孙少杰原本只准备了“牛牛”的小名,此时只好灵机一动,于是多了个“妞妞”,贺秀莲怪他敷衍了事,自作主张给闺女起了个“燕子”。
于是,夫妻俩各叫各的。
燕子倒也乖巧,叫那个她都答应。
大名也定了。
牛牛叫贺承宗,妞妞叫孙思燕,
孙少杰有个三个孩子,心里很满足了,这也是他决定辞职的原因之一。
发展到现在,他需要的是巩固住现有成果,而不是什么大发展。
如今大哥在县里,田润叶在教育口,贺秀莲有醋厂,还通过飞鸽骑队的人扎根原西县各村镇,少平在媒体上。
孙家有此局面,足够了。
第二天,是新年元旦。
黄原城市综合治理中心在红楼重新挂牌,从此,再也没有挪过地方。
而这种模式,也被一些城市采用。
这天,也是少平和田晓霞的婚礼。
几个月前,南方城市大水,田晓霞自然又去了那里,但由于组织得力,并没有造成多大人员伤亡,有孙少平形影不离跟随,田记者终于没有以身涉险。
安全度过这一关后,孙少平在医院躺了三个月,终于安全脱险。
经此一事,晓霞终于下定决心。
孙少平身体还弱,不耐久立,他们婚礼就是在医院举办的,简朴而热烈。
孙家全家出动来到黄原,也是为了此事,庆祝少平得脱大难,共同为这对新人送上家人的祝福,连洋洋和虎子都有任务,他们负责押车头,暖新床。
少杰送上自己祝福时,少平一把抱住他,兴奋的说道:“哥,我做到了!”
“你得再装几天,别让她看出来。”
“晓霞早知道了。”
孙少杰:“……”
田晓霞也要求同样待遇,借机附耳说道:“本姑娘全知道了,你心真狠!不过还是要谢谢你,现在也不错。”
孙少杰只能默然以对。
金波终于娶得美人归,也参加了好朋友的婚礼,趁宝琴跟晓霞她们闹的时候,他凑过来求带玩。
“哥,听说你辞职了?带上我呀。”
“你不是干得好好的嘛,宝琴家那么大的盘子,还不够你折腾的呀,跑我这里凑什么热闹啊。”
“我是男人嘛,咋能吃软饭。”
“那你还不是天天吃。”
“哎呀你别乱说,那不一样。”
“那好吧,宝琴同意了?”
“她听我的。”金波状极得意。“对了,巴图大哥让我给你带了些东西。”
“不会又是马吧。”
“不是,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我还没有想好做什么,等确定以后再通知你呀。”
“别呀,一起想,”金波急了,“我已经打了辞职报告了。”
“动作这么快?”
“跟你学的嘛。”
房地产的大势还没有最终到来。
孙少杰打心眼里想做百货生意作为过渡,顺便攒一些资本。
但他不清楚目前百货行业生产现状是个什么状态,光听王满银白话,心里着实有些不太安稳,正想着等这边事了,去南方看看呢,见金波自告奋勇,索性就委托给他好了。
有人跑腿,还是很喜闻乐见的。
“那行,待这边事了,咱找个地方说道说道。”
百货行业在千禧年以前,都是随着量贩和超市的渠道进行零售。
超市做副食等特卖吸引客流,而百货类产品提供高毛利贡献,依靠超市吸纳进来的庞大客流进行销售。
再之后,出现部分百货特卖商店,曾经风行一时,但随之销声匿迹。
大约是因为遭遇房地产飙升带来的实体店铺运营成本偏高,继而在网购冲击下,不得不提早推出历史舞台。
也算是中道崩殂。
不过,这些算是孙少杰心中的推断,是不是,行不行,还在两可之间。
他毕竟不是业内人士,需要了解之后再做决定,说不定还要跑一趟南岛呢,因为,此时国内的加工业体系还没有形成,大多商品供应还是依赖南岛。
所以,这时候也是走私、水货最为兴盛的时期,后来也是那批从业人员,为了更高收益纷纷建厂仿造。
其他人有样学样,加工业才迅速兴起,待国内大市场消化完他们的假冒伪劣,他们的生产设备、管理水平也就发育到了相当的水平,这才有了后来的“三来一补”发展的基础。
孙少杰心里打着算盘,同时也在考虑着是否还有其他更为便利的行业。
少平婚礼之后,要出去转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