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白老大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万事顺遂的日子也是如此。
时间很快到了八三年初。
社会大变革的浪潮异常迅猛地开始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往日落后的西部地区,随着领导们成群结队的去温暖的南方取经回来,不但他们自己率先穿起了做工粗糙的西服,戴起鸭舌帽、变色镜,披上了米黄色风雨衣,也带回了一个经典的口号。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他们或多或少的都认识到,仅仅在农业经济上做文章显然远远的不够了。
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八三年开春以后,不管条件如何,乡镇企业已经开始星罗棋布一般的发展了起来,各种确有才能,或者没有才能但富有冒险精神的人纷纷申办起了各种各样的工厂和公司,挂着“总经理”、“董事长”等头衔的名片满天飞,哪怕他们的公司就装在他们腋下的皮包里。
人们发展经济的热情迅速的高涨了起来,沉睡的西部打了一个哈欠,伸了一个懒腰,开始逐渐的苏醒了过来。
相比为大势裹挟,懵懂卷入时代大潮里的人们,黄原这里显然早有准备。
完成了分地运动,但因黄原地区领导班子的有效调控,仍然保有了自身组织能力的各村各镇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他们在供销社资金支持和有意引导下,围绕着本地特色资源,各种村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的发展了起来。
任何时候,有组织都胜过无组织,有准备都胜过无准备。
相比其它地方那些依赖个人智慧和能量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们,黄原地区的乡镇企业主们简直是太幸福了。
他们不用担心原材料。
因为他们本就是建立在本地特色资源基础之上的,本地或者附近的产业链企业提供了足够的配套。
既使偶尔有些不足,也在供销社的积极输入下得到有效补充。
他们不用自己出去跑销路。
各式各样的商品随着供销社的仓储、物流和各种终端,异常迅猛的向全国各地铺开,往往在到达那里的时候,有心的人们常会发现,那些产品的生产日期居然还没有超过一个月。
有大佬照着,太省心了。
黄原各乡镇的那些产业链笼头企业的企业主们日常做的事,就是去当地供销社交付订单,同时领取新的生产计划,然后回头给配套企业去电话,组织订单需要的各种物料。
新产品、市场行情等,也同时在供销社大厅获取,在同行的交流中产生。
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带动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
机械化,尤其微型农机的广泛推广,为农村节约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他们纷纷涌入本地的乡镇企业,满足了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需求的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当地城镇化的迅猛发展。
而城镇化,又为乡镇的发展提供了足量的资金,大量的配套建立起来,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到镇里定居。
大量的年轻人成为乡镇里的产业工人,他们离开了祖辈居住的窑洞,住进了镇里宽敞明亮的企业家属楼。
他们中间的先见之明者,甚至已经开始考虑着手购买镇里新兴建的单元住宅楼,作为建立家庭的根本。
毕竟,家就是屋里养头猪嘛。
任何时候,成家的前提就是先有个住所,鸟儿交朋友,还要先搭个窝哩。
这样的情况下,最先建立了建筑公司,拥有自己建筑队和建材基地的原西县,获得了先发优势,异常迅猛的扩张了起来,不但足迹遍黄原,甚至省城里都有了他们负责承建的工程。
村里的大块耕地推行的机械化,在低成本生产出大量基础粮食的同时,也为村集体的集约化养殖提供了足够的饲草和饲料。
良性循环之下,积累的大量财富反馈到了村办企业中去,成为了企业初始资本;反馈到教育上,促进了幼儿和小学教育发展,为镇里的中学提供了大量的生源,随后就成了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工人的重要来源;反馈到家庭,一排排的新式窑洞出现在各村的新区。
而原来的老村址,在重新整理之后,逐渐的成了村办企业和提供给来村里参观、学习、小住的外地人住所。
各家各户的自留地,在留守人员的精心伺弄下,避开主粮,种植了大量高价值粗粮、蔬菜、经济作物等,保证农业多样性的同时,产出了更大的收益。
在这样的局面下,像南方的某些城市一样,黄原城里也迎来了大量前来参观学习的外地人,东关车站、火车站、飞机场人流不断,沿路车辆络绎不绝。
南关和北关的那些宾馆、招待所日日客满,餐饮、商场客流繁忙。
东关附近、清凉山下、麻雀山旁,一排排的新式居住区拔地而起,为城里不断新增的人们提供了满意的居所。
这些住宅区,大都是原西县承建,由于某个人的参与,设计合理,配套齐全,居住起来异常的方便,很是抢手。
当然,价格也不低。
不过,不怕,因为有银行帮忙。
跟其它地方不同,这些新建住宅区的管理是统一的,全部由一家名为“居安”的物业公司管理,是贴心好管家。
居安很贴心,贴心在只收很少的物业费;贴心在他们几乎有求必应,任何住户的合理要求,都能得到积极回应;贴心在小区的配套极为齐全,人们足不出户,通过家里的产品目录,用电话都能买到常用的各种物品。
也不用担心产品同预期不符。
因为居安不但在小区有产品陈列室——也就是超市,还提供调换货服务。
只要不喜欢,都可以调换货,
有的时候,甚至退货都没有问题。
但也别想随意想欺负人。
因为居安的负责人听说是一位大姐大,在她的以身示范之下,居安的人若是被惹怒了,能怼得别人怀疑人生。
听说那位大姐大姓白。
白老大其实不大,论年龄今年也不过是二十二三岁,若是真人,其实看起来显得更小,只是那气场太过强大。
这样的人,穿着一身职业正装,若是忽然笑起来,怎么看都有一种极致的反差萌,更不用说撒娇的时候了。
当然,这是只有在孙少杰面前才会出现的情况,特别待遇,他人别想。
外人看到的,就只有生人勿近。
冷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