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内参
看时间差不多了,三人从山上转了下来,向王世才家里行去。
孙少平存了心思。
在路上的时候,又问了一些关于本地小煤窑的事情,包括设立时间、地址、规模、老板等什么的,挺详细的。
有些王世才知道,有些不知道。
下山后过了黑水河,通过坑木场,走上火车道旁边的小坡,就看见了一片大多是由茅草房组成的小院落。
王世才说,他的家就在这里。
不同于全部由四层楼组成的家属区那么错落有致,这里大多是“袖珍”型的低矮茅草房组成,房子很矮,矮到伸出手臂,就可以随便在房顶上拿放东西。
不过院落却也收拾得干干净净,墙壁都被刷成了跟煤截然相反的白色。
田晓霞不解,“王大哥,你不也是矿上职工吗?那家属区……”
王世才憨厚的说道:“你是说那些楼房吧,那里面住的都是干部和双职工,矿工们不住那里,这矿上大部分矿工的老婆和孩子,都是连户口也没有的‘黑户’,怎有资格住公家的房子哩。”
“没户口?那孩子上学……”
“上啥学哩,有吃有喝就很好了。”
少平和晓霞对视一眼,觉得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一些,这两个骨子里都是不安分的人,又开始琢磨东西了。
或许是被问到了痛处,王世才打开了话匣子,不吐不快,从他那些朴实的话语里,两个人了解了很多现实情况。
在整个矿区周围的山山洼洼,沟沟渠渠里,自建了一片又一片的黑户区。
大多都是同乡人挤在一块。
因为口音,生活习俗都相同,有个事稍微一张罗,就可以互相帮助,人在异地他乡,都会不知不觉的抱团取暖。
因此,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的,就形成了中原区、齐鲁区、黄原区、关中区等等,大小各不相同的“黑户区”。
王世才很动感情地对两个小记者说:“煤矿工人苦哩。井下拼命干活,一天给国家出好多煤,可自己的老婆孩子连个户口也没。除非我死在井下,要不,媳妇和孩子都要一直当‘黑人’……”
“我在井下干了十多年,被矸石打掉两颗门牙,身上的伤疤数也数不清。
有时啊,我累得都不想下井了。
可是,每当我晚上趴在老婆的肚皮上,我就想啊,这么好的女人,还给我生了那么好的儿子,可他们要吃饭呀!
所以,第二天起来,我就又钻进那个黑窟窿里面去了……”
田晓霞并没有因采煤工人的话语粗俗而鄙视他,相反,她的心里此刻正充满一种悲凉。
他们的付出跟回报不成比例。
采煤一线充满了危险,既使能安稳的做上十几年,幸运的没有出现事故,他们也不是绝对的安全。
田晓霞知道,不说长期在阴暗潮湿的地底下工作带来的诸如关节炎等疾病,矿上工作久了的人,也几乎都有一种职业性疾病——尘肺!
然而,既使这样,他们的老婆孩子仍然得不到生活保障……
少平的心情也很是沉重。
随着王世才的叙述,一份稿件的内容也逐渐的在少平的心底里形成。
“……矿工太苦了。
没有老婆孩子在身边,他们的日子简直难以熬过。
在潮湿阴冷的地层深处,在黑暗的掌子面上,他们之所以能够日复一日,日日拼命八九个小时以上,就因为地面上有一个温暖而安乐的家。
老婆和孩子,这才是他们真正的太阳,永远温暖地照耀着他们的生活。
因此,他们宁肯把家属的户口扔在农村,在矿区周围随便搭个窝棚,或在山崖上戳几孔小窑洞,也要把老婆和孩子接过来,用自己的苦力养活着他们。
同样的,也使他们自己能经常沐浴在亲人们的温情和关切之中。
家,对矿工们来说,很重要……”
孙少平和晓霞现在走进的,正是大牙湾煤矿的“中原区”。
王世才的小院落里,有三四个小房子,但收拾得异常的干净整齐。
这说明,女主人相当的会持家。
相互介绍以后,两人知道,女主人叫惠英,有个不到五岁的小男孩。
女主人苗条而丰满,麻利精干,少平在她身上,看到了二嫂身上的某些影子。
有城里的客人到访,王世才一家三口人高兴而忙乱地接待两人。
他们翻箱倒柜,倾其所有,拿出好吃好喝来款待城里的记者。
“你们是城里的叔叔阿姨吗?”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歪着头在院子里问他们。
少平蹲下来,先笑嘻嘻地拉住他的小胖手,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明明,王明明!”
“明明,看阿姨给你带了什么?”
田晓霞给明明带来了一个大玩具熊,差不多跟她一样高了,明明抱着像是小猫拖着个大老鼠。
明明其实早就看到了,眼热不已。
但没说是给他的,只好懂事的强忍着,此时闻听是他的礼物,高兴极了。
“谢谢阿姨!”
他舍不得弄脏了新得的玩具,脱了鞋直接跳到炕上完耍。
从王家小院里出来时,太阳早已经西沉了,两人都沉默着,在苍茫的暮色中走出这个采煤工人居住的“黑户区”。
快到宾馆的时候,田晓霞突然问:“你是不是又打算偷偷行动了?”
“哪有……”孙少平不承认。
“你不要死不承认,坦白交代吧,你是不是打算去探那些小煤窑?”
果然是一起长大的人啊。
“只是想想……”
“哼!这回,你休想撇下俄。”
“再说吧……”孙少平糊弄事儿,“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完成这次报导。”
“是啊,时间不短了,完成一个是一个,你打算怎么写?”
孙少平沉吟了一下,无奈的说道:“还是突出正面吧,着力宣传煤矿工人的奉献精神,至于其它……”
“其实也有办法!”因为有个做官的父亲,田晓霞到底见多识广。
“把煤矿工人的实际情况、矿上面临的实际困难等等,写成单独的文件,走另外一个渠道呈报上去……”
“另外渠道?”
“对!”田晓霞点头,“叫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