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势
势很重要。
势,可以理解为火候、时机、节点、界碑……等等,没有形成势时,力量再大,看得再准,都很难掀起波澜。
不但如此。
更有甚者,甚至会因为发动过早,行动过快,而在过程中被白白消耗掉。
变得没有丝毫意义。
有时候,人们常会觉得,明明正确的事,可为什么不去做呢?
想简单了。
势不到,理解不了。
势不到,做再多努力也没有用处。
势不到,故意或无意,做不到也推不动,若是贸然出手,很多事就会胎死腹中,无关看得对或不对,准或不准。
反之,势若到了,做任何事都会驾轻就熟,举重若轻,变得轻松无比。
就比如孙少杰这次。
新国家建立近三十年,农村经历分田到户,互助合作、生产队集体,竭尽全力支援国家工业建设的同时,先后又分三次帮助城市消化了一千七百七十余万知青,如今已经到了很困难的境地。
时代至此,不得不变。
孙少杰顺势而为,小手轻轻一推,事情就出现了新的变数,慢慢的,时代列车逐渐偏离了他既定的轨道。
黄原本就独有一种资本。
随着老高同志返回平京,一大帮子老兄弟闻讯而来,分享了他半坛胭脂醉的同时,也分摊了他那千瓶茅台的债。
没错,是一千瓶。
老爷子在欠条上面添了个零。
事情可以做,成果也可以分享,但亲兄弟,明算账,亏本的生意不能干。
这是早年间打土豪时得来的经验。
随着得了实惠的老兄弟们发力,旁边还有供销社老章带着一群人敲边鼓,听说老钟同志也出了一把子力气,时间还没到年底,不同的命令通过不同的渠道,纷纷传达到了黄原。
先是初中阶段延长一年,从两年制变成三年制,小兰香很不幸的再次遭受打击,大有把初中教室坐穿的架势。
小姑娘心态炸裂。
作为哥哥的孙少杰付出了巨大代价,方才稍稍安抚。
石榴肚子里的小马,还没出生就被许了人,从此改换门庭归了孙家幺妹。
当然,不排除她有趁机讹诈之嫌。
自从孙家二娃发生变异,家里孩子们多多少少,全都受了一些影响。
作为职业旁观十几年的幺妹孙兰香,还是家里最聪明的那个,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紧接着,恢复高考的消息就登上了报纸。
全国一片欢腾的同时,黄原师范后面的小院里,学习气氛更加的浓烈,几乎三天一套题,没完没了的猛做。
功夫不负有心人。
十二月末,比历史上提前了一年半,孙少平和田晓霞双双考入黄原师范——这座颇有些历史的知名学校里,一名光荣的大一新生。
金波也被黄原商专录取。
成为这座后来被誉为“新中国商业黄埔”名校里的第一期正式新生。
七八年一月。
临近农历七七年年关。
一纸调令,冯世宽进入黄原。
与此同时,田福军主掌原西政务。
通时传达的,是原西县新农村改革试点政策,几乎全部采纳小册子相关方案,推行有限分田政策,放开副业,放开百业,允许原西县自主探索生产队和农村家庭参与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这下可就热闹了。
所以,七八年的这个春节,原西县极为热闹,热闹到每个村子里,家家掌柜的年都顾不得过,纷纷聚在生产队的窑里,激烈争论分田方案。
当然,分田的事其实也不复杂。
因为有明确规定,河川道和塬上大块耕地不分,只分梯田、坡田,以及其它一些边角圪崂的小块田地。
其它的那些。
山林、池塘等集体财产也不分,但可以考虑个人、家庭或者联合承包。
承包期内,完成相关要求,缴足承包费,多出收益归承包人拥有。
或者自行分配。
各家营务好自家庄稼,缴足公粮的同时,可以自己选择进入集体企业。
用工作来挣取工资。
比如饲养场,比如集体耕地……等等这些,做什么活计挣什么钱。
是现钱,不是以前的那种工分。
童叟无欺。
有不愿意的,也可以自行决定做什么。
磨豆腐、榨油、磨面、酿醋、编筐、跑运输、卖东西……等等,反正喜欢什么做什么,自己过日子,没人管你。
也就是说,各家除了自留地的收入,还可以拥有其它的收入途径。
进入集体企业工作是其一,自己做生意是其二。
还有其三,那就是人人都有份的集体企业股份分红。
各家论人头,只要还是村里户口,满十八岁就可以分到一份。
十八岁以下的呢?
他们更爽!上学全免,医疗全免,每人每月还可以额外领一份生活费。
也就是说,生了孩子村里养活。
当然,前提是村里得有钱。
所以,集体田地还要努力耕种,青贮养羊必须不能停。
此外,还要开源,多做其它的事情,多多创收才行。
诸如此类,以上种种。
这些事情,虽然关乎各自利益争论得激烈了一些,但到底有章可循。
达成一致其实不难。
县里已经发了文件,照着做就是。
但有一件事,却是极为头疼。
那就是,除了各家自留地,其它都是集体财产,有财产就需要有人管理,有人管理就需要有人监督。
总之,不能再像以前那样。
什么事情都由村支书,或者队长,或者村干部们开会说了算,得有监督。
县里说了,村集体生产的事,村集体说了算,别人无权干涉。
法无禁止皆可为。
只要不违法,连公社都不能干预。
公社的权力被约束了起来。
县里说了,公社是村集体的服务机构,主要是为村集体提供指导和服务。
法无授权,皆不可为。
只有在法定的权利之内,才可以行使管理权力,维护生产和生活秩序。
哈呀,这可是稀罕了!
开天辟地头一回。
被管的惯了,乍听还真有些不习惯。
只是,县里说的这些,虽然听起来很是提气,落实起来却是极为困难。
因为大家都没经验啊。
做过决策的人都知道,做决定往往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常常几句话之间,事情的走向就发生了变化,结果亦然。
有的如意,有的未必。
再说了,众口难调。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一多,会议的效率跟参加的会议的人数成反比,形成决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简单明快的处理完分地的事以后,关于村民委员会,双水村里议论纷纷,不一而足,一时竟拿不出结果。
商量来商量去,大家不约而同的,决定找孙二娃拿上个章程。
因为他是吃公家饭的,既不是村里人,也不是公社人,还是个有本事的。
就立场来说,天然公允一些。
所以,春节期间,孙家热闹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