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余景芝未曾去过翠云山,只知地处蓬莱仙岛,便准备到附近后寻一城镇向旁人打听。
翠云山以南五十里,有一座繁华小镇,因靠近仙山,被当地人叫作临仙镇。为避免太过引人注目,在小镇外十里处,余景芝不再御剑飞行,徒步进城。
临仙镇虽小,却异常繁华,路边小摊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若是向人问路,酒楼日常人来人往,鱼龙混杂,最是合适不过,况且一路行来,余景芝也有些肚饿,从小锦衣玉食的他出门必然习惯带足银两,摸了摸腰间钱袋,估摸着好好吃上一顿打打牙祭不是问题,眼见不远处一家酒楼规模宏大,余景芝将神剑负在背上,大步走去。
当时修真之人众多,除四大门派之外小门小派多如牛毛,数不胜数,是以镇中居民对于修士早已见怪不怪。临近酒楼,向里望去,只见店内食客人山人海,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店小二忙得是不亦乐乎。余景芝料想入店也没有空位,便打消了进去的念头,向旁边一瞥,见一位算命先生双手拢袖,正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
此人身穿一袭破旧道袍,长须及胸,膀大腰圆,约莫四五十岁,腰间别着个酒囊,是以显得不伦不类,乍一看和寻常道士半点不像。见他一直盯着自己,所谓事出无常必有妖,余景芝开门见山的问道:“这位老先生,你我素未谋面,何故一直盯着小子?”
那老道摘下酒囊猛灌了一口,一阵咳嗽,打了个酒嗝:“这位公子请见谅则个,老道确实与公子素味平生,只是在下算命三十年,难得碰到个命格奇特之人,忍不住多看了两眼,还望公子莫要见怪。”
“命格奇特?”余景芝心中默念一遍,他自幼对这些黄老之术推崇备至,心想左右此间无事,不如就算上一卦,从钱袋中摸出一粒碎银,放在算命先生身前案上,“何谓命格奇特之人,还望老先生指点一二。”
老道伸手一抹,碎银便收入袖中,伸手一指身前座位:“公子请坐,切听我慢慢道来。先不说公子命格如何奇特,容贫道先算算公子经历,若侥幸算的准,公子自然相信贫道不是那卖弄口舌之辈了。”
余景芝微微颔首,一屁股坐下,又对着临家包子铺老板招招手,请他送来几个皮薄馅足的肉包子,一口咬下半个,含糊不清道:“老先生请讲。”
“若贫道算的不错,只怕公子刚刚经历一场劫难,家中双亲已不在人世了吧?”
余景芝心头巨震,若对方不是熟悉自己之人,那便是真有莫大神通,一时收起轻视之心,放下手中的包子,正襟危坐,点了点头,示意对方继续。
“背负宝剑,脚步稳重,气机悠长,公子必是修真之人。出现在此地,并非恰巧经过,想要去酒楼,应当是打探消息,不是寻人便是问路,若是寻人,酒楼人多口杂,难免走漏了消息,公子却步不前,故为问路。此镇临近翠云山,公子年纪尚轻,应当是未曾去过翠云山,故而询问的便是通往仙山之路。等闲之人若造访翠云山,必定不会孤身一人,所以公子师出名门,既非僧侣又非女子,那公子师承也就水落石出,公子定是剑神谷高徒。”
余景芝听完震惊万分!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老道也不着急开口,悠悠提起酒囊,自斟自饮起来。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余景芝站起身来弯腰作揖道:“老先生真乃神人也,所言分毫不差,不知先生尊姓大名?”
“老道姓陆,俗名不足挂齿。”老道士摆了摆手,不愿多透露身份,“既然公子信了,那咱们接着说这命格一事。常人普通命格不去谈,且大富大贵之人多为四柱同命,而普天之下,有四种命格极为罕见,万中无一,分别是天干顺食格,地支拱杀格,两干不杂格和一气生成格,这四类人,通常命有奇遇,人中龙凤,相传贵派仙凡祖师便是地支拱杀之人,而这四类虽然罕见,历史上也都曾出现过,但公子的命格,恕老道直言,见所未见,四格都像又都不像,故而有奇特一说。”
“陆道长,那不知小子这命格吉凶如何?”
“贫道也不敢妄言公子吉凶,观公子面相,应是大吉大利之人,可公子的际遇却恰恰相反,贫道揣度天机,只怕福祸相依,不可以常理论。公子只需记住两件事,阁下五行火旺,遇水则避,另外观你福缘饱满,纵使万恶之境,想必也终能逢凶化吉。”
余景芝听完这番话,眉头微皱,“连陆道长都看不透的命格,晚辈也就不必妄自揣测了,只愿借前辈吉言逢凶化吉便可。”
二人又闲谈一番,得知陆道长并非本地人士,于十日之前云游至临仙镇,用他自己的话说,特来此地等候三位有缘人,至于是谁,天机不可泄露。余景芝记起自己还有要事在身,便向前者问清翠云山方位,双手抱拳沉声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今日得见前辈,相谈甚欢,望他日有缘再见,再与前辈把酒言欢。”
“好说好说,你我二人有缘再见。”陆道人亦是挥挥手,示意告别,余景芝御起神剑,拔地而起,向着翠云山方向飞去。
眼见余景芝远去,小巷深处走出一名青衣中年男子,儒生模样,毕恭毕敬地对陆姓道人说道:“宗主,小人有一事不明,此子何德何能,如何值得您大费周章在此地苦等十日,只为见上一面?”
陆道人看了眼中年儒生:“这余景芝乃是故人之子,当年我落难之际,他父母对我有一饭之恩,如今故人成了已故之人,见一面他们的儿子有何不可?况且此子命格之乱,老夫生平未见,当有数次大劫,那刘光磊是何许人也你我二人心知肚明,虽不便明说,稍加提点一番也无不可,总不能眼瞅着一块璞玉误入歧途。”中年儒生听完不再多言,安静陪站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