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边境开战
杀了司徒华萍倒不难,但如何杀了她却要有所讲究了。
萧煌彻需要她死的体面,这也是当初他要司徒华萍自我了断的目的。
萧煌彻态度坚决,庄妃也无可奈何了,除了将司徒华萍暂时留在身边,她也别无他法。
只希望边境的那俩父子能快些回来,让这件事出现转机。
瑞王府,卿华阁。
看着满身是伤、哭哭啼啼的白玲,景月心里多少有些不忍。
可是思来想去,景月对她的话还是不太相信。
一个小丫头而已,萧宛茹至于对她做的这么绝么?
会不会是苦肉计,就为了把白玲留到她身边啊?
白玲见景月依旧不肯定点头,于是哭着又说:“主子,奴婢听说了,小玉他们就是长公主叫人杀的,她实在是太残忍、太可怕了,求您救救奴婢吧,奴婢不想像他们一样,奴婢不想死啊,求您收留了奴婢吧!”
提到小玉他们,景月心中更动摇了。
可不嘛,一个命令,连小玉、大福、喜顺他们是谁都不知道,萧宛茹就把他们都给杀掉了,现在要杀一个白玲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且如白玲所言,她没完成萧宛茹的命令,萧宛茹也确实会在一怒之下要杀她。
如果自己把白玲赶出去,不管她,到时候白玲真被杀了,她身上岂不是又要添一条人命了。
小玉他们的死,至今还是景月心中的一个疙瘩,若是再加一个白玲,哎……
可若真的要收下她,景月心里还是会不安,毕竟这个白玲有前科,而且如果把她收下,事后若再被她捅了刀子怎么办。
况且现在她人在瑞王府,除了要顾及自己,她更要顾及萧煌彻。
如果白玲真的是萧宛茹千方百计要送过来的,那么她的终极目标绝对会是萧煌彻。
自己挨刀子也就算了,若是连累的萧煌彻也跟着遭了秧,这景月可受不了。
正犹豫着的时候,萧煌彻回来了。
景月一琢磨,倒不如问问他的意见了。
屋子里没旁人,景月直接说道:“我可怜她,可又不敢收下她,你帮我出个主意吧。”
具体情况上回景月就和萧煌彻说了,而上一次,萧煌彻便有心将白玲留下,反将利用的。
不过见景月当时态度坚决,他也便打消了这份心。
如今既然白玲又求上门来,而景月的态度也有了缓和,他自然是要提议将白玲留下的。
萧煌彻说要留下白玲,而且会安排好后面的事,景月自然也就放心了。
白玲虽然留下来了,不过做的却不是近身服侍的差事。
萧煌彻要她打扫庭院,而让景月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连自己书房外的院子也一同交给了她。
按理说这书房可算上是瑞王府的重地了,竟然把院外洒扫的差事交给白玲,那么……结果便只有一个了。
……
刚过了两天平静日子,边境那边却突然传来了消息。
大舜和舍宁同时对金玉关和雎门关发起了进攻,边境之战打响了。
虽然大琻国兵力雄厚,且有司徒父子在边关御敌,但两个国家同时发起攻击,这种两国联合的趋势还是让大琻国有些吃不消的。
司徒一族的力量都压在边关一战,若是胜了,自然是万事皆好,可若是败了,这会直接影响到萧煌彻今后的前途。
所以比起旁人,萧煌彻肯定要更加忧心。
不过这司徒父子还真不是盖的,牢牢守住两关一个多月后,趁着对方人心懈怠之时,他们悄无声息的发起了主动攻击。
而这一击可是给了大舜和舍宁一个重创。
大琻国反守为攻,大舜和舍宁被打的节节败退,最后不但没夺了人家的城池,自己反倒还丢了好几座。
大舜国大,倒是还有些后力打算用上,可舍宁受不了啊,这一败,直逼得他们丢了三分之一的国土。
起初以为可以跟着大舜的屁股后分羹的,可没想到,现在却成了这个情况。
无奈之下,舍宁也只好求和了。
舍宁认输,可大舜不认,于是他们便又发起了进攻。
在司徒靖的带领下,大琻国自打反守为攻后,便一直是连胜,如今舍宁那边投了降,他们更是士气高涨,按理说,这场战役应该是稳胜无疑的。
可偏偏,这一次却出现了问题。
军中出现了细作,整个作战计划被敌方知晓,主帅司徒靖遭到敌军围困,虽然奋力抵抗,可最终还是没能等到援军的到来,惨死在了大舜的皮西城。
这一战,大琻国的损失是相当的惨重。
而在这一战后,原本已经求和的舍宁居然反水再次发起了进攻。
司徒凌风临时受命,只好一人兼顾边境两支大军。
军中出现细作,这是大事,朝中对此甚是重视。
况且这一战里,大琻国还损失了十几万的兵将。
文武朝臣连夜被传入宫中,大家为皇帝出谋划策,准备推选出能将好立即赶赴边境,接替司徒靖主帅之职继续御敌,同时,还要命人调查细作一事。
司徒靖的死对萧煌彻影响很大,另一边,他还担心司徒凌风能否顶得住两国的进攻。
抛开利益,萧煌彻终究还是顾及他与他们之间的血脉联系。
于是,萧煌彻主动请缨:“父皇,儿臣愿领兵前往边境,与司徒凌风合力,一同击退外敌!”
萧煌彻主动要去,皇帝自然高兴。
第一,萧煌彻确实有这个能力,他去了,皇帝放心。第二,萧天耀的势力彻底消除了,如果留下萧煌彻,皇帝担心他接下来会对太子动心思,如果这个时候支走他,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不过,还不等皇帝应下,殿外便先传来了一个反对的声音。
“父皇三思!”
萧宛茹走进大殿,跪地行了个大礼后,从袖中拿出一封奏折和两封信,呈在了手上。
“还请父皇看了儿臣的奏折和这两封信后再下决定!”
皇帝一怔,看了看萧煌彻,又看了看萧宛茹后,他这才转头示意旁边的宫人去取奏折和信件。
看到萧宛茹的奏折和信件,皇帝的脸瞬间沉了下来。
放下奏折和信,皇帝抬头看向了萧煌彻,问:“瑞王,朕问你,你年初奉命去龙泉镇守的路上,可曾在望龙山遇过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