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连山在天亮前就走了,他还要回吉市上班。
八一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捏着小手指算着,挥发河村离吉市大概是一百多公里,村里不通车,还要走五里地去镇子上坐车。此时可没有私家车,只能是坐一天一趟的公共汽车,中间还要倒一遍车。哎呀妈呀,老爸即使天没亮就走了,也要将近中午才能到,回一次家也太不容易了。
自从腊八过后,兰花就开始忙了起来。她在镇子上扯了几块布,给孩子们做新衣服留着过年穿。
八一靠着被垛坐着,怀里抱着布娃娃,看着兰花把花布铺在炕上,再把用报纸剪成的衣服样式铺上去,照着剪出来前后襟儿,再剪出来两只袖子还有衣领,分出了好几块,一块整齐的花布变得七零八落。可就是一点儿小布条,兰花都细心地收了起来。然后开始一针一线地缝制,八一看的头疼,这得多久才能做出来啊,怎么不买一台缝纫机呢?
八一看看这个家,貌似家用电器只有一盏在头顶悬着的电灯泡,还经常停电。哦,对了,还有一个手电筒,里面是安电池的,还很少拿出来用。
噢,门框上还安着一个四四方方的木盒子,从里面垂下来一根长长的麻线绳,那是大队给每家每户安装的小喇叭。麻绳向下一拉,里面就会传来咿咿呀呀的样板戏声音。
八一爬过去,够了半天也没有够到麻绳,累得够呛。
“老姑娘,想听小喇叭了?这半上午可没有节目,等着晌午时分才会有的。”兰花过来把八一抱回去,依然让她靠在被垛上。
唉,原来还有时间段限制的,不是随时都有节目啊。
八一只好依然看着老妈兰花一针一线地缝衣服了,看着看着,她的头一歪,靠在被垛上睡着了。
等再醒来的时候,一件漂亮的花衣服已经做好了,大姐正在美滋滋地试穿着,一旁有三双羡慕的眼神。
“都别着急,你们几个都有,先从你大姐开始,妈一个个给你们做。”兰花一边抻着衣摆一边对几个眼巴巴的孩子们说。
“妈,大姐的做完了,先给我做呗。”庆文林咬着舌尖儿,这是她出神时惯常做出来的动作。大姐一看到她这样子,就会说她像个傻子一样,便遭到二姐一顿追打。
“凭什么?我比你大两岁呢。”大哥庆文吉不干了。
“凭你是个小子,也不能穿花衣服。”庆文林回怼,“再说了,你比我大还不让着我?”
庆文吉:“······”
他的眼圈又红了。
“文林,你又开始歘(chua读三声)尖儿,欺负你哥。妈都说了从大到小挨着做,听话啊(此处应该读四声)——”兰花看了庆文林一眼,就这个老三不省心,话不多就是事儿多,老跟大姐大哥过不去,倒是挺护着老四,有啥好吃的都想着多给老四吃。性子还倔,不能训不能打的,不然她就能反天。
属毛驴子的,只能顺毛抹擦。
庆文林还是不愿意了:“我那里歘尖儿了?我爸说了小子就要让着姑娘,哼!”
“那你也不能太过了。”庆文革瞪了庆文林一眼接话道,“就能熊你哥,都是咱爸把你惯的·····”
“关你什么事儿,嘴尖舌快的,哪儿都有你,破车嘴巴你。”庆文林一点也不让呛,又和大姐吵了起来。
八一看着他们吵吵嚷嚷的挺乐呵,孩子多了就是这样。
不过二姐的性子还真是从小就不服天朝管啊,大姐比她大三岁呢,她也不怕出去了离开爸妈眼睛,大姐和大哥合伙揍她?
估计大姐和大哥不敢打她,想起前世二姐从小到大的打架历史,貌似就没怎么输过,特别敢下死手,连同龄的男孩子都怕她,估计现在也是那样子吧?
唉,自己现在太小,还不能跟着她们出去玩儿,不然一定看看二姐在外面什么样。
倒是大哥,原来从小就老实,比女孩子还爱哭,难怪长大了成家之后被大嫂吃的死死的。
大姐从小就是个爱美的,看看她头上两个羊角辫子扎着的粉头绫子,还有一部分编在辫子里,弄得还挺好看。脖子上围着水粉色细毛线围脖,长长的流苏坠在胸前,够洋气的了,一点儿都看不出是农村女孩儿。
大姐的这幅装扮,就是放在二十一世纪也是不过时的。
扭头再看看二姐,脑袋上戴着一个墨绿色的毛线帽子,一看就是老妈给织的,不同于前世那种套在脑袋上的针织帽,样式类似于雷锋帽,有着宽宽的帽沿,宽宽的帽沿还向外面挽着,一直向下连接着帽带,帽带在下颌那里两边一系,脑袋捂得挺严实,带子在下颌处打了一个绿色蝴蝶结,把二姐尖尖的下颌包住了,衬着她那健康的粉红脸蛋儿,显得人挺好看。
只是······老妈怎么给二姐织了一顶绿色的帽子?
三姐庆文真最可爱了,脑袋上戴着一顶红色的趟绒帽,头顶上支棱着两个白白的大耳朵,活脱脱一只萌萌的兔宝宝。
三姐庆文真可真乖巧,眨巴着黑葡萄一样的大眼睛,拉着二姐庆文林的衣袖在劝架:“二姐,别吵了,你看小妹儿在看着你呢,别做坏榜样。”
二姐庆文林果然闭了嘴,扭头看向小八一,八一立刻露出一个讨好的笑容。
“哎呀,小妹儿又长出了一颗牙!”庆文林蹿了过来,趴在炕沿边,“小妹儿,你有四颗牙了哦。”
八一听了,忍不住伸出小胖手往嘴里摸去,半路被庆文林拦住了,她捏着胖乎乎的小手柔声道:“小妹儿乖啊,咱不吃手,手不好吃,让咱妈给你拿鸡蛋糕吃。”
兰花“噗嗤”笑了:“你就说你馋了得了。”
“妈——谁说我馋了,我才没有呢。”庆文林的小脸儿一下子红了,回头嚷道。
“好好,你没馋。文革,给你小妹儿把把尿,我给你们拿鸡蛋糕吃。”兰花好脾气地回着,同时吩咐庆文革,然后走到箱子前,开始翻箱子拿鸡蛋糕。“今天一人给一个吃。”
“噢——”孩子们全都欢呼起来。
小八一在大姐庆文革手里劈着双腿有点郁闷,天天浇地,还是的去买个痰盂比较好。
······
下午,老妈兰花发现针线筐里没有白线了,家里的孩子都跑出去玩了,没有跑腿的,她只好抱着八一去供销社买。
供销社就在她家的上面,可惜八一家在坡下,供销社在坡上,坡上砌着高高的石墙,连供销社的影子都看不到。
从家里去供销社需要绕好大一个弯,就像从圆的这一点绕到那一点,正好形成一个圆。站在供销社的院子里,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家,须毫不差,全都收入眼底。
整个村子,只有供销社是砖瓦结构的瓦房,在这周围茅草屋的衬托之下很是气派。供销社有着一米半高的石砌围墙,铁杆铸成的大门,刷着蓝油漆,上面有两个红红的五角星。此时大门还开着,到了四点钟就会关上了。
供销社的屋门有四扇,中间两扇是死的,镶嵌着毛玻璃,两边的门可以进出,上面按着长长的把手。兰花抱着八一拽着长把手拉开进了供销社,供销社里虽然亮着电灯,可是里面过于空旷,屋子里并不明亮。在屋子的正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大铁炉子,许多村里的闲人正围在那里说笑着。
一个正在捅炉子的三十多岁男人抬起头,看到兰花笑着问:“嫂子来了,家里缺啥了?”
八一看着那个人,中等个,白白净净的,戴着一顶绿军帽,穿着一身笔挺的藏蓝色立领制服,两个胳膊上戴着黑套袖。
“嗯,付友,我想买咣白线,给孩子们做衣服。”老妈兰花笑着回答。
八一知道了,这个人是老爸庆连山的发小,当过兵,退伍回来后就分到了村里的供销社。他对自家的孩子们都很好,常常听到大姐和大哥回家说付叔给他们糖块吃了。
在这乡下,糖块就是孩子们最好的零嘴了。能经常给哥哥姐姐糖块吃,说明这个人是个大方的。
“正好刚来了一批线,什么色儿的都有,只要白线吗?”付友放下炉钩子,转身进了柜台。
“只要白线就行了,顺便再给我打一瓶酱油,我忘记拿瓶子了,你借我一个,回去了倒出来就还你。。”兰花边说边跟了过去,八一趁此机会,两只眼睛跟探照灯一样四处踅摸,看看供销社有没有卖痰盂的。可惜她注定失望了,乡村里的供销社并没有卖痰盂的,就连搪瓷盆也才有那么三两个。
“行,不急着还。”付友从柜台下拿出一咣白线,递给兰花,又走到卖饼干的地方,拿出了一块小动物饼干伸手递给八一,“来,小八一,叔叔给你饼干吃。”
八一艰难地从花被里抽出了小胖手,接过了饼干,冲着付友甜甜地一笑。
付友嘿嘿笑了:“嫂子,小八一可真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