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去海边?
刘安很想说,两位老先生你们要不要看看外面的天『色』,现在都什么时辰了。
可寇准与张齐贤还是去了。
路上,张齐贤对寇准说“推背图我看过,没这么邪门。”
“和推背图无关,这事怕是有我们想不到的可能。不猜了,去赌一把放松一下。”
“赌?”
“对,赌。”
寇准就是想放松一下,如果不是张齐贤,换个人寇准才不会带着一起去赌。
虽然讨厌张齐贤,但寇准却欣赏张齐贤的大气。
可以在殿堂之上谈诗论词,也可以在市井喝着酸酒聊些粗俗之事。
寇准带张齐贤去的地方确实是在海边。
这里是一处宋军水师休息的地方。
宋人最厉害是什么,不是诗词,也不是挣钱,而是安家。
就这么一个破地方,这才短短几天,那怕是还是木屋土路,也就是有那么一两条路铺了矿渣,其余的全是泥土路。
但这地方已经可以称为银山镇了。
主街上已经分出了商业区,酒楼区,茶区,客栈,还有青楼。
寇准到了街上,找了一个哨位,让这里的人给他找了一身粗麻布衣,然后扔下两片金叶子换了一堆铜钱提上,出门的时候随便找了一块布把头包住,这就往青楼去。
“这里有酒,但酒很淡。最好的酒用占城运来的米酿造,不过这里不能买,太张扬,这里人喝的是杂米浊酒。还有,这里玩的最大下注也不过就是十文钱,别超过这个数。”
“挺好。”张齐贤不介意与市井之人在一起。
寇准与张齐贤就是要找一个地方换一换心情。
刘安说的那两种薯寇准很在意,在寇准心中花千万贯取回这薯种也是值得的,同时寇准认为自己了解刘安。
以刘安的作风,既然不去取,足可证明取这薯种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么,等等吧。
只是,寇准要考虑,这事是不是要让别人知道。
话说此时的刘安已经回去休息。
这里有温泉,简陋但却别的雅致,阿苏秀陪着刘安的身旁,原本她是准备回阿苏山的,因为听到宋军第一营出战,攻打出云所以取消了回程。
刘安靠在温泉里,用『毛』巾盖着脸。
“阿秀,你没有回去是不是因为害怕?”
阿苏秀坐在水池旁听到刘安突然发问,迟疑片刻之后回答“是。”
“不用怕,我们大宋是讲信用的。你心中若有疑『惑』可以直接问出来,能回答的我一定回答你。”
“听闻,乙室将军给了出云许多的承诺,可这才过了两天却出兵,我不明白。”
刘安拿掉了脸上盖的『毛』巾“我告诉你真相,你也不用纠结这次的事情,但别传出去。”
“是。”
“真相就是,我真正要作的事情并不是占据这一个贫瘠的岛,而是要讲倭这个民族从天下抹去,我不是血统论者,并非你的生父是宋人而接受你,其实你是倭人也一样。”
阿苏秀努力的记着刘安说的每一个字,虽然她并不十分明白。
刘安继续说道“将一个民族抹去,有三种办法。你若读过我们的历史,你会发现已经有许多民族消失了。匈奴、羌、东胡、突厥、回鹘、鲜卑……,还有一些。这些民族消失,第一种就是转变。”
“东胡变成了乌恒与鲜卑,而后乌恒多归附于汉,原居住地被鲜卑占领,乌恒消失。这就是第二种,被其余民族同化。”
“鲜卑也一样,唐皇族有鲜卑血统。”
刘安这时回头看了一眼阿苏秀,语气很严肃的说道“第三种也就是最后一种,就是这个民族所有人死绝了,但这种情况基本上不会发生,也没有人能够作的出来。羌,他们有一个分支,叫党项。所以没有死绝的。”
“再说倭。倭人生活在贫瘠的倭岛,这里海啸、暴风、地震,粮食产量低,生存的很苦。所以倭人很坚强。在这种坚强的背后,还有忍耐。然而,倭无时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比如攻入中原。”
“随着倭岛的人口变多,生存压力会更大。而中原的历史,三百年一轮回,没有几个王朝会超过四百年,周事实上早就『乱』了,只是名义上存在八百年,自周天子迁都开始,东周已经灭亡。大汉四百多年,可中间断过。”
刘安还有一个没说,就是宋。
宋朝三百一十八年。
刘安继续说道“中原一但战『乱』,或是王朝太弱,而倭变强之后想拥有特产丰厚的大地,一定会将目标盯在中原,中原也是唯一的目标。”
“主人!”阿苏秀开口,刘安却说道“不急,等我把话讲完。”
刘安又讲道“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我们大宋给小孩子讲的故事,多是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就在你的家里,教小孩子的故事中有这么一个。一个叫太郎的孩子坐船出海遇上的风浪,然后遇到了巨人国,他杀死了巨人,抢了巨人的财富回到家乡,被称为英雄。”
“有的。”
“倭这个民族,必须被抹去。你可以说你所想的事情了。”
阿苏秀说道“我自小受的教育是仰望,唐之盛世,现在大宋的光彩夺目。”
刘安问“好,如果有机会,不要考虑我的存在,宋与辽之间恶战,打到两败俱伤。那么女真人崛起,辽国岌岌可危。而宋国也因为连年征战,国力大损。你阿苏家意外的占据了杭州,那么告诉我,你接下来的选择。别怕,我只是和你讨论人『性』。”
阿苏秀跪伏于地。
如果真有刘安这种假设,阿苏家必会是急先锋,而倭王会顷其国力向中原进攻,占据那片繁华之地。
“想通了,你没错。你们想的也没有错,什么仰望,什么羡慕都是假的,只是现在没有力量去抢夺,一但有,人『性』是贪婪的。而倭岛唯一能改变居住环境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进攻中原。中原的特产是倭岛的一千倍。”
阿苏秀整个人已经是完全伏在地上了。
刘安扶起了阿苏秀“你读过书,知道遣隋使是怎么回吗?客观的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