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入学一个多月的元宁,每天真的是战战兢兢的用功读书。在这个读书皆靠背诵,练字只能一遍遍临摹描红。
不像新世纪那种,讲究科学方法的教学态度,还有各种繁多有趣的课程科目。
要不是有技能学海无涯,估计元宁真的学不进去,实在是太过枯燥,太折磨人了。
所以说啊,寒窗苦读数十载的人,那是真的很厉害,佩服佩服!
“宁哥儿!”
姜氏端着碗糖水荷包蛋,“赶紧吃点东西,学到这个时辰,肚子里早空了吧?”
“还是娘最心疼我了,正好肚子真有些饿了,谢谢娘。”
已是戌时,离晚饭过去了两三个时辰,吃到肚子里的东西也消化的差不多了。
“慢点吃,别噎着了,再喝几口糖水。”
姜氏心疼的看着他,“宁儿,明天得起那么早,晚上又歇的晚,你这正长身体,能吃的消吗?要不还是早点睡吧?”
“娘,读书人都这样,不单是我这么辛苦呢。”元宁喝下最后点糖水,劝她道,“再说了,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好,入了学就是不一样了,大道理啊娘说不过你,不过还是得注意身体。毕竟你还小呢,啊!”
“娘放心,熬不住的时候,我会早早就睡了的。”
姜氏接过空碗,摸摸他的小脑袋瓜,“行,那娘不多说了。”
送走娘亲后,又恢复了元气的元宁,提起笔,继续完成今日的任务,还差这一张大字了。
……
寅时三刻,已经起床的元宁,如往常一样先锻炼身体,之后再梳洗。
清晨雾重,晶莹剔透的露珠滚动在嫩绿上,尤显活泼可爱。
出发去学堂的路上,已是卯时,天已初亮,勤快的人家这时已经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
路口转角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家正抽着大烟,不时往这边观望。
待看清楚是爷爷元新田,元宁小跑上前,“爷爷?”
元新田收了烟枪,看着老三家唯一的男娃,露出了一抹慈祥的微笑,“宁哥儿,来啦!”
这是特意在等他?元宁看着眼前过了知命之年,快迈入花甲的爷爷。不常笑的脸上,额头有很深的法令纹,身材偏瘦可看着还算硬朗。
对于爷奶,元宁的心里有些复杂,对于孙子来说,除了特别疼爱小叔家的两小堂弟,其余的都是一视同仁。
但是对于孙女儿……至今家中的姐姐们都很害怕他们两老。
没有元宁时,因为姜氏接二连三的生的都是闺女,家中几乎天天上演着鸡飞狗跳。
姜氏连同几个女儿,被奶变本加厉的各种磋磨,肆意辱骂。元大川夹在中间也是痛苦不堪,直到元宁的出生,才算彻底散了家里的阴云。
可以指摘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慈的老人,当然也够不上穷凶极恶的坏,毕竟这在农村,处于当下,都已算是常态。
“爷,您是找孙儿有什么事吗?”
元新田闻言,从眼底深处迸发出真正的喜悦,“爷听人说了,咱宁哥儿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可是头一个得了孙夫子当众夸奖的孩子呢。”
儿子们是不用想了,都没那个命,如今到了孙子辈,长孙刚成了童生,小五这又表现出这么好的天赋,当初老道的判言,他的后福怕是得落在他们这些小家伙身上了。
“宁哥儿,小五啊,你可得好好努力啊。”
元新田絮絮叨叨的,全是督促元宁学习用功的话。以后会如何如何的畅想,却没有真正的关心。
只是静静听着,偶尔附和声,元宁的态度很有礼端正。
“好了好了,爷不耽误你了,你赶紧去学堂吧。”
见时间果真不算早了,元宁颔首,作揖道别爷爷,加快速赶去学堂。
……
当人废寝忘食的,全身心投入某件事的时候,时间就过的特别快。
已经六岁的元宁,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让孙夫子自觉教无可教,心里早认为他是个天才,实在怕耽误了元宁后,向元大川提议送他前去书院求学。
正逢静远书院一年一度的入学考试,虽然元宁年纪尚小,孙夫子却对自己这个,最得意的弟子自信满满。
原身也是六岁时去的书院,只是当时入学成绩不太好,只堪堪过了及格线,分入了丁院三班。
元宁原以为就自己表现的能力来说,合该提前入书院的,哪知家中的爹娘都不同意,只道他太小,不放心等等。
如今看来一切又回归了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