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七百六十七章 李治要去感业寺慰问群尼

武媚娘把诗反反复复地念了好几遍。忽然,她啊地一声,感觉明白了点事儿!她用手摸了摸门框上的诗,心想:“这诗看上去有点年头了,不是新近刻上去的,至少也得有个二三十年,那么算起来,应该是主持年轻的时候吧!”她看着诗,开始浮想联翩起来。

其实,这首诗是当初王平安刻上去的,刻完后故意做旧,弄成是年代久远的样子。不过,再年代久远,也远不到哪里去,看上去顶多也就二三十年的历史。而这个时间段,正好是主持老尼年轻的时候。

武媚娘心想:“看主持的年纪,就算在二三十年前,也不会年轻到哪里去,也就比我的年纪大上些……哎呀,俗话说: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到了还要坐地吸土呢!难不成,主持年轻时,也是个风流人物?嗯,极有可能,看她那么喜欢了绝,估计这两个师徒有一腿!”

了绝喜欢女人,喜欢乱搞七八搞的,合寺尼姑没有不知道的,想必有的尼姑在受了欺负之后,会向主持老尼告状,可主持老尼从来不管,而且还一味宠爱了绝。如果单论是大弟子的关系,似乎说不通,总不能因为是第一个徒弟,就这么纵容吧?纵容别的事还有情可原,但纵容乱搞的事,那就除非主持老尼本人也是个喜欢乱搞的人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么她宠爱了绝,这事就说得通了!

一想到主持老尼竟然和了绝一样,喜欢女人,武媚娘不由得脊梁骨冒凉风,心想:“这堂堂的感业寺,竟然会出现这种事,真真的让人毛骨悚然啊!”

想到主持老尼和了绝师徒俩个,在床上翻滚的画面,武媚娘连忙呸呸几声,普通人家的女子,玩些假凤虚凰的事也就罢了,可这里是尼姑庵哪,怎么也可以这样!

武媚娘又使劲擦起门框来,可擦着擦着,她又想:“不对啊,如果是主持老尼和了绝,那一来时间上不对,和这首诗刻的年代不符,二来这诗明明就是个大臣写的,可以上朝的那种重臣。如此推断,主持老尼应该勾搭上的是个大臣,或许正因为那个大臣的支持,她才能当上的主持,而且现在一直当着,说明那个大臣并没有倒台,仍旧在位。那么,这个大臣应该是谁呢?”

武媚娘把朝中的大臣挨个想,凡是有资格参加早朝的人,她都想了一遍。她首先就排除了王平安,因为年纪不对,如果这首诗提在二三十年前,那王平安还没有出生呢。

然后,她又排除了房玄龄,房老头儿怕老婆怕到了天下闻名,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夜不归宿。他要是敢和尼姑有一腿,估计房夫人非得把他的腿全给打折了不可。

一个一个的排除,马周不可能,马周不是假道学,而真正的方正人物,不可能喜欢尼姑;褚遂良也不可能,他对于僧道尼姑统统没兴趣……想了一通,武媚娘忽然自言自语地道:“不会是长孙无忌吧?”

一想到长孙无忌,武媚娘大喜若狂,越想越是长孙老头儿,这回可抓住长孙无忌的把柄了,这可是绝对隐秘的隐私,如果以后长孙无忌敢为难自己,那么自己就暗示他一下,他和主持老尼的情史,已经被自己完全掌握了!

长孙无忌和主持老尼的年纪差不多,要说相貌嘛,都长得不咋地,鱼找鱼,虾找虾,王八找个鳖亲家,他俩正好是一对。而且,最重要的是长孙无忌是朝中大臣中,唯一一个对感业寺有兴趣的人。

李治登基,依着他的性格,是不忍心把父皇的嫔妃都送进感业寺的,可长孙无忌却非要他这么做不可,还用先帝做借口。武媚娘当初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只觉得长孙无忌有点吃饱了撑的,宫里嫔妃的事,要他多***心什么。

可现在一想,这是有原因的啊,而原因就是那个主持老尼!长孙无忌对主持老尼旧情不忘,估计着是想找借口再见到她,身为当朝第一大臣,万众瞩目,如果他来感业寺,总会被人盯上的,可如果他以安抚寺中那些嫔妃尼姑为借口,那不就能来了嘛!只要找个借口,说是要和主持老尼交流一下念经的心得,他俩岂不就能又滚到一块去了!

武媚娘呸的一声,都多大岁数的人了,还想着干这种事情,真是越老越风流。她扔下抹布,在刚才欧阳利给她的那些礼物中翻找,找到纸笔,她把门框上的诗抄了下来。

冷哼一声,武媚娘把诗收好,心想:“这事先放着,等以后找到机会的,这就是我和长孙无忌抗衡的法宝,不到关键时刻,不能用它!”

王平安写了首诗,却被武媚娘当成是证据,留起来打算对付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要是知道这件事,非得气晕过去不可,太冤了,实在是六月飞雪,冤到不能再冤,主持老尼是谁啊?

武媚娘继续收拾石室,当晚便在石室中休息,有小尼姑给她送来晚饭,还有茶水,伺候她,比伺候主持老尼还要尽心尽力,吃喝方面合寺上下谁也比不过她,把她当成少奶奶一样,就差供起来了。

皇宫。

王平安在感业寺里,吓唬完了尼姑,便去了皇宫找李治。他当上了门下省的侍中,却全无当宰相的自觉,什么公都不办,却专门围着皇帝打转。

要是放在别的时期,比如说李世民的统治时期,堂堂侍中大人,如果敢在上任的第一天,不在衙门里办公,而往尼姑庵跑……那还得了,弹劾王平安的奏章,得象雪片似的往甘露殿里飞,大骂王平安是个小丑弄臣,只知拍皇帝马屁,却忘了做为一个大臣,应该保有的本份。

可现在不是别的时期,而是李治当了皇帝的时期。王平安不理政事,只围着皇上转,表现得极为“不顾大局”,可这么一来,不但没有大臣去弹劾他,反而大家集体松了口气,不管是政敌,还是自己人,都把心给放下了。

王平安的一举一动,宫里朝中,无数双眼睛在盯着呢。大家都等着看他如何进行新官上任三把火,别说大臣们了,就连李治都是这么认为的!

可王平安偏偏什么火都不放,连东台都只去了一趟,点完了名就拉倒。如此一来,和长孙无忌不对付的那些大臣,自然松了口气,王平安没有作为就好,没有作为就代表着他不能为长孙无忌出力,是个白吃饭不干活的家伙。

而长孙无忌不但松了口气,反而对王平安大加赞赏,认为王平安很懂得做人,是个好亲戚,值得扶持。他才不需要王平安多能干呢,要想找能干活的人,一抓一大把,底下的人挤破了脑袋,想引起他的注意,这种官员一多,他也不放在心上了。可王平安占了东台,却不干活,这代表着什么,这代表着活儿都要留给长孙舅父去干啊!

长孙无忌最喜欢干活了,活越多,权力越大,他越喜欢。现在不但尚书省由他说了算,连门下省也是他说了算,他当然开心了,要是能让中书省也归他管,让马周滚蛋回家养老,他就会更开心了!

王平安去甘露殿找李治,正好碰上几个大臣从里面出来,虽然不是在宰相一级的人物,可也是四品的大员,各部都有。这些官员见到王平安,赶紧上来行礼,把王平安好一顿奉承,马屁拍得山响,差点把王平安给拍晕过去。

敷衍完了这些官员,王平安进了大殿,见李治坐在龙书案的后面,正按着脑袋,不停地叹气呢。而宫中大总管史忠臣,则一脸疲态地坐在柱下,不知在想什么。

王平安快步到了史忠臣的跟前,见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史大总管,已然老得不成样子,头发全白了,看来老皇帝的死,对他打击巨大,虽然权力未失,可精气神却全失了,一副啥也不关心的样子。

王平安小声道:“史叔父,你近来可好?小侄见你精神不如从前了。”

史忠臣哦了声,抬起头,道:“是无病啊,你来了?什么时候来的啊?”叹了口气,他又道:“是啊,精神比不得从前了。老了,不服老不行啊。你去见皇上吧,不用陪着咱家。”他摆了摆手,看样子不太想说话。

王平安道:“待小侄给史叔父开几副补气的药来,史叔父服了,精神就好了。”拱了拱手,向龙书案那边走去。

李治听见说话声,抬起头,很疲倦地道:“无病啊,你来了,你今天干什么去了?”他一忙乎政务,就把派王平安去感业寺的事给忘了。

王平安忙道:“臣去了感业寺,去探望先帝的嫔妃。她们的日子不太好过,臣多安慰了她们一会儿,这才回来晚了!”

李治唉了声,道:“也够难为她们的了。”可也只说了这么一句,便又道:“无病,高句丽的事,你打算怎么办?刚才各部的人都来了,兵部礼部还有户部的,最可气的是连光禄寺也来人了,你说高句丽的事,跟光禄寺有什么关系,他们跟着起什么哄啊!”

李治拍了拍桌上几份奏章,示意让王平安观看。

王平安道:“因为攻灭高句丽,是要大宴群臣的,而且还要进行郊祀,所以他们才来问皇上的吧!”说着话,绕到了龙书案的侧边,坐了下来,打开奏章观看。

李治道:“是啊,他们也是这么说的,可这种小事,还用得着问朕吗?难道就不能交给舅舅去办?舅舅也真是的,往常父皇在时,他往宫里跑得多勤,可朕一登基,他来得反倒少了,有啥事想和他商量,都找不到人。”

王平安心想:“这是长孙无忌在暗示你,你是少不了他的,凡事还都得他拿主意,一旦少了他,你就玩不转。”他道:“长孙大人事多,可能抽不出来身吧,皇上要是有事,派人去尚书省找他便是。”

李治又叹了口气,道:“也不好总找他,朕不怎么想听他啰嗦。”

他既怪长孙无忌不主动来,可要让他派人去找,他又不愿意。这种做法完全符合他的性格,他的性格用二两个字来概况,那就是“纠结”,要想解决纠结,只能靠别人来打开他的结,所以他这一辈子都得靠别人,啥事自己做不了主。

王平安低头看奏章,见最上面的一份,是将李恪的罪名昭示天下,称其为叛逆,大唐要派军队去营州,对李恪进行讨伐。这是早在预料中的事情,他倒也没说什么,说了也是白说,现在整个朝廷里,没有一个人会向着李恪的。

再往下看,奏章主要是围绕着大军远征的事,兵员、粮草、以及理由等等,一大堆的问题。

王平安大略翻了一遍,这才道:“皇上,这些事情都是要在大朝会上讨论的,不应该直接向您禀奏啊,如果是提前请您过目,拿出个章程来,也得附加三省的建议,这么直接就让您批复,似乎不太妥当。”

李治一听这话,立即拍大腿,道:“对啊,朕被他们给绕迷糊了,多亏无病你提醒。这种大朝会上才能说的事,干嘛要朕提前批复?如果事事都让朕来决定,那朝廷养那么多大臣干嘛,俸禄多的没地方发么!”

一旦发现工作是可以推给别人的,王平安给他找到了不必干活的理由,李治的精神头儿立即就足了,说话的声音也大了起来。

王平安道:“可是,既然奏章已经送来了,如果皇上不批复,怕是会落得个惰政的名声,那就更不好了。现在离大朝会还有两天,只要能拖过这两天,那就没问题了,大朝会上让大家们讨论去呗,这不是理所应当的么!”

李治连声道:“对对,就得拖,还得拖得理所应当。可是,怎么拖呢?可有好的理由?”

王平安想了想,道:“皇上思念先帝,又关心先帝的那些嫔妃,她们出家当了尼姑,正是需要关心的时候,皇上不如去关心一下?这种理由,没谁能够反对吧,孝为百善之首,那些嫔妃可都是皇上的长辈呢!”

他心里补了一句,武媚娘除外!

李治笑道:“对啊,就用这个理由,咱们明天就去感业寺转转,现在天气正好,朕也想出宫去走走呢!”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三路异世之帝王路系统再拉也得用着隋末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历史种田:我家公子超凶猛世子贤婿,快请上位!异世权谋:重生智者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从小乞丐杀到一统天下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嫡妻难惹九龙夺嫡:废材成皇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三国:开局杀穿曹营,看呆刘皇叔开局十万两米壮汉,我含泪登基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三国:腐烂行尸,走肉国度!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穿越之农家小憨娃大志向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大唐天下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带着沙雕系统在古代开启工业革命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大清之祸害补天前传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穿越市井之妃要当家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大明:开局断绝朱允炆帝王路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大明:官居天子废除昏君踪影:马踏诸国铸无上凶名圣人齐出,华夏人杰进修班开课了魏臣大炎帝国,吾济苍生大乾暴君万界之我是演员大人,得加钱大秦之召唤群雄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南宋弃子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全日谈说唐演义画河山诸葛亮魂穿崇祯【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金融帝国之宋归女帝的内阁首辅绛色大宋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江山名士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