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迟国。
原本的国殿如今已经按大唐内阁的规则重整,魏征以封疆大吏的身份,执掌车迟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此时,国殿上,两班站立,大唐官吏与原车迟国官吏各占一半。
双方正在前殿中讨论当前种种局势与应对。
后殿中。人
魏征坐在书案上,有些头疼地看着前各方送来的塘报,叹了口气,道:
“道首当真是给老夫难题,一个车迟国就已经让老夫费尽心力,现在竟然要把南北两方一十八个方国并入车迟。”
“然后立车迟道,让老夫当这一道的节度使,这是让老夫当一方诸侯吗?道首与陛下就这么不想老夫回长安?”
站在魏征身边的是一个相貌与他相仿,气质却更加书卷气的年轻人,拱了拱手轻声道:
“好叫父亲知道,陛下远征在外,道首在西行路,事关大唐国运,父亲就算回去,也劝不动陛下和道首哩。”
“所以,以儿子浅见,这是陛下和道首对父亲的信任啊,满朝文武,衮衮诸公也只有父亲不怕被人闲言碎语,一心只为大唐。”
“难道,父亲突然爱惜名声了,怕被朝堂上的大夫们说三道四?”
这年轻人,正是魏征的长子,魏叔玉。
因为道首当年改变了部分大唐历史,魏征在追随李建成之前,就被道首忽悠到了李世民麾下,这也让魏征的长子早了几年出生。
此时魏叔玉已是二十岁的成年人,官拜内阁行走翰林,在魏征来车迟国时,也跟着来了。
魏征不满地瞪了长子一眼,道:“老夫岂能不明此理?老夫非是沽名钓誉之辈,只要对大唐有利,对天下百姓有利,就算老夫背了这蕃侯骂名,又如何?”
“但大唐一直不派得力官史前来,老夫如何管理这一道之地?凭空变化吗?老夫可不像你跟着道首学了武道,变不了那些戏法。”
魏叔玉一直很早之前就跟着道首学习,在道首开始传武道之后,他也是第一批修行之人,现在虽然还没到武仙境,却也到凡人的极限。
李世民把他派来,本身也有让他保护魏征之意,毕竟以大唐修武者的实力,哪怕还没有踏入武仙境,寻常几百个西方人也近不了他的身。
魏叔玉轻笑道:“父亲还说不是爱惜名声?陛下和道首除了最初的一百大唐官吏以外,不再派来任何官吏的用意,父亲当真不明吗?”
“陛下和道首这是让父亲取车迟道的人才以为大唐所用,父亲一直回避此事,不就是担心如此一来,这些人就只忠于你,而不忠于大唐嘛。”
“这不是爱惜名声,又是为何?父亲啊,儿子可不知原来父亲你也有如此束手束脚的时候。”
魏征:……
他震惊地看着魏叔玉,他一直为自己儿子的优秀而骄傲,但他身父亲,又如何不知道自己儿子到底几斤几两?
这样的话,不像儿子说的,整个大唐,只有两人能这样说,敢这样说。
他眯起双眼,道:“说吧,是陛下让你说?还是道首让你说?”
魏叔玉被拆穿,一点也不尴尬,道:“道首,昨日儿子去清风观,与道首相谈甚欢。父亲呵,你可莫怨道首不见你,你也知道道首身负西游因果。”
“吾等武人也就罢了,父亲你这样老胳膊老腿的,见了道首后要是折了阳寿可就不好了。”
魏征面皮一抖,他觉得长子什么都好,就是跟着道首学了一肚子怪话,他一摆手,道:“说吧,道首还说了什么?”
魏叔玉正色道:“车迟国以北,摩诃儿国靠北海而居,是西牛贺洲中离北俱芦洲最近之地。”
“最多三个月,神策军就会拿下摩诃儿国,之后北起摩诃儿,南至亚楠国,东起衡阳峪黑水河,西至八百里通天河,皆为车迟道。”
“而这车迟道,就是北俱芦洲的大唐军后方。”
魏征一下子瞪大了双眼,他连忙看向面前的地图,细细看过之后,才道:
“不日前,听来访的雷声普化天尊所言,诸天仙佛神灵皆认为此时从大唐一路向北的直道,以及北海龙族在北海上建立的水路,才是大唐进军北俱芦洲之路。”
“没想到,道首真正落子这处,却在摩诃儿国,确实摩诃儿国临海而居,一旦归于大唐,大唐气运笼罩之下,距离北俱芦洲仅仅三千里。”
“以大唐飞舟的速度,半日就可到。道首此计大善。”
魏叔玉一摊手,道:“父亲这次却是错了,道首可是从来不管行军打仗之事,此计乃是陛下与李公定下。”
他的目光在这一刻变得无比通透,就好像有另一双眼睛在同时看着这里一般,道:
“父亲,道首只对儿子说了一句话,为了最快一年,最慢三年后的战争,大唐必须有足够的力量,更多的力量。”
“三年时间,若完全大唐的方式,车迟道的气运根本达不到道首的要求,想要填补却是要消耗大唐本州首府的气运了,此对大唐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车迟道必须成为一个绝对忠于大唐,随时可以回归大唐,但又事实上存在的国中之国,需要一位非君之君坐在这个使节度的位置上。”
“此人要敢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此人要经得起一切诱惑,名利,财富,权力,长生,成道所有的诱惑都不放在心上。”
“此人要经得起一切威胁,仙佛,神灵,鬼怪,魑魅魍魉一切生死威胁,甚至生不如死的威胁都可以笑对。”
“贫道寻遍大唐,唯有羊鼻公这个锤不烂,砸不碎的铜豆子,才能胜任。”
魏征深深地看了长子一眼,那眼神,不是在看他的长子,而是在看道首。
他问:“道首,你把如此重的担子强行放到老夫身上,可有补偿?”
李淳风笑了。
他说:“贫道亲手给羊鼻公做一百斤醋芹。”
魏征伸出三根手指,抖了一下,道:“三百斤。”
“成交!”
“此计,可有一名?”
“有,陛下亲自立下:奉旨立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