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北线的战事暂时处于胶着期,东晋各军队谨守黄河以南而驻,休养生息,待秋收过后再图后计。所以主帅谢玄终于可以暂时空闲下来,能够带着自己的儿子谢瑍回到广陵,来到步丘的新城去拜见谢安。
太元二年,朝廷因前秦苻坚势大,诏求文武良将镇御北方,谢安命谢玄应征组建了北府兵,至今已有八年,当年只是一个翩翩文士的谢玄现在已是饱经风霜,他善于调兵遣将,用人能各尽其才,即使是一些很细小的事务,安排人也非常妥当,因此深得军中上下将领爱戴,竟然无一人对他有任何怨言。
在他的带领下,北府兵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将领,很快成为了东晋的一支中坚军事力量。
此时已是太元十年的八月,秋高气爽,谢玄便吩咐军士暂免操练,轮班去替百姓们做农活,这样体恤爱民的品性,只怕也是得了谢安言传身教的训导吧。
这日,谢玄带着谢瑍回到了新城,进门便有小厮们一路通传了下去,更是有伶俐的丫头立刻过来引路,带着谢玄去了谢安的书房。
谢安与谢玄的感情,说是叔侄,更像是父子。
谢玄的亲生父亲,故豫州刺史谢奕,早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去世了,那个年代的人都早死,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此谢安便将谢玄带在自己身边,亲自教养,果然造就了他优美高贵的性格情操,又继承了谢家人的聪慧禀性,才得以成为一代名将。
此时谢玄到了谢安的房中,两人相见,谢安自是惊喜连连,忍不住执住他的手喜极而泣,说道:“幼度一去经年,竟是让我都不敢相认了。”
八年前谢玄的兴趣爱好还是清谈玄说,妥妥地是文弱书生一枚,如今却眉眼含着沧桑之意,曲线优美的下巴十分坚毅,很有肃杀之意。
果然是长年杀伐果断,令行禁止的北府兵主帅,那气势那威严都不是随便一个世家子能有的。
谢琰也得到了消息,顾不得矜持,飞奔来到书房,他比谢玄小十多岁,从小便是跟在谢玄身后的小尾巴,见到谢玄这番模样,不由得和父亲一样,美目含泪道:“兄长让我几乎都认不出了,多年不见,兄长过得可好?”他竟是还像少年时一样,吩咐了家奴准备兄长最爱吃的腌鱼,连连地劝谢玄留下多住几天。
谢玄看着自己这个俊美的弟弟,见他还牢牢记得自己喜欢吃鱼,不免想起了当初自己带着他一起去钓鱼玩耍的事情,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瑗度也长大了,听说你终于舍得娶媳妇了,做兄长的还没恭喜你呢。”
得,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话一出口,谢琰的脸色立刻不好了,他掩饰地说道:“您又取笑我。”
谢玄字幼度,谢琰字瑗度,两个孩子都是谢家出色的人才,谢安看着自己的子侄们都长大了,只觉得很欣慰,也劝谢玄多住几天,不用急着回去。
谢瑍还是孩子心性,猛地冒出来一句:“听说建康宫中,居然有一美貌尼姑得势,此事可是真的?”
谢玄也忧虑地看着谢安,眼中透着疑问。
谢安自是对京中宫中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尴尬地轻咳一声,吩咐小厮带谢瑍郎君去客房休息,谢瑍见自己没机会尽情地听八卦,十分失望,只得磨磨蹭蹭地去了。
谢琰让着谢安与谢玄上座,自己坐在侧面的座上,端起了茶喝了一口,说道:“兄长镇守彭城,竟然也听说了这事,只是那并不是尼姑,而是会稽王司马道子献给李太妃的一名道姑,名唤妙音。”
谢玄忧心仲仲地向谢安说道:“国之将亡,必出妖孽,从前种种荒唐昏聩的君主身边都有这样的人,夏桀有妹喜,商纣有妲己,周幽有褒姒。我不解的是,为何叔父却并不谏言劝皇上远离红颜祸水呢?”
谢安皱眉,此事他并不想让谢琰现在就知道,只是若现在不说清楚,只怕谢玄会误会自己。
他悠然望着远方,说道:“从前桓温将军执政的时候,我肩负着家族的责任,被迫在他身边做一个小小的官吏,常常忧心不能保全自身,无法振兴谢家。有一日,我忽然梦到自己乘坐桓温的专用车马,走了十六里地,看见一只白鸡后才停了下来。后来我才知道,乘坐他的车驾,代表着我将代替他掌握整个东晋王朝的朝政,而我从执政到现在正好是十六年。白鸡属酉,如今太岁星在酉,正是凶兆,只怕我不久便会故去……”
他说到这里,谢琰已是忍不住汹涌的泪水,拜伏在地上,扯着父亲的衣角,痛哭出声,他哽咽道:“父亲莫要吓唬琰儿……”他很小的时候听父母都叫自己“琰儿”才会这般自称,成年后早就不再用这样的语法,此时心神激荡,居然连自己说话失礼也没有察觉到。
谢安安抚地轻拍他的手臂,轻轻地说道:“天命难违,连那绝世聪明的诸葛孔明也只能叹一声‘知天易,逆天难’,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我原是不想告诉你,只是我见那凶星日渐明亮,而我的本命星越加晦暗,只怕我时日已是无多。正好幼度在此,我便将后事向你们二人交托清楚,免得到时自乱阵脚。”
他正色对谢玄说道:“我自是可以不顾一己之身,去劝说,甚至强迫皇帝远离那女子,只是我现在情况你也了解了,已经不能再照顾你们未来之事,又怎能让皇帝记恨我,记恨谢家?所以此事不要再提。”
谢安压低了声音,继续说道:“据我观察,东晋皇室已无可用之人,皇帝是守成之主,必不能完成北伐事业,司马道子纯粹的奸邪小人,玩弄手段权术还可以,要治理国家只能是贻笑大方。再看皇帝身边的几位宠臣,王雅不能直言面诤,殷仲堪暗弱,王恭过于刚直,都不是能够扶助帝业的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