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土炕上的李烨思绪万千,脑子里昏沉沉的渐渐不支睡去,梦里李烨回到了曾经熟悉的地方,那里有关爱自己的父母、温馨的家庭、可爱的女儿,这是李烨想要的平淡而平静的生活,快乐的时光终是匆匆离去。母亲在屋外的叫喊声,让已经熟睡的李烨惊醒,李烨睁开迷蒙的双眼,发现自己还躺在破旧的小屋里,梦境中的一切已经远去,新的一天已经开始,李烨新的生活又将去向何方呢?
古人起来的很早,天还没有亮,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五点多,李烨一家人都已经早早的穿戴好,开始做着自己的事情:母亲与李燕忙着早上的饭菜,李建拿着书在院里背书,李烨的工作是给牛棚里的耕牛喂草料。
古时候平民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大约七点-九点、下午大约三点-五点,如果是富裕的家庭一天可以吃上三顿饭,李烨现在是没有这样的条件了,正在发育的身体因为营养不良显得干瘦而矮小,身高只有九十厘米,就这样的身高在村上的几个同龄的小孩中还是高的。
李烨家中的早饭要比其他人家吃的早,而且非常简单,因为李烨要出去放牛、李建要步行几公里去镇子上私塾上学。母亲在李烨、李建出门的时候塞给他们俩个窝窝头,算是中午时候的一顿饭。
吃过早饭,李烨与李建一起走出家门,院外的小路上李建一副沉思的模样,没有半点与弟弟李烨聊天的迹象,李烨很想通过哥哥李建了解一些有用的信息,但见李建无意与自己谈话,也就放弃了打听的想法。哥俩一直走到村口也没有说一句话,李建在村口向西边走去,李烨牵着耕牛往东走去。
初夏的清晨,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空气中还带着一丝凉意,李烨将身上单薄的衣服紧了紧,希望有更多的热气使自己暖和起来。
李烨牵着耕牛沿着村边的小河,一边走一边挖着田埂上的野菜,这是李烨每天必须做的功课。不一会,李烨走到湖边的草屋的门口,想起昨天齐叔邀请自己到草屋坐坐,就来到草屋的门口,轻轻地叩打门边,屋内许久未见有人回答。李烨想:可能是齐叔早上外出了,不知道何时归来,不如先在周围走走,了解一下周围的环境。
李烨牵着耕牛沿着湖边干枯的河床,一边欣赏湖光山水的美景、一边四下寻找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很快李烨就在不远处寻觅到一处环境不错、水草丰美的湖边,其实这个地方就是昨天李烨玩耍时溺水的地方,李烨将耕牛赶下湖中,自己走到湖边几颗粗大的柳树旁,靠坐在柳树下,抬头凝望着远处的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和煦的微风吹来,带着陈陈地凉意。
也许是片刻的安宁使李烨感觉到舒畅,便在不知不觉中又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李烨感觉有人在踢自己,睁眼一看竟然是齐叔。只见齐叔一手牵着一只通体黝黑的毛驴,一手拎着一包东西,两眼正上下打量着李烨:“你这娃娃,一早就在这里睡觉,难道是准备升仙还是悟道啊!”。
李烨揉揉发酸的双腿站了起来,回答道:“三郎今天放牛到此,见齐叔不在家,便在这里等,没有想到就睡着了”,说完李烨傻傻地一笑。
“走,到某屋子里来坐坐”,齐叔一边说一边转身向草屋走去,李烨将耕牛从水中牵上来,跟着齐叔往草屋走去。来到草屋旁,李烨将耕牛栓在草屋外的一处小树上,然后走进草屋。草屋不大,南北走向,南北方向各开一扇门,东边一扇窗户已经打开,阳光从屋外射进来,屋内十分明亮,西边一扇门虚掩着,里面是齐叔睡觉的地方,墙上挂着一张弓箭、几件兵器和一套皮甲。
齐叔见李烨进门后,就望着武器发呆,呵呵一笑:“这都是某以前用的,现在老了,用不着了”,齐叔说话间露出一丝忧伤与不甘,李烨没有去接齐叔的话,也不知道如何去接齐叔的话,只好说:“齐叔,可以教三郎吗?”。
齐叔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到:“好,你这娃娃与某有缘,教你也无妨,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吃苦啊?”。
李烨一听,齐叔愿意教自己,马上跪倒在地,口中称道:“师傅在上,请受小徒一拜”,李烨说完抬起头,见齐叔还在看着自己,不免心中有些发慌,生怕齐叔反悔。
等了好一会,齐叔回答道:“好,某今天就收下你这个徒弟,但今后你要出丧天害理、欺师灭祖的事情,某一定不会饶你”。说着齐叔将李烨从地上拉了起来,像模像样的看了看李烨的身板:“身板弱了点,资质尚可,反映尚佳,能学成什么样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明天开始,每天早上来某这里,如果坚持不下去就算了”。
齐叔漫不经心的态度让李烨暗暗的下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在古代一身功夫是保命的前提,不要幻想在古人面前谈什么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杀人偿命的话,那是非常可笑的想法,古代只认谁的权利大、谁的拳头硬,谁就有理。
可能是齐叔收下李烨这个徒弟的原因,齐叔中午的饭菜特别丰富:一条很大的草鱼,两盘蔬菜,因为放盐的原因,李烨感觉特别的好吃。这是李烨第一次吃古代的盐,虽然盐的颜色不是很白,略微泛黄,但是李烨还是很满足了,自己家的瓦罐里早已经没有盐了,上次吃盐的时间已经不记得了。
吃饭时,齐叔看见李烨吃饭津津有味的样子,不禁与李烨谈起早上到镇上买盐的事情,当李烨听讲现在的盐价已经每斗要五百五十钱时,手中的碗差点掉落下来。没办法古代的税赋除了田赋就是盐铁了,而且盐占税收的比重随着繁荣与战乱起伏很大,社会越****盐价越高,百姓几乎只好淡食。
ps:一斗大约等于今天的7。5千克,十斗为一石,十升为一斗。
而且唐代的斗分大小斗,大斗等于现在6千克,小斗等于现在2千克,小斗主要是用于计量酒、盐等物品。
贞元四年(公元789年),江淮盐每斗为钱三百一十,河中两池盐每斗为钱三百七十。
至大(唐代宗年号,公元年)末,六百馀万缗。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服御、军馕、百官禄俸,皆仰给焉。当时朝廷一年的赋税才一千五百万缗,可见盐价已经很高了,到了唐末黄巢起义时,盐价逐渐提高达几十倍,广大群众困于高估,有的只好“淡食”,可见当时的盐价已经高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