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邓氏泪眼婆娑,眼眶也红着,张着嘴,反复动了动,只是说了这样句话。

阿福从马车走下来,望着邓氏,又望着哥哥嫂嫂,迟疑了一小会,才跪倒在地上,重重磕了个头。

邓氏低下些头,将阿福从自己身前搀扶起来,将大衣披在她身上,直到自己的泪水再从眼眶中滚落,滚落到了阿福的手里。

邓氏又赶紧伸出手,有些慌张地去拨开阿福手上滴落的泪水。

这时才发现,手指已经被泪水浸湿了。

“……以前的时候,你两个哥哥也总是这样,临晚上吃饭了,也不回来,阿母就在门口盼啊盼。”

“阿母以为你是省心的,不会这样,没曾想竟也会有这一天。”

邓氏顿了下动作,望着阿福那消瘦了的面孔,再出声说道。

“阿母一日日望着你们长大,不知道你们后来会怎样,如今看着你和你哥平安,就是阿母最开心的事。”

说着话,邓氏的声音已经有些嘶哑。

俞咨皋忙走上前来,“前面那条街上,有家点心铺子,我们刚路过的时候,爱了一些,还冒着热气呢,伯母可得尝一尝。”

邓氏这才止住眼泪。

高邦媛替邓氏擦了擦眼泪,又拉住阿福的手,“阿母,我们进屋说话吧。”

就这样一家人进了屋子。

在外面还是高邦媛搀扶着邓氏,走了一半,邓氏回过神来,便反搀扶着高邦媛。等进了屋,更是先让高邦媛拖鞋上炕,三个女人都上了炕。于可远和俞咨皋便在隔断的这边,手里握着暖炉。

“许久没见了。”俞咨皋似有些幽怨地说道。

“俞将军和俞伯母一向可好?”于可远问。

“劳你挂怀,家父家母一向很好,还时常念叨着你,说以后你若是回山东,一定要你去蓬莱看看。”俞咨皋淡淡地说着。

“大哥莫不是还在怪我?”

“我怎么敢怪你?你如今是朝廷正三品的通议大夫,又领着少詹事和侍读学士的职,我一个小小的都指挥使,怎么敢呢。”

这话说出来,未免添了一些幽怨。

于可远嘿嘿笑了两声。

俞咨皋气道:“你怎么还笑,真将我说的话当真了?”

“怎么敢?我一个做弟弟的,怎么会责怪哥哥的不是呢?”于可远也开始阴阳怪气起来。

俞咨皋气极,“你若这么说,我且问你,为何不早些把阿福接回来,足足拖到了过年!”

“朝堂上的事,瞬息而万变。前段日子什么情景,我不说大哥也是清楚的。司礼监和北镇抚司想尽办法在搜捕海瑞的同党,而这桩案子又是海瑞主持,这时候我若是将阿福接回来,难保会让陈洪抓住痛处,我一人生死事小,连累了一家人也事小,但朝局之大,关乎天下苍生,我又怎能因我一人私利呢?”于可远慢慢说道。

“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说。”俞咨皋仍有些不忿道,“那你总不该不闻不问!若非有我……”

“正是因为有你,我才可以不闻不问。”于可远直直地望着他,“大哥,我知道你的打算,也懂你的决心,真因为懂,这些事我都交给你了,这可以算是你我兄弟之间的默契,大哥为何不懂呢?”

俞咨皋一怔,“你知道我什么打算?”

“你最近和兵部,尤其是杨博杨大人走动得很密切,照理来说是无用如此的,就算走动,也无需您来走动,自有俞将军。而眼下正值北面蒙古不安分之期,你无非是想请命北上,得一份军功,向皇上讨桩婚事。我可以明白告诉你,这条路走不通,但我还是支持你去闯。兵部那边,我已经请老师向杨大人举荐你了,认命书不久后想来就会送到你手上。”

俞咨皋彻底懵了。

他没有否认,而是拧着眉道:“为何这条路行不通?”

“这些事,俞将军从来没有和你说过?”于可远问。

“说了,可我不信。”

一阵沉默。

俞咨皋依旧盯着于可远,“既然行不通,我为何还要北上?”

于可远脸色有些难看了,“大哥,你到底知不知道你现在在做什么!你拒了李娘娘为你安排的婚事!这且不谈,你妄自进京数次,通政使司和都察院已经有官员弹劾你!若非高阁老和杨大人帮你顶着,你早就被问罪了!这时候还问北上干什么!除了阿福,你眼里就再没有旁的事了吗!”

“可我……”

“没什么可我可你的,这件事没得商量。你要么北上,要么永远不要踏入我家门,更永远别来见阿福!”于可远斩钉截铁道。

俞咨皋仍然沉默着。

而里边,是另一番场景。

邓氏笑着说:“媛儿这一胎养得很稳,平日里也有活动,只是前些天跟着可远操心,着急了些,最近也都安稳了,连气色也跟着好了。可知他们夫妻情深呢。”

一说起这个来,高邦媛纵然已经成了亲,还怀了孩子,到底忍不住脸红。这些总算是闺房之事,还有一些私隐之事,在古代都是能做不能说。关起门来夫妻间如何斗没事,但开了门大家都是相敬如宾,连手都很少牵。何况是当着阿福这个未出阁的女孩,往常更是口中只字不提。

而现在邓氏露出的那抹笑容——

其实就很怪,高邦媛和阿福或许还看不出,但若是于可远进来了,一准就能瞧出来,是那种女学生私下里会露出的笑容,会说一些让人脸红的话题。虽然皇宫大院里也会有宫女窃窃私语,还时不时地相互取笑——这种事发生在旁人身上不奇怪,但放在一向古板谨慎的邓氏身上就让人觉得怪异了。

“俞公子既然将家里的那门婚事推了,又常和我们家阿福这样……想来有些事是好事多磨的。”

高邦媛有些不好的预感,邓氏这话听起来像是……

“阿母难道是想让阿福……”

邓氏也只是笑,高邦媛不好再问。而阿福更是呆呆地坐在炕头,什么话都不提。这次回到家里,总感觉她哪里变了。

一家人齐全了,就陆陆续续开始忙活起来。

春联也贴了出来。这时蓝心扶着腰,抬着头往上面望。虽然红纸不是上佳的,但堂屋门口的字却是于可远亲手所写,由高邦媛为他掌笔,喜庆在旁边拎着纸,每写好一个字便抽出去晾干。

“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

字写得极娟秀俊美,横平竖直。高邦媛虽不知道于可远练字时有多辛苦,但看这笔迹,看着这短短的上下联,就觉得自家男人是下过功夫的,眼眶不觉便有些微热,心中既骄傲,又有些心疼。

横批当然是大局观一些的。

“国泰民安。”

上下联是对家庭团圆和美的一种期待,这样说,横批就不见得多出奇,却是于可远来到这古代,亲身经历之后心中的所愿所想。

这当然也是他们一家人的期望。

也应该是所有人的期望。

但有时候,于可远会想,说出国泰民安这番话,往往会觉得很陌生很遥远。虽然已经被提到过很多次,但反而不觉得这句话具备任何的现实意义,哪怕是一种期待。而经历了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波折和动乱,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国泰民安的难能可贵。

国泰,才能有民安。

他们这一个小家看似有着短短的太平,但绝非天下就太平安定了,这安定业务费是一种暂时的假象,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却也都不愿拆穿这个假象。

高邦媛将春联反复看了好些遍,想着其中的含义和深意。这时蓝心穿着围裙从灶间一路小跑出来,朝着高邦媛挥挥手:“夫人!快进屋里,院子太冷了!”

慈云还怕她摔倒,一边搀扶着她,一边偷偷道:“蓝心姐姐一定是做好了点心,想让娘子先尝鲜呢!”

蓝心手里沾着面粉,灶间更是热闹。连邓氏、阿福、于可远和俞咨皋都在帮忙包饺子,喜庆在旁边摆饺子。俞咨皋今年是回不去老家过年了,其实往年他也很少过,一般都是和俞大猷他们在行军路上就把年过了。看书喇

阿福最是心灵手巧,但包饺子这种事,她却从来没有经历过,包出来的饺子往案板上一放,立刻东倒西歪睡了一大片!

于可远包的却很不错,有弯月牙的,还有扁船的和元宝的,模样都很漂亮神气,光是饺子边就有好几种的花样。

他穿越前就喜欢在吃喝上下功夫,饺子也是极喜爱的,自然要在这上头下很大的功夫。阿福虽然手更巧,但还是经验取胜,在这个方面就不如他了。

肉馅是用腊肉、酸菜和白菜和在一起的,人多,因而馅子也调了一大盘。

高邦媛进来后,先洗了洗手,然后帮着包了几个饺子。

包过饺子了,天色也渐渐暗下来了。这时一屋子的人便也不分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又或者谁是客人了,都围绕着炭火坐下来,一边说话一边守岁。

守岁,又称为照虚耗、熬年,起源可追溯至南北朝。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遍燃灯烛通宵不灭,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点起蜡烛或油灯,还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而在北方,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于家自然依循旧例。高邦媛的位置最舒服也最暖和,手里捧着红枣花生核桃与南瓜子,这些当然都是有象征意义的。邓氏和阿福跟着坐在高邦媛旁边,喜庆便坐在三位女眷的身前。

蓝心和慈云她们挖空了心思做了很多甜点,比如油炸的小点心,上头还沾了一些芝麻,嚼起来又酥又脆,香喷喷的。还有甜味和椒盐的焦叶儿。还有炸熟的那种面,加了很多调料,被称作果子棒,越嚼越香。当然也有花生和芝麻做成的酥糖,这个下了很大的功夫,锤得很脆很薄,力气稍微用大一些就会把糖捏碎了,入口即化,特别酥脆。

一群人围坐在了火炉前面,门和窗户都关得严严实实的,帘子和帷幕也都放下了。每个人穿得都很厚,颜色也很新鲜。家里能点的灯也都点开了,这一天不讲究什么浪费不浪费的,朝廷更不会追究。

俞咨皋大笑道:“我还从来没有这样过年过,一直枯坐着大多没意思,大家都别拘束着……咳,除非大家把我当做外人!”

邓氏笑着道,“把你当外人,早就把你撵出去了,怎么会让你坐在这呢!”说着还朝阿福看了一眼。

阿福低着头,表情看不出什么,但举止还是有些别扭,这明显是害羞了。

“那就这样,咱们来行令吧,往年我们在军中都是行令,击鼓传花!传到的人就讲个笑话或者说个故事。”

于可远注意到他讲话的时候,某种角度竟然看到了李白——恣意潇洒翩翩美少年,似乎还不止一瞬。

邓氏笑着点头。

家里不会备着鼓,蓝心便将洗脸的铜盆拿归来。花呢,自然是从高邦媛的妆盒

里找出一朵红色的绒花。

喜庆举着手站出来,“我来敲鼓!”

喜庆拿着两根筷子,轻轻地,很有节奏地在盆上敲了两下。

“花鼓一催春风疾。”

喜庆这时将身子侧到一旁,手也高高抬起,轻轻落下,不停地敲击起来。花便从高邦媛手中传起,先到了阿福手里,又从阿福手上递到邓氏手里。

一番传下来,最终停在蓝心手里的时候,鼓声也停了下来。

众人纷纷笑着。

连慈云都咬着果子棒,瞅着蓝心嘿嘿笑着,她们二人情同亲姐妹,这时却没有半点同情心,更甚至笑着起哄,要蓝心讲个笑话出来。

蓝心不由觉得为难。要是让她背规矩,无论是哪里的规矩,三五万字都不含糊,但要是说笑话,就是三五个字也着实困难。

高邦媛打圆场:“蓝心姐姐,讲个故事吧。”

蓝心琢磨了一阵,然后笑道:“好,我就说个笑话……也不知道这算不算笑话。这还是我没进高府前听说过的,很老了,或许记得不那么全。说是从前有个姓甄的,他们家很穷,有一回过年,实在没什么能吃的,就找邻居借了一个鸡蛋,等过完年,他去还邻居时,还是那个鸡蛋,但邻居却让他还十个,甄某自然不愿意。那邻居就说,我若不借你这个鸡蛋,现在已经孵化出小鸡,又长成大鸡,还能继续生蛋。你来算算,要你十个鸡蛋已经很便宜你了。甄某很生气,便找到旁人去理论这件事,有人就说,你不要给他鸡蛋,就还他一粒谷子好了。那邻居更不干了,评理人说,春种一粒谷,秋收万斛粟,人家这一粒谷子给了你,你种了下去,可收多少谷?这些谷再种下去又可收多少谷?说万斛还是说少了呢,你家子子孙孙将来可以都靠这粒谷过活,你岂不是占了很大的便宜嘛?”

蓝心这笑话虽然很老,但却很合时宜。众人非常捧场,无论是真笑还是假笑,都笑得前仰后合。慈云帮她倒了一碗茶,笑着道,“姐姐口渴了,快喝一杯吧。”

蓝心喝完坐下来,喜庆兴致昂扬地喊道:“春满乾坤又一

年。”然后接着敲鼓。

大家一开始还挺拘束的。但现在连最严谨的蓝心都说了笑话,其他人就更没什么可拘束的了。

喜庆别看人小,王府来的人教导得极好,这敲鼓和琴棋书画之类或许也有触类旁通之处,极为动听,快慢错落交插,一时疾一时缓,绒花在各人手中怀中传来抛去。

传到于可远的手里,又停了下来。

于可远拿着绒花递不出去。

高邦媛摸着肚子看他平日里那样正经的人,这时竟然有些怯场,刚才却笑得前仰后合,越发觉得好笑又欢喜。

于可远不知是不好意思,还是屋子里炉火太热了。

高邦媛轻轻推了他一下,“来来,你也讲个故事,讲个笑话吧。”

“我可不知道……”

“老师,连蓝心姐姐都讲了。”喜庆不忿地喊道。于可远一向待人温和,所以喜庆并不惧怕他,“老师随便讲讲,管它好笑不好笑呢?”

慈云更是手疾眼快,直接倒了一碗茶到于可远身前,“大人请讲,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于可远想了想,一些太现代的笑话当然不能说,那他能记得的就是以前李衮跟他讲过的几个笑话而已。

“以前有个人过年贴门神,先贴了左扇再贴右扇,怕贴的不一般高,告诉儿子,你要是看着贴高了,就说发财,要是低了,就说平安。等他贴好后问儿子如何,儿子思索良久,答:既没发财,也不平安。”

众人纷纷掩面窃笑。并不是说这个笑话很好笑,其实都是大家听惯了的老笑话。但于可远平时是朝廷命官,是大人,是一家的顶梁柱。这时候带着那种扭捏又尴尬的表情讲出这样的笑话,本来就是一个很让人发笑的事情。

喜庆强忍着笑:“老师讲的真不错!”

于可远不由松了口气。若要他分析文章,哪怕作词作曲呢,他都不怕。唯独是这种一本正经地玩闹,他实在不擅长,赶紧喝口茶坐下来。

高邦媛这时也在笑。

这时于可远却想到以前李衮和他讲笑话的时候,讲完了李衮还说,这人真是不会教孩子。将来他们若是有孩子,绝不能教出这样愚蠢的笨蛋来。

而现在,不知道李衮过得怎样,也不知道他是否会后悔自己做出的那些选择。都是为了爱情,都是为自己所爱之人牺牲了很多,俞咨皋和李衮的选择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立场不同,结果当然便会不同。

那些话仿佛还在耳畔,但一转眼,他已经要有孩子了。

他心爱的妻子,他心心念念的孩子——也希望李衮能余生平安吧。

听着鼓声再度响起,屋子里的欢声笑语,似乎无拘无束,他心中也在默默祈祷,但愿朝野太平,但愿这人间太平,但愿因他的到来,历史会多一些好的变化,但愿他所爱之人都能安宁欢乐。

但这种终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

绒花这回落在了慈云的手里。

慈云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说不会讲笑话,蓝心起哄让她唱一首家乡的小调,说以前听她唱过。

慈云也没有推辞,喝口茶清了清嗓子,是一首采茶调。她有很好的嗓子,就像枝头的百灵鸟一样动听。

慈云的老家在更南一些,那里应该是天高海阔,郁郁葱葱的,茶树也一排排的,那个穿着红衣服的采茶少女会穿梭在树林中——

唱着唱着,慈云便也露出这样缅怀又惆怅的神情,似乎伤感了一些。但也只是稍纵即逝,很快便又笑了起来。

即便是丫鬟,是婢女,谁又没有忧愁呢?只是大家都不说,都在迎合着这个新年的氛围。

于可远无意中转过头,阿福正捧着茶碗出神。但于可远还是敏锐地感觉到,她的目光刚从俞咨皋那个方向收回来。

只是那眼神是何等复杂,似乎没有太多期待,反而多了一些决绝和惨烈。

于可远一瞬间冒出很多想法:阿福是不是……已经不抱有什么幻想了?

但这个想法刚一冒头就被他自己狠狠掐灭,若是不抱幻想,又何必给他希望,何必让他进自己的家门呢?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大华春秋,混在秦末一统天下亮剑:缴获无数,旅长恭喜我发财代嫁之绝宠魔妃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世界第一第二第三都是我三路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执手春江王爷有点懵惜芳时穿越之贵妃娘娘好想念我异世之帝王路红楼琏二爷师姐别想跑,母后赐婚了!亨利:一个传奇国王的啼笑姻缘北境拥兵四百万,母亲让我叫太后三国:从血龙十八骑开始争霸天下器焰嚣张穿成农夫,我靠采山货养家唐逗系统再拉也得用着军队一秒爆一兵,皇帝敢威胁我?我用热武器把古人打哭了大唐:六岁皇子,开局拔李二胡子东汉末年烽火路北宋之天生反贼龙腾美洲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开局暴打贵妃,被封西凉王汉天子太平天国的末路农家子的青云之路家父嬴政,我吃软饭造反怎么了?农家崛起路大汉反王抽盲盒,搞科技,我在古代当皇帝隋末我的帝国春回大明朝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毒后妖娆:腹黑王爷宠上瘾女帝娘子是反派?可她对我很温柔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穿越成皇帝,咸鱼翻身了!世子贤婿,快请上位!战争年代之我能抽武器装备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南宋弃子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全日谈说唐演义画河山诸葛亮魂穿崇祯【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金融帝国之宋归女帝的内阁首辅绛色大宋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江山名士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黑魔法三国传水源王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