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陈暮站在山顶上露出了微笑。

这个障眼法的诡计就在于拆了东墙补西墙,兵者诡道也,虚虚实实,才能够让人中计。

以水军冒充主力骗取袁绍以为刘备要将进攻方向改为魏桥,殊不知,真正的进攻方向从来都没有变过,一直是在界桥这个重要位置。

所以从一开始,袁绍就已经搞错了方向。

很多事情都是万事开头难,如果能够找准方向,扛过了最初的艰难,后面往往都是一帆风顺,事业也会越来越红火。

但如果你一开始方向就是错的,那再努力也没用。

正如在地里挖石油,准备齐全要大干一场,结果这片地里根本没石油你挖个什么劲呢?

因此在袁绍战略上出现巨大纰漏的情况下,袁军大败已成定局。

陈暮站在山顶上远眺,远方坡岸下方密密麻麻,无数仓皇失措如蝼蚁般的生命在四散逃跑,脸色与心情都波澜不惊。

江山如画,千古大业只是一瞬之间。今日败的是他袁绍,袁氏这杆大旗,也将轰然倒塌。

说得残酷一点,成王败寇而已。

只是区别在于历史上袁绍败在了曹操手里,现在败在了刘备手里。

过程和方式不一样,结果却是没什么区别。

但时运就是这样,今日败的是袁绍,谁又能知道,明日败的会不会是刘备呢?

所以生命不息,谋划不止。

此局之后。

便是下一步大棋。

此刻,他的心中已经不再关注战局,而是在想着解决袁绍之后善后的事情。

界桥一战之后,刘备要面对就不是袁氏残余势力,也不是战场上的敌人,而是在朝堂。

他的敌人也不再是天下各路诸侯,不是各地盗匪流寇,而是变成了朝廷里那些曾经与他亲密无间的官员们。

到时候即便杨彪欣赏刘备,跟陈暮还是师兄弟关系,恐怕第一个跳出来向刘虞请旨下诏让天子派一位新冀州刺史空降的就是他。

关系好是一回事,立场这个东西不能变。杨彪那帮老臣心里惦记的可不是一个新的霸主,而是刘秀后代的东汉江山。

西汉和东汉在他们眼里已经是两个朝代,哪怕刘备也是刘邦子孙,但想坐上那个位置,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当初杨彪就试探过陈暮,只不过这种东西大家心知肚明,因此当时陈暮也没有拿话搪塞他。

只是暗示了一些话,说了一些云里雾里的东西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河北之地乃是关东最重要的区域,冀州收复之后,朝堂会插手是必然的事情。

刘虞只要没蠢到智商低于八十的地步,就应该明白,刘备已经有青州的情况下,再取冀州,天下谁还能制衡得了他?

所以来自朝廷的桎梏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然而大哥现在还不能和朝廷翻脸,因为河北之地没有到手,天下人还都在佩服那位有仁义明君之风的刘备。

一旦为了河北跟朝廷翻脸,之前积攒的名望一朝尽失,对于他来说有些得不偿失。

更何况以老大哥好面子,为人正直的品性也不会这么做。

因此就必须想个办法。

办法倒也简单,一个成语就能概括——养寇自重。

袁绍可以死,但袁家却不能败得太快。

只有这样,青州与洛阳朝廷就依旧还有共同敌人,在没有彻底消灭袁氏之前,双方还不会撕破脸皮。

袁谭还在邺城,让二哥放点水?

陈暮摸着下巴思索。

不过以二哥的为人.......算了,这事再好好想想吧。

陈暮摇摇头,这事要策划起来不容易。

现在最麻烦的一件事就是,这些年他做得太绝,除了不断削弱袁绍的实力以外,袁绍还丢失了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民心。

这里面的民心不仅包括那些庶民黔首百姓,还有很多豪强世家,甚至原来忠诚于袁绍的大部分官员,都已经打算投诚。

或者说,这些人多在翘首观望此战结果。而且与青州朝廷的书信却是无数,只等袁绍一败,立即献出城池。

人心这个东西本身就是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陈暮策反了很多人,光决战前给各个郡国发的劝降书就不计其数,再加上袁绍对付党人,导致王芬收拢的那点民心也被他挥霍掉。

所以一旦袁绍死在这里,收复冀州基本上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除非袁谭有那个魄力继续在邺城死扛着,不然便是秋风扫落叶,很快就能恢复汉室江山。

但还是那句话,现在刘虞还没有死,袁绍如果早死的话,刘虞朝廷很大可能会派新的冀州牧来争权,这对于陈暮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简单来说,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像历史上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之后的情况那样。

官渡之战后,袁绍很快病死,曹操想要北上,面对袁家三兄弟,想要扫平河北也不容易,所以才需要利用三兄弟内讧,慢慢消磨,花了数年时间才把河北平定下来。

而刘备不一样,第一是因为黄巾之乱的时候,他在冀州本身就积攒了相当不错的名望。第二是朝廷现在代表了大义,刘备是在奉旨讨伐贼寇。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袁绍自己作了几次。为了逼公孙瓒和刘备离开冀州,他废掉了王芬时期立的那位伪帝。

为了独揽大权,他打压党人,将党人边缘化处理。要知道党人就是士林风向标,陈暮当年在宦官与党人之间反复横跳,就是因为党人能够给他带来名声上的利益。

再加上掌权之后为排除异己,搜刮钱财粮草,逼迫了不少世家大族逃离河北,使得袁绍在民间的风评越来越差,百姓对他的拥戴其实已经很低。

官渡之战后曹操为什么收复河北那么艰难?不说屠了徐州的事情,单说屠了邺城,就使得整个河北民间对于曹操极为抗拒。

反倒是刘备一不屠城,二对冀州百姓有恩,再加上是奉朝廷大义讨伐袁绍,所以冀州民间对他并不反感。

现在袁氏之所以还能撑着,完全是靠着袁绍自己个人的威望。

但只要袁绍一死,以袁氏在冀州的底蕴,袁氏三兄弟一朵浪花都溅不起来。估计很快就会被部下擒获,送到刘备面前。

青州军抵达之处,整个冀州望风而降也说不定。

因此这才是陈暮头疼的地方。

一旁的沮授看到他时而皱眉,时而看向远方露出深思的表情,便开口询问道:“子归,在想什么?”

“在想收复冀州之后,大哥的处境恐怕有点难了。”

陈暮叹了一口气。

沮授也皱起眉头,想了好一会儿,才摇摇头道:“确实会有些艰难,子归以为朝廷会怎么出招?”

“无非是空降个冀州牧罢了,再想办法把大哥打发到南方去继续收复失地。”

“看来是把明公当成一件工具了,子归有什么对策没有?”

“没有。”

陈暮望向远方:“除非大哥没有生擒袁绍,袁绍也没有死,还有回旋的余地,只是战场上刀枪不长眼,我能击败袁绍,可没有把握能放他跑了。”

“放跑袁绍?我没有听错吧。”

荀攸一头雾水地看着他们,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东西,心道莫非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沮授低声道:“不放走袁绍,消除袁氏之后,朝廷该猜忌我们青州了。”

“原来如此。”

荀攸恍然大悟,他是军事奇才,对于人心把控上确实没那么到位。

谋士也分三六九等,并且同级别的谋士,侧重也不同。

比如后世某游戏当中,荀彧的智力是96,荀攸的智力是95,看上去相差不过1点。

但你让荀攸去搞内政后勤和处理朝堂事务试试?

搞内政荀彧能把荀攸完爆。

又或者让荀彧带人和荀攸带人在野外互相指挥对战试试?

论起行军打仗,荀攸能把他这个族叔打得找不着北。

以后世标准来看,谋士大体分内政类、谋略类、军事类、政治类以及战略类等五个类型。

荀彧的战略、内政以及政治水平相当高,谋略和军事就差点意思。荀攸则是谋略和军事水平高,其它的就不如荀彧。

诸葛亮为什么在后世几乎所有三国游戏当中智力都冠绝整个三国所有谋士,也是公认第一智者?

那是因为他是全才,所有的类型都在95以上,样样精通。

所以荀攸没有想到朝廷也理所当然。

这属于政治方面的范畴。

沮授搞政治比荀攸强不少,但跟陈暮贾诩郭嘉这些人相比还是差了些。

他只想到了朝廷会猜忌刘备,却不知道会用什么手段。

而陈暮在朝堂待了那么多年,什么手段不用想都知道,无非是对刘备继续加大力度封赏,高帽子一堆一堆地捧,但实际好处却一分都不会给。

地盘朝廷会想办法夺走,兵权也会想办法钳制,最好是再利用朝廷大义,让刘备去南方找其它诸侯的麻烦,消耗他们的实力。

朝廷最大的手段,便是掌控了大义名分。而刘备偏偏就吃这一套,估计刘虞一道诏书下来,就得屁颠屁颠南下。

难怪曹操要把汉献帝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权力半点都不能让出去,就在于朝堂上天命难违呀。

“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荀攸也皱起眉头,一想到他们在前线打生打死,朝廷还要在后面搞小动作就让人觉得难受。

陈暮摸着下巴道:“我倒是做了一个后手,但这个后手必须要等到天子快老死的时候才能用出来,现在也不知道天子身体如何,想办法拖一拖吧。”

“那就只能寄希望于袁绍不死了。”

沮授说道。

“如果袁绍不死的话,让他逃回邺城,恐怕又是一场大战。”

荀攸紧锁的眉头更深了,邺城那边袁氏还有近十万兵马,袁绍逃回去,虽然已是日薄西山,肯定坚持不了多久,但又是一场大战,徒耗己方实力,这对于一个谋士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陈暮想了想,扭头身边侍从道:“去大哥营帐内将灯火点燃。”

“子归有所谋划?”

沮授来了兴趣,看样子这是打算回营帐看舆图了。

“我在想该怎么把袁绍逼回魏郡,但不能回邺城,给他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既不能兵力粮草太少,又不能过分强悍,围困城池个一年半载,拖拖时间,等天子大限之日。”

陈暮转过身下了寨墙,三人便往营地主帐方向去,因为只有刘备的营帐当中有具体的地图,这些都是军事机密,唯有主将升帐的时候才有可能见到。

不过陈暮他们自然不在限制范围内,所以趁着刘备去追击袁绍的时候,陈暮就回帐篷看看,万一袁绍没被老大哥弄死,会逃去哪里。

一行人很快到帐篷里,灯火点燃,沮授和荀攸一眼看过去,目光就锁定在了地图上的某一处红点,顿时笑了起来。

“邯郸!”

陈暮也笑着说道:“其实我们都想到了吧。”

荀攸点点头:“袁绍所有军队分为三处,一处由他亲自带领屯兵界桥,抵御我们青州军。一处在邺城抵御洛阳方向的关将军,最后一处在赵国巨鹿等地抵御鲜于辅,随着我们攻克界桥,巨鹿守军必往后撤。”

“巨鹿的守军是从北方往西南方的魏郡撤退,赵国是魏郡北面门户,这些守军要想撤回魏郡,邯郸是必经之路,且袁绍也有可能不会放弃赵国,那么邯郸就回成为一处重镇。”

沮授补充道:“自广宗往南,清水以北,只有平恩、斥丘两座城池,如果我们能够立即出兵南下占领此两城,袁绍只能渡过漳水往赵国方向逃跑。”

“到时候,我们就逼他去邯郸。”

陈暮的目光中闪烁过一丝寒芒,邺城位于漳水南面,袁绍想回去的话,从界桥那边逃到界桥以西,然后一路往西南方跑就行。

那个方向在后世就是威县、丘县、肥乡、广平、魏县、临漳等等河北邯郸市一带的地方县城。

但在汉代,漳水和清河因为地理位置不同,导致这些地方出于两条河流的中间,此时只有平恩与斥丘两座城池,沿途基本上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无险可守,无路可退。

如果袁绍从刘备手里逃脱的话,刘备只需要派出张飞都骑兵部队,迅速将这两座城池占据,然后在野外大肆追捕,基本上就把袁绍回邺城的退路断绝。

这就相当于曹操从洛阳逃出去的时候是走小路而不是大路一样,袁绍走平恩斥丘方向回邺城是最快的,但这是大路,必然追得很死。

所以袁绍如果聪明一点,那就绕点远路,走所谓的小路,过漳水,从广宗退入曲周,这样他就能够把巨鹿这边的守军带走,然后南下到赵国,身边至少还有一支大军随行保护。

可这却恰好中陈暮都下怀,他只希望袁绍暂时不死,拖延时间,让他在朝堂上谋求政治斗争的胜利。因此他必然会逼袁绍去邯郸,从而顺水推舟故意放水。

而剩下的.......

三人对视一眼,就只剩下袁绍福大命大,能从这次追杀当中逃脱了。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三路异世之帝王路北境拥兵四百万,母亲让我叫太后系统再拉也得用着隋末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历史种田:我家公子超凶猛世子贤婿,快请上位!异世权谋:重生智者王爷有点懵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从小乞丐杀到一统天下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嫡妻难惹九龙夺嫡:废材成皇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三国:开局杀穿曹营,看呆刘皇叔开局十万两米壮汉,我含泪登基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三国:腐烂行尸,走肉国度!抢劫白银数百万,不如灭国一大片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穿越之农家小憨娃大志向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穿越异世,成就千古一帝大唐天下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大清之祸害补天前传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穿越市井之妃要当家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大明:官居天子废除昏君踪影:马踏诸国铸无上凶名圣人齐出,华夏人杰进修班开课了魏臣大炎帝国,吾济苍生大乾暴君万界之我是演员大人,得加钱大秦之召唤群雄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南宋弃子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全日谈说唐演义画河山诸葛亮魂穿崇祯【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金融帝国之宋归女帝的内阁首辅绛色大宋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江山名士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