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能够邀请到大儒郑玄讲学,是因为郑玄本来就致力于学术。

在魏晋时期,郑玄的郑学,可谓红极一时。即便是蜀国和吴国,也深受影响。

如果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教授更多的学生,让更多的人接受他的学术,郑玄没有拒绝的理由。

三月下旬,氏仪前往广饶赴任。

同时郑玄也开始写书信,利用他的人脉关系,邀请青州其他的名士也来齐国讲学。

如北海人管宁,北海人邴原,平原人王烈,都是当时有名望之人。

原本历史上在汉灵帝死后,这些人预感到天下大乱,就避祸辽东,跑去公孙度的治下继续干教育事业。

只是现在青州逐渐在恢复,北海和东莱平复在即,自然也就没有离开,现在郑玄邀请他们来齐国,有当时郑玄的面子,纷纷欣然赴约。

新建的泰山学宫就位于泰山书院东面的杏林深处,如果说泰山书院只是个幼儿园,那么泰山学宫,便是一座大学城。

这是陈暮花了大价钱打造的一处宫殿群落,占地约有0.1平方公里,也就是10万平方米,只有故宫的七分之一,洛阳皇宫的七十分之一,跟现代的大学城也没法比。

不过环境优雅,风景独特。从学宫进去之后,就是前庭花园,园中百花绽放,亭阁楼台,林木茂密,沿着回廊拱门往里走,就是中庭各个殿堂。

殿堂巍峨高大,斗拱飞檐,每一处殿堂下方还铺设了地暖,方便学生冬暖夏凉,给予他们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读书。

而后院则是个人工湖,同样有大片的建筑群,是老师与学生们的宿舍,都是免费入住。

从陈暮十一月下旬来齐国,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五个月。

这么短的时间内肯定不可能建造出那么庞大的一处学宫,所以实际上这里原来是一名豪强的大庄园,经过陈暮的翻修整改,变成了现在这样,能同时容纳数千师生,条件很不错。

主要还是因为汉代的读书人比较金贵,毕竟在一个连书本都无法普及的年代,普通人若是能够认字,都可以轻松找一份谋生的职业,在官府当吏。

比如郑玄虽然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郑国的后代,但早年家境贫困,能够读书还是靠着祖上传下来的一些书籍学习。

后来因为识字,就成为了乡啬夫、乡佐等乡间小吏谋生,直到杜密提拔,才入太学读书。

而且实际上东汉时期的文字,如果是楷书,现代人认字也不难,因为是繁体字。只不过如果对文言文没有研究,这些繁体字组成为文言文,现代人就看不懂。

对于文言文的晦涩难懂,现代人应该深有体会。一段话,逐个字因为不同解释,就有可能造成不同含义的解读。这也是为什么光一本《论语》,总计不过一万多字,就能有无数大儒为其注释的原因。

从这一点上来看,白话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陈暮现在当然不可能推广白话文,如今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让读书人更多,认识字的人更多。而不是推广白话文,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饭都吃不饱,就别想其它乱七八糟的事情。

到四月初的时候,管宁、邴原、王烈就抵达了齐国,他们现在属于名士,还谈不上大儒,但他们的学识水平却很高,而且极为尊敬郑玄,收到邀请后欣然愿来泰山学宫讲学。

等他们到了之后,陈暮便立即广邀天下学子来泰山学宫,有大儒郑玄的名头,再加上诸多名士,相信今年之内,泰山学宫很有可能重塑昔日稷下学宫的面貌,变得百家争鸣,让青州变成像颍川一样的文化圣地。

而在这个时候,汉灵帝卖出去的官员也陆陆续续抵达了齐国,各县有了主官,慢慢恢复秩序。

陈暮一边派人暗中观察这些官员的行为,一边写了几封书信,分别派人送出去,一封给乐安郡守陆康,一封给平原国相陈纪,最后一封,则给泰山郡丞诸葛珪。

信的内容也很简单。

给陆康的除了邀请陆康将自己的族子族孙送来齐国以外,还有就是询问一下乐安出兵事宜,关羽在北海剿抚并用,眼看北海和东莱很快就要回归朝廷的怀抱,唯有泰山山脚那两县是最大的阻碍。

既然打算今年年底之前收服青州,就得早做准备。不一定现在就要出兵,但合围之势得准备好,不能让陈暮在稳定青州的时候,泰山黄巾跑出来搞破坏。

四月中旬,陈暮跟沮授张飞典韦一起启程前往济南。

如今济南平原齐国乐安四地相对安稳的春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北海和东莱虽然还有些乱,但平定也是迟早的事情,所以这段时间没什么太大的事情,除了齐国的两个学校招生。

泰山书院要招12岁以下的小学生,泰山学宫要招12岁以上的初中生。以郑玄的名气,学宫招生很容易。反观书院那边就不太轻松。

汉朝时候孩子也是半个劳动力,贫穷人家不会让自己家里少个劳动力去读书。

像郑玄早年读书,就是靠着有父母兄长耕种,有祖上传下来的一些竹简书籍,童年才能读一段时间。

但他光吃饭不干活也不行,长到10多岁的时候,迫于生计父母就不允许他读书了,不得不出来干活,就可见读书的艰难。

也许有人说,你免费提供食宿,难道还有人不愿意把子女送来读书?

这就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意思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除了出生那一段时间,等到五六七岁,就得帮助大人干活。

太重的体力活做不了,一般是放牛放羊喂鸡割猪草种菜之类的事。

等到十一二岁,就得跟着大人去田里耕田犁地。

在严重缺乏耕牛的时代,人就是牛,就是在田里干活的牲口。

古代一亩田地的产出有限,正常情况下,汉朝一亩地产3石粟,一户五口人家,每天要吃最少30汉斤食物,相当于现在6.6公斤左右,一石是120斤,四天就能吃完亩田半年产粮。

再加上挖野菜、自己种菜,打猎抓鱼虾等食物来源,五口之家要想吃饱饭,最少得耕种二十亩田地,所以百姓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之大可想而知。

不说古代,单说现代社会偏远农村当中,让孩子只念完九年义务教育,然后回家种地打工结婚生子的大有人在。

因此招小孩子读书,非常困难。只能招有钱人家,比如豪强和官宦人家的孩子。

这件事情陈暮也有安排,在生产力没有提升上来之前,一切宏大的设想都只是空谈,现在最要紧的,便是尽快平定整个青州,让青州恢复秩序,让生产力提升,尽快发展。

抵达济南后,陈暮和刘备在于陵城会面。

今日春风吹斜,城外亭舍下,刘备立于亭中,笑吟吟地看着他们。

“大哥。”

“翼德子归公与。”

刘备上来跟张飞陈暮一个大大的拥抱,笑着打量陈暮道:“四弟的个头好像又长高了些。”

“是吗?”

陈暮比划了一下,发现好像确实长高了一点。

他是167年生人,两年前黄巾之乱的时候17岁,个子大概一米七。

不过男生要到22岁才定型,如今19岁了,确实长高了一些,应该一米七四左右。等到二十二岁的时候,应该可以到一米七八。

“子归确实高了很多,两年前在鸡泽时,在我胸口,现在到我颌下。”

沮授笑着打趣。

陈暮翻了个白眼,汉朝人明明营养没有现代人那么好才是,但一个个基因突变似的,个子很高。

像关羽张飞那一米九两米的大汉就算了,诸葛亮也是身高八尺,大概一米八四。沮授则是七尺八寸,也是一米八的个头,反倒是自己这个现代人比他们矮大半个头。

“对了大哥,那司马俱有何动向?”

陈暮之所以现在过来,除了是因为泰山书院和泰山学宫暂时还没有走上正轨,他现在还有空闲时间,最主要的是打算对高苑的司马俱采取军事行动。

司马俱的位置很尴尬,被济南乐安齐国三地包围,又不像徐和那样有泰山做倚靠,形势对于他来说非常不妙。

而对于陈暮来说,司马俱同样是插在他腹地的一根刺,如果不拔除的话,他没法腾出手去对付徐和。

所以趁着春耕时分,他打算聚集三郡之力,先把司马俱除掉。

“没什么动向。”

刘备一边招呼他们进城,一边说道:“高苑的人口已经被尽数迁走,司马俱只有四万人,每日坐吃山空,粮草是个很大的问题,他现在也只有种田地维持。”

“嗯。”

陈暮说道:“徐和占据了二县,这二县二十多万人几乎全是黄巾,所以徐和有粮食有兵,最难对付。司马俱被我们三地包夹,正是剪除他的机会。”

沮授问道:“能不能劝降,若可以收服,免于战兵,是最好的情况。”

刘备摇摇头:“已经写了几封劝降信,都石沉大海。”

张飞恼了:“这厮看来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不如点齐兵马杀将过去,我来剁了他的狗头。”

“三哥别急嘛,我既然过来,肯定是有仗打。”

陈暮笑了笑。

一行人进城,来到县令府就坐。

刘备高坐主位,陈暮张飞沮授坐在他的左手边,典韦和于陵县令坐在他的右手边。

太史慈简雍并没有来,他们二人驻守在梁邹,防备高苑的司马俱。

而于陵离徐和所在的昌国般阳很近,所以刘备屯兵在这里,是为了防止徐和。

众人坐定之后,刘备看向陈暮道:“四弟,现在正是春耕时机,到处都需要劳动力,这个时候出兵打仗,恐怕不是好时机吧。”

陈暮笑着答道:“正是最好的时机。”

刘备纳闷道:“为何?”

陈暮看向沮授,说道:“公与觉得呢?”

沮授摸着下巴:“这么做的话,有点伤天和,太卑鄙了些。”

“不卑鄙不能尽快平乱嘛。”

陈暮笑了笑。

二人打着哑谜,众人一头雾水。

张飞急吼吼道:“四弟公与,你俩在说什么呢,就不能说明白点?”

沮授便解释道:“司马俱所占的高苑地理很不好,被我们三地包夹,他没法出去劫掠,只能就地种粮,但田地都在城外,我们派兵攻打,也不攻城,毁坏他的稻田即可,再过几月,司马俱无粮,军队必然崩溃。”

“这么阴......”

刘备瞪大了眼睛,他本来想说阴险毒辣来着,忽然想到是自己四弟提出的办法,便只能改口道:“英雄气概的主意,真是......”

“真是棒对吧。”

陈暮接过话茬道,微笑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定要四月份才过来的原因,一者趁现在我还有时间,二者则是刚好春耕,就要打司马俱的七寸。”

刘备担忧道:“可是我手里只有八千人,陆国相那边据说也只有五千人,就算加上翼德的兵马,也只有一万出头,还得防备徐和,恐怕兵力不够。一旦我们对司马俱攻击,那徐和不会坐视不理吧。”

当初司马俱占领高苑的时候,因为横征暴敛,当地百姓和豪强纷纷逃走,最后给他留了一座空城,司马俱四万人马坐吃山空,又被四面包围,才不得不自己想办法种粮食。

徐和就比他温和多了,占据二县,善待百姓,如此二县十多万人,全都依附于他,成为了黄巾贼。

这也是为什么徐和能养得起二十万大军的缘故。

因为徐和现在有人口和土地,凭借着以前的底子和掠夺豪强的钱财粮食,他可以撑很久,这样全县的百姓种地,每年就能收获很多粮食。

如此一来,官军和黄巾军之间维持着这种关系,颇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意味。

但徐和跟司马俱互为盟友关系,如果官军攻打司马俱,徐和肯定不会坐视不理,到时候趁着三地兵力空虚偷袭,闯进三地搞破坏,损失就不是他们能够承担得起的了。

“无妨,我还怕他不出来。”

陈暮却笑了起来:“二哥那边在击溃了张饶管承等人之后,又得了李波数万人马,如今浩浩荡荡接近十万大军,现在靠我养已经十分吃力,而且北海战场已经用不到那么多人,正该把这些兵马调过来,只需要三万人,就能防住徐和。”

别看徐和有二十多万人,但实际上那是他对外宣称。

两县确实有二十万,然而他把男女老幼所有入口全算上,现在是春耕,徐和自己也需要耕种土地,所以徐和能够派出来的人手,大抵也就几万。

李波率部投降关羽,关羽帐下就有八万人,然后又四处收拢投降的黄巾,如今麾下有十多万青州兵。

曹操后来得的百万青州兵,现在被关羽拿了十分之一。

虽然都是些乌合之众,但一个个本事不大,胃口却不小,都是要吃饭的,每日消耗的粮草数以万石计,陈暮的后勤压力相当大。

因此趁着这个时候,应该把关羽麾下的人马解放出来,挑选其中精锐,留一两万强悍之士即可。

再挑选其中三万稍微差一点的可战之兵,在临淄、西安、于陵三县每县一万人驻守。

这三县将徐和的昌国县牢牢地堵死在泰山脚下,就能达到阻拦徐和援助司马俱的战略意图。

这样做的同时,关羽帐下的十多万大军,就消化了小半,剩余七八万人,以及关羽后续荡平的北海东莱黄巾,统统给陈暮去巨淀湖种田去。

如此一来,一缓解陈暮的后勤压力,二刚好有一部分兵马用来盯防徐和,让官军能腾出手对付司马俱。

这是一石三鸟的计划。

而且时机也选得刚刚好,春耕时节青黄不接的时候,正是趁你病要你命的好时机。

这也是陈暮经过深思熟虑,进行全方面谋略做下的布局。

根据他的战略谋划,这一战后,最少也要把司马俱这颗钉子拔掉。

到那个时候,自己腹部区域就没有了敌人,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包围徐和,慢慢处理。

至少今年入冬以前,他要把整个青州收入囊中。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三路异世之帝王路系统再拉也得用着隋末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历史种田:我家公子超凶猛世子贤婿,快请上位!异世权谋:重生智者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从小乞丐杀到一统天下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嫡妻难惹九龙夺嫡:废材成皇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三国:开局杀穿曹营,看呆刘皇叔开局十万两米壮汉,我含泪登基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三国:腐烂行尸,走肉国度!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穿越之农家小憨娃大志向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大唐天下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带着沙雕系统在古代开启工业革命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大清之祸害补天前传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穿越市井之妃要当家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大明:开局断绝朱允炆帝王路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大明:官居天子废除昏君踪影:马踏诸国铸无上凶名圣人齐出,华夏人杰进修班开课了魏臣大炎帝国,吾济苍生大乾暴君万界之我是演员大人,得加钱大秦之召唤群雄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南宋弃子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全日谈说唐演义画河山诸葛亮魂穿崇祯【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金融帝国之宋归女帝的内阁首辅绛色大宋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江山名士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