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若是文和先生,真的休息了,某家就当散步了。”
听见陈庆之这话,张济摇头笑了笑,没有继续多说,直接起身,做出了请的姿势。
陈庆之会意,当即起身,随即在张济,张绣的带领下,来到了张府。
行至张府外,张济见自家居然灯火通明,不由有些疑惑,连忙朝门口家丁问道:
“丁全,这是怎么回事,府中有客来了吗?”
丁全摇头:
“回禀老爷,小的不清楚,只是听管家说,这是府内贾先生要求的。“
”还说是贾先生言今晚有贵客临门,所以早早便令我等,将府中灯火点亮。”
闻言,张济忍不住追问道:
“贾先生言有贵客临门,那你可见到了贵客。”
丁全再次摇头:
“不敢欺瞒老爷,小的到现在,还只见到老爷回府。”
听见丁全除自己外,没见过别人,张济更加疑惑了。
但当即也没多想,便领着陈庆之往府内走去。
进了府,张济就想直接带着陈庆之,赵云前往贾诩所居小院。
可这时府内管家却走了过来,询问道:
“敢问老爷,可是去贾先生小院?”
张济虽然不知道,管家问这个干什么,但也还是点头回道:
“正是前去见贾先生!”
“老奴多谢老爷相告,不过还请老爷移驾正堂,此时贾先生正在正堂之内。”
“而且还命人,准备了四杯茶在哪里!”
张济身后的陈庆之闻言,不禁暗想道:
“张济先贾诩素来早睡!”
“可今天非但没睡,还命人早早点燃灯火。”
“并且还泡了四杯茶在那里!”
“莫非贾诩料到某家会来?”
一念及此,陈庆之顿时朝张济说道:
“张济将军,你叔侄二人,加上某家和子龙,正好四位。”
”贾诩先生又恰巧泡了四杯茶,莫非这四杯茶,是为我等准备的不成?”
听见陈庆之这话,张济想了想,发现陈庆之,好像还真没说错。
但事情还未明朗,张济也就没急着回答陈庆之,而是说道:
“某家虽然相信文和先生的才干本领,可要说,文和先生猜到我们会来,某家还是有点不信。”
陈庆之没有与之争辩,而是说道:
“是与不是,进去问一下文和先生,不就知道了。”
张济闻言,点了点头,当即领着陈庆之,赵云,往正堂走去。
正堂之内,贾诩正坐于右上首闭目养神,听见堂外轻重不一的脚步声,贾诩明白,自己没猜错。
陈庆之来了,而且还带了赵云。
不过贾诩并未起身,仍是坐在堂内,照旧闭目养神。
此时走进正堂之内的张济见状,还误以为贾诩睡过去了,连忙就想叫醒其。
可这时陈庆之,却阻止了他的动作,反而伸手指了指桌上的茶水,示意其喝完再说。
张济虽不明白,陈庆之的用意,但也还是照办。
闭目安神的贾诩,虽不知其中过程,但听脚步声,以及四人喝茶的声音。
当即会意,
暗想陈庆之,果然如传闻中那般,是个儒帅!
一念及此,贾诩也没再多摆架子,睁开眼,起身,走到陈庆之面前,拱手行礼道:
“贾诩,贾文和,见过陈帅!”
见状,陈庆之不敢怠慢,连忙起身,扶起贾诩,说道:
“我家王上仰慕先生许久,更是时常在某家等数位同僚耳旁,提起先生,说先生如何智计百出,如何神机妙算。”
“在未曾见过先生前,庆之一直以为,我家王上,话语中多有夸大之处!”
“可今日得见先生,才发现是庆之,坐井观天,不知山有多大,水有多深。”
贾诩是想过陈庆之,会夸自己。
但没想到,刘和一直知道自己的存在。
一时之间,不由有些错愕,但随即很快反应过来,说道:
“陈帅谬赞了,诩不过只是一个多读了几本书的普通人罢了。”
“万万当不得,陈帅这般称赞!”
陈庆之大笑:
“哈哈,先生可以自谦,但今日之事,都是某家亲眼所见。”
“先生又该何以教我?”
“陈帅有何疑问之处,尽可道来!”
闻言,陈庆之没有任何犹豫,直接问道:
“别的没有,就马腾,韩遂,段煨三人。”
贾诩会意,当即回道:
“马腾,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世代汉臣,对于大汉,一直忠心无比。”
“起先归于董卓麾下,全因那时的董卓,威震西凉,且行事作风,颇有古之豪侠风范。”
“但现在的董卓,是什么样子,想必不用诩多说,陈帅自己也清楚。”
“可以说,要不是燕王逼得太紧,再加上吕布识破王允之美人计。“
”可以说马腾迟早会有一天,因受不了董卓的种种暴行,而与之决裂。”
“所以,劝降马腾,很简单,特别是对燕王来说。”
“韩遂的话,又比马腾复杂一点,其人最初闻名于西州,后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且以诛杀宦官为名,举兵十万叛乱。”
“虽说后来,这场叛乱,因为种种原因,不了了之,但在这其中,韩遂的心态开始了转变,变得有野心起来。“
”但其野心并不大,再加上其很聪明,所以诩断定,劝降其也不难。”
“甚至由于先前,急于立功,大败于你军之手的情况下。”
“说不得劝降起来,比马腾还容易。”
“最后的段煨,就更简单了。”
“其虽然是董卓手下中郎将,深得董卓重用。”
“但其很有原则,从不像董卓麾下,其余将领一般,为祸一方。”
“反而勤修农业,护乡安民。”
“由此可见,其人和董卓并不是一条心,再加上其现在任职北地,位处董军最外围。”
“可以说,只要陈帅拿下董卓,其便会自动归降。”
听完贾诩这一番话后,陈庆之结合自己知道的一些情报,在心中暗自衡量了一下后。
发现一切果然如贾诩所说后,当即回道:
“先生之言,有如醍醐灌顶,某家受教矣!”
“不过还有一点,某家想问问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