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五六月,正是盛夏,烈日炎炎,这时的饮食主要是制作解除暑气的食物。起伏、中伏、末伏时,都要吃过水面和“银苗菜”,而所谓“银苗菜”则是藕的新嫩芽,其味道鲜嫩可口。
到了五六月,正是盛夏,烈日炎炎,这时的饮食主要是制作解除暑气的食物。起伏、中伏、末伏时,都要吃过水面和“银苗菜”,而所谓“银苗菜”则是藕的新嫩芽,其味道鲜嫩可口。
七月,宫中的时令食品是鲥鱼。八月,丰收的季节,这时候,京城各类的食品品种颇多。所以,宫中的饮食活动也繁多。例如吃肥蟹,将活蟹洗净,用蒲叶包好蒸熟,然后食用。在新鲜水果食用方面,明朝宫廷要享用红白软子大石榴以及大玛瑙葡萄等等水果。为了能够保证水果长期享用,明朝的宫中也加强保存与储存葡萄。譬如在缸中注入水,然后,再将葡萄枝悬挂其上封好,这样,一直到正月,宫廷依旧能够吃到葡萄。
到了九月,天气转冷,皇宫之中也要准备过冬的食物。十月,宫中的时令美食,主要有羊肉、麻辣兔、以及各种细糖,而牛奶、奶饼、奶皮、酥糕等等,也是宫中常用的食品。
十一月,宫中的饮食主要有烤羊肉、鹅十一月,宫中的饮食主要有烤羊肉、鹅肫掌、羊肉包和扁食混饨,以为“阳生之意”等。冬笋是此时宫中主要的蔬菜。同时,每天早上,皇帝和皇后等人的家常便饭是氽汤,吃生炒肉、浑酒御寒。而十二月,宫中则要吃灌肠,以及烩羊头、爆炒羊肚、炸银鱼等等风味颇多的食品和保健食物。
皇宫一年的饮食,普通人自然是可望不可及的,不过,王公贵族官僚大臣虽然饮食上不能与宫廷饮食相媲美,但也是豪奢异常。譬如明代的宰相张居正奉旨归葬,封疆大吏们纷纷“跪迎”,他所经过之处,供奉的“牙盘上食,味逾百品,犹以为无下箸处”。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来,当时的高官的日常饮食的奢侈。再譬如大学士夏言,“家富厚,高薨雕题......膳羞如王公”,在阁“不食官供,家所携酒肴甚丰沃,什器皆用金”。其豪奢虽不及帝王,也足让人瞠目。
“高端人士”的饮食如此奢华,而普通百姓的饮食则要普通的多。
明朝日常主食,基本上承宋元的风貌,南方人大多吃米饭,而北方人则以面食为主,不过,比较起来,比宋元时期,样式要丰富的多。南方人所食用的米,制作的方式样式颇多,有最常见的饭、粥,也有糕、团等。民间还流行有青梗饭、荷包饭、桃花饭以及八宝饭等等。
北方人吃面,则方法有水沦、笼蒸、炉熟、锅炒和油煎等。所谓“水沦”,其实就是水里煮熟的面食。譬如切面、挂面、馄饨、饸饹、拨鱼等等之类。“笼蒸”,则是蒸饼、蒸卷、馒头、包子之类。
“炉熟”,有烧饼、麻饼、薄脆、酥饼、火烧之类。“锅炒”,有“棋炒”、“烧饼面枣”。“棋炒”的具体做法,是将一定的香油和芝麻与白面和好,做成棋子模样,然后炒熟。
而“烧饼面枣”,韩奕在《易牙遗意》中对其制法有着详细的介绍:“取头白细面,不拘多少,用稍温水和面极硬剂,再用擀面杖押倒,用手逐个做成鸡子样饼,令极光滑,以快刀中腰周回压一豆深。锅内熬白沙坑熟,若面枣。以白土坑之,尤胜白沙。又擀饼着少蜜,可更日不干。”
看来,这种“烧饼面枣”的制法要比用烧热卵石烤熟的“石子馍”更复杂一些。主要就在于这种“饼”的形状不是通常的扁圆形或长方形,而是要做成如“鸡蛋”一般的椭圆形,然后还要在外表刻上一道道细纹,犹如蜜枣上的纹路一样。
嘉靖朝以后,漕运发展迅速,江南的大米渐渐输入北方,京师的士人和庶民开始流行吃“老米饭”和“米面合小豆枣肉,蒸而切之”的切糕,“以糯米饭夹芝麻糖”的凉糕,以及“以果米杂成之”的“腊八粥”等。
至于副食方面,大多都以普通的蔬菜为主。不足的蛋白质便用豆类以及加工品,譬如豆豉、豆腐、豆酱等等补充。偶尔禽肉兽肉也作为膳食。譬如当时北方就有“食鼠”的风俗。
刘绩在《霏雪录》中写道:“北方黄鼠,味刘绩在《霏雪录》中写道:“北方黄鼠,味极肥美。”这种饮食习惯应该是元朝统治时留下的余俗。黄鼠本来是草原动物,产于东北、蒙古高原,在华北,除了山西、陕北,河北山东等地并不多见。蒙古人没有南下之前,就有冬季捕捉冬眠中的黄鼠习俗,捕来后,用火烤着吃,认为是兽肉中最为鲜美的食物。
蒙古人建立元朝后,这种习俗流传下来,成为明朝北方人的一种饮食习俗。不过,当时北京等地忌讳吃狗肉,徐树丕在《识小录》中有:“京师人不解食狗”。而岭南人,则有吃蛇的风俗,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述广东吃蛇,有“雷公马产雷州,可食。”“雷公马”并非马匹,而是蛇的一种名称,这种吃蛇的风俗,直到现在似乎还被广东人所热爱。
这些吃法那都是在盛世才能有,乱世,百姓吃树皮,高官喝人血,砸骨吸髓!
食礼可能在天启之前就已经废的差不多了,到了崇祯这,都快亡国了,更别提吃喝了。
现在崇祯的吃食也简单,每天御膳房按制安排几道菜,崇祯自己想吃什么在点几道菜。比起以前的奢靡,现在可以说节俭的不像话。
当然,让他过那种一菜一汤的日子,是不可能的。傻子才劳心劳力的救国,然后吃的还不如一个厂弟。
吃饱喝足,崇祯拍了拍肚子,站起身,点上烟,摇摇晃晃的在长廊下漫步。身后王承恩也昂着头,一手摸着肚子,亦步亦趋的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