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伙食惊人般优渥的楚武军来说,单独拿一块大饼出来,显得太过单薄——甚至只是一顿饭中最寡淡无味的食物罢了。
那些味道鲜美的腌鱼、鸡蛋、味道可能有些古怪但仍然堪称美味的肝酱罐头、咸滋滋的肉罐头、甚至是那些不顶饱的水果青菜……才是武军士卒们最喜欢的食物。
哦对了,每名武军士卒每天还能领到一小块蔗糖——虽然只有小指甲盖儿般大小,却最受人追捧。
一小块儿红红的、用曲阳纸包起来的蔗糖……能在关键时刻有效回复士卒们的体力,比之传统的风干牛羊马肉干见效更快!
有些武军士卒舍不得轻易吃蔗糖,总将发下来的蔗糖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等着回家之后留给家中的婆娘、孩子来吃……
和这些美味比起来,区区一块干饼,实在不足为奇!
但咱们楚武军看不上干饼……【莒阳】城中的齐国士卒们可完全不挑食啊!
半饥半饱甚至是饥肠辘辘地度过了两个月之久……武军们不爱吃的干饼,在城中那些齐军士卒眼里,就是无上的珍馐啊!
楚军的干饼若是掰成小块儿慢慢吃,足够那些饿得前胸贴后背的齐军士卒吃上两三天。
若是掰碎了扔在水里去炖糊糊汤,黏黏糊糊一大锅,说不定能支撑三四天之久!
将两万多张大饼奉送给城内的守军……是不是有病脑子瓦特啦
就连乐毅,也微微皱起眉毛,片刻之后,方才顿悟一般‘哦’了一声!
芍虎正待发问,便见熊午良大袖一甩:“就这么定了,胸毛怪不许多说。”
“明天早上,陪我去战俘营。”
“我要亲自礼送他们出营!”
众将虽然心中还有困惑,但仍然齐刷刷拱手称诺,各自散去。
……
翌日清晨。
熊午良亲自乘着青铜轺车来到战俘营之中……迎接他的不再是充满敌意和警惕的眼神,而是一双双崇敬、感恩的眼睛。
按照过去三天的惯例,一队队武军步卒走进来,为大家分发了粥饭。
随后,熊午良清了清嗓子,大声道:“二三子听着——”
“寡人先前对汝等多有优待,尔等可能不知其中原因……还以为是本王别有所图……呵!”
熊午良大义凛然地道:“二三子可知寡人此番为何要攻伐齐国”
不等别人回答,熊午良便自问自答道:“齐国新军驻守莒阳,屡次寇略我大楚边境、劫掠平民、杀我斥候……已有数年之久。”
“寡人心怀仁慈,以为恩德可以感化齐国新军……但寡人错了!彼等变本加厉!”
“大楚忍无可忍,故有今日之战!”
那些齐军降卒竖着耳朵听着,有的人跟着熊午良的话,不住地点头。
过去这些天来,楚王的确是一副慈祥大善人的人设啊!
而且齐国新军驻守边境、屡屡挑衅楚国边境军民、甚至是烧杀抢掠的故事……这些戍卒在应征入伍之前、于自家田地里耕作的时候,其实也时常能听到类似的传闻。
楚王所言不虚!
熊午良放缓了语气,继续说道:“不过……汝等戍卒,无罪也。”
“大楚的敌人,是嗜血的齐国新军!”
“汝等被齐国新军连累,遭受战乱之苦、被迫从军,家人想必都很担忧……在莒阳之中困守那么久,吃着最恶劣的饭食,以致身亏体虚……”
“寡人心善,实在看不得这些啊!”
一众齐军降卒被感动得痛哭流涕。
家人们谁懂啊!
楚王真是太好啦!
熊午良悲天悯人地说道:“如今尔等身体稍有康健、元气略微恢复……寡人也就不再扣留你们了。”
“放汝等回莒阳去!”
“听说城中粮草短缺……可惜我楚军的军粮也不多。每人发放一张干饼,二三子收好罢!”
“一定要活下去阿!”
说罢,熊午良挥了挥手,身后的武军士卒们齐刷刷让开一条路,打开了战俘营厚重的大门……
自由的光亮,照射到战俘营之中来。
有武军士卒已经等在门口了,身后是成车成车的干饼……负责监督发放干饼的武军百夫长招了招手,粗着嗓子道:“还等甚么还不快来!”
齐军降卒们面面相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
天呐!
这就是传说中残暴、凶狠、在齐国可止小儿夜啼的楚王熊午良吗
他根本不是匡章口中那个吃人的魔王!
岂止不是魔王……他简直就是大善人呐!
自古两军交战,那些被俘虏的人哪有人权啊……可熊午良不但没有折磨我们、没有奴役我们、没有杀我们……甚至对我们如此优待!
免费为我们治伤、调理身体。
等到咱们元气初愈,竟然就无条件地将我们放回去了!甚至每人还赠送一张大饼!
天呐!
如此恩德宽厚仁义——古之尧舜,莫过如是!
将军的恩情还不完,一辈子还不完……
有的齐军士卒将信将疑,试探性地在楚军排成两列的盾墙前走过去,壮着胆子一直走到战俘营的营门外……那些楚武军士卒果然没有阻拦。
那些楚军士卒甚至友善地冲着他们笑笑,然后将大饼塞在他们手里,大大咧咧地吆喝着:“快回莒阳去……动起来!别挡后边人的路!”
是真的!一切都是真的!
这个年轻的楚王是真的要无偿放我们走!
一时感佩之下,有不少齐军士卒竟然跪地大呼:“楚王恩义!楚王万岁……”
看来先前对于楚国人的种种骂声,都是匡章老将军在刻意污蔑、丑化楚国人……就是为了让咱们误会!
楚国人不是南蛮、不是野兽……而是堂堂正正的王者之师啊!
青铜轺车上的熊午良看起来是那么滴慈眉善目,简直堪称法相庄严……熊午良大手虚空一托:“住口!”
“二三子休要胡言,小心匡章日后知道了、会治罪于尔等。”
一众齐军降卒更是感激得五体投地。
战国之世,盛行侠义之风——即便是平民,也多有慷慨好义之人;尤其齐鲁大地上圣贤辈出、民间向来便崇尚公义……熊午良如此‘以国士相待’,更让齐人感念不已!
“我等不怕责罚!愿为楚王效力!”不少人这么呼喊着。
熊午良连连摆手,满脸正义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