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永康公主的轿子离开沈府,沈溪一直目送队伍走远才往回走。

朱起跟在身后,沈溪道:“朱老爹,公主不过是偶尔上门拜访,相信今日事了,以后再难踏足沈府。”

“是,是。”

朱起毕恭毕敬,并未就此事发表看法。

另一边,永康公主坐在轿子里,对外面跟着一路小跑的陆公公交代着什么。陆公公的头探到轿子气窗位置,努力倾听。

“……沈之厚到底是陛下信任的臣子,他对驸马有帮助,不必将他当作敌人看待,不过以后别让驸马过来,驸马可应付不了沈之厚这样的老狐狸。”经过此前一会,永康公主对沈溪的性格已有基本判断。

陆公公问道:“那公主,今日到沈府之事,是否跟驸马说及?”

“不必了。”

气窗内再度传来公主的声音,“驸马现在事情繁忙,这些小事何须烦扰他?最好不要让驸马知道本宫曾来沈府为他撑腰……驸马很有主见,将来在官场的造诣绝不会低。”

崔元不知,他被自己的妻子糊弄了,永康公主此时有些伤脑筋,考虑如何把沈溪的建议,变成她自己的话,告诉丈夫。

沈溪对永康公主的到来,没什么好奇的,皇室的女人通常都心高气傲,因为驸马受轻视便上门找场子,沈溪能够理解。

当然,他同时也认为这是永康公主试着进入权力核心层的信号,因为孝宗一脉人丁单薄,这些皇亲贵胄开始试着表现自己,因崔元突然被重用,永康公主也按捺不住心中对权力的渴望而跳出来,虽不会谋反图谋不轨,但还是想彰显一下自己的存在。

永康公主两口子登沈府拜访之事,很快便被谢迁知晓。

因为崔元和永康公主是从沈府正门进去的,此时沈溪又是众矢之的,沈府门前有不少盯梢之人,沈溪懒得派人驱赶,所以迅速传遍京城。

“……驸马和公主去见之厚,这没什么。”谢迁语气平和,此时他手上拿着一本奏疏,虽然待在长安街的小院中,却在处理公务,等于说是将公事带回私宅处置,这属于严重的违规行为。

但对前来拜访的杨廷和来说,这种事早就见怪不怪。

杨廷和道:“就怕他们私下协商什么事情,导致京畿防备出现纰漏。”

谢迁道:“既然之厚答应领兵出征,那就不用想他在京师防备上有何安排……公主跟驸马是皇室中人,不会做对朝廷有害之事,之厚军事造诣很深,有他出手帮驸马部属京畿防务,并非坏事。”

“那为何驸马离开后,公主又登门呢?”杨廷和问道。

谢迁略微迟疑,道:“或许是感谢吧!毕竟驸马的职务是之厚帮忙争取到的,于情于理都该表示谢意。”

“那为何公主和驸马不一起呢?”

谢迁想了想,又道:“或许一个是为公事,一个为私事吧!如此也就显得公私分明!派人去都督府那边打探一下情况,看看之厚是否有在都督府或者京营安插人手的打算,如果没有,就当这件事没发生过。过两天陛下跟沈家小姐就要成婚,先把这件事办好,再说其他的事情。”

……

……

杨廷和从谢迁小院出来,已近黄昏。

他对谢迁态度的转变,多少有些失望,他自然能感受到沈溪答应出兵后,谢迁对沈溪的忍让愈发增多,似乎已有不再干涉沈溪做事的倾向,从皇帝迎娶沈家小姐,再到给沈溪封公等等……

杨廷和本要回府,毕竟当日不需他在内阁当值,所以不用回宫。但还没等他走出几步,便见前面几人过来,当首那一位杨廷和认得,正是张太后身边的近侍太监。

“杨大人是吧?太后娘娘请您进内苑一趟。”几名太监过来,当首的老太监恭敬地对杨廷和说道。

杨廷和皱眉:“你们不是来找谢阁老的?为何知晓我在此?”

那太监道:“我等是多方打听后才过来的,并非是来找谢老……太后要见的人乃是杨大人。杨大人还有需要准备的东西么?要不这就往皇宫去?”

杨廷和不觉得会有人假传张太后懿旨,想到自己没别的事可做,便点头,跟几名太监一同往皇宫而去。

……

……

永寿宫内。

张太后坐在正中的凤椅上,旁边的熏香炉内飘散出袅袅清香烟气,杨廷和入殿站定后马上行礼。

“太后金安。”

杨廷和拱手行礼。

张太后笑了笑,一抬手道:“杨大学士,好些日子没见了,身子骨可还好?来人,给杨大人赐座。”

张太后显得很客气。

太监将座椅准备好,杨廷和谢恩后坐下,不过仍旧低着头没有跟张太后对视。

随着永寿宫正殿内太监和宫女退下,杨廷和明白张太后要跟他说一些机密之事,但他思来想去,有事也不该跟自己商议,毕竟张太后在朝中最信任的大臣是谢迁,而且张太后身边用得趁手的太监不在少数。

门“吱嘎”一声关好,房间内光线暗淡,就算四壁点着烛火也不能将张太后跟杨廷和之间的空间完全照亮。

张太后道:“杨卿家,哀家就不跟你兜圈子了,听说你之前刚见过谢阁老?”

“是。”

杨廷和并未避讳,毕竟找他的人,是在谢迁小院外的大街上将他截住。

张太后显得很热切:“那哀家能冒昧问一句,杨卿家去跟谢老说了什么吗?”

“这……”

杨廷和有些为难,稍微迟疑后将自己的去意说明,“臣去见谢老,所谈乃是永康公主和驸马见兵部沈之厚之事。”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哀家也是刚刚有所耳闻……永康平时少有到宫里,怎么,最近她关心起朝事来了?”

张太后面露怀疑之色,“皇上安排她的驸马当差,她作为女眷更应恪守妇道,却出来抛头露面,还独自去见沈之厚,成何体统……到底那位是血气方刚的男子。”

杨廷和听到这话,心里犯嘀咕,琢磨张太后到底有何用意。

“这件事才发生不久,永康公主是否去见过沈之厚,好像跟太后无关啊……太后或许只是有感而发。”

果不其然,张太后马上转变口风:“罢了,此事暂且不提,她到底是大明公主,关系皇家体面,哀家有事的话会亲自问她……杨卿家,沈尚书说要出征了吗?”

杨廷和道:“是。陛下大婚后沈之厚便会亲自领兵出征,时间定在三月底四月初,目前兵部所奏出兵之日乃三月二十八,可能临时有变动。”

“也好。”

张太后微微颔首,“听说这次乱民都到了顺天府,就在天子脚下,如果不赶紧把贼人消灭,指不定会再出现几个称王称帝的,给皇家添堵……真是反了他们!谢老对这件事怎么看?”

杨廷和有些发怵,心想:“太后说不兜圈子,但结果全在兜圈子!”

杨廷和只能琢磨张太后到底在想些什么,沉吟片刻,忽然明白张太后分明是忌惮沈溪,而如今谢迁似乎对沈溪的态度有所改观,所以遇到有针对沈溪的事情,张太后对谢迁不放心,才转而找反对沈溪态度更为坚决的他。

不过他还是有想不明白的地方,谨慎地回答:“谢老对沈之厚领兵完全支持,甚至对出兵细节,包括调拨兵马数量和粮草补给等,一并交由沈之厚调度处理,内阁目前没有过问相关之事。”

“怎么,连户部事务都没问?户部调拨多少粮食,皇上不一定有数,你们这些阁臣不担待些,那可如何是好?”

张太后眉头微蹙,显得很担心。

杨廷和道:“调度之事归兵部,但涉及具体数目会留底,目前未发现兵部有虚报之事。”

张太后突然不说话了,黑着脸坐在那儿,一语不发。

杨廷和进一步琢磨张太后的想法,请示道:“不知太后有何吩咐?”

张太后道:“哀家觉得,调兵调粮之事,你们不能不管,皇上不问内阁也不问,连户部都归兵部调遣,集权也未免太过了吧?皇上身边少有知兵的能臣辅佐,沈卿家领衔出征,京城防备怎么办?”

说到这里,张太后将她意图暴露了。

杨廷和是明眼人,立即醒悟张太后这是想让张氏兄弟回朝办事,最好将京营统调权限再次拿回去,如果此番立下功劳的话,那张氏兄弟便可归还爵位。

有关张氏兄弟的事,杨廷和不想理会,这想法跟谢迁差不多,他很清楚张氏兄弟没有什么本事,全靠裙带关系上位。但仔细一想,如果把张氏兄弟拿来跟崔元这个初出茅庐的文弱驸马比,就变得既有经验又有能力了。

就看谁跟谁比,如果拿张氏兄弟跟沈溪比,拍马不及万一。

杨廷和站起身,恭敬行礼:“臣也曾想劝谢老问及此事,不过谢老曾言,他应允沈之厚不干涉出兵事务,以至于在很多问题上不得不遵守跟沈之厚的约定。”

“荒唐!荒唐!”

张太后更加着急了,道,“朝事怎能轻易许诺?这朝廷是沈家跟谢家的吗?要不是哀家有事不能跟皇上直接说,用得着一次次烦扰你们?杨卿家,军国大事,皇上和谢老都不想多问,这件事全靠你了!哀家对你是完全信任。”

沈家马上就是皇室亲家,但张太后对沈溪的防备心理仍旧很深,杨廷和大致判断,这应该跟之前沈溪主审张氏兄弟的事情有关。

杨廷和对于如何指引皇帝,还有干涉沈溪出兵之事一筹莫展,但还是领了张太后的懿旨,回去自行想办法,既要针对沈溪还要绕过皇帝跟谢迁,让他非常为难,便在于他在内阁第三顺位的位置很尴尬。

不过他清楚,张太后也是没辙了才会求助到他名下,如果能成功笼络住张太后,对于将来他取代梁储成为次辅甚至出任首辅有很大助益。

张太后既然不求助谢迁,足以说明张太后对谢迁的信任也是有限度的,这对他上位很有利。

此时杨廷和所能想到最好办法,莫过于协调六部和都督府的官员,尤其是杨一清、李鐩、崔元等人,给沈溪调动人马辎重带来制约,同时还要试着找人跟皇帝进言加强京师防备,让皇帝对自身安全担心,出于对母亲弟弟的信任,而让张氏兄弟重新执掌京师军权。

杨廷和想把崔元撤换下来,倒不完全是出自私心,而在于崔元资历不足,张氏兄弟怎么说也是经历过京师保卫战之人,履历上的闪光点不少。

……

……

眼看到了三月二十五,距离皇帝跟沈亦儿的大婚只剩下一天。

沈府非常热闹,不但沈明钧府宅那边锣鼓喧天,沈溪府中也是张灯结彩,因为这天皇帝正式下达敕令,册封沈溪为“沈国公”。

大明朝规矩是“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这些是可以给诰敕和丹书铁券的。

同时在长久施行中也有特例,比如说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也可封爵。

外戚和承受恩泽沾皇亲的人封爵,只给诰而不给券,外戚爵位基本不世袭,不过到沈溪这里却完全不同于普通外戚,他直接封公不说,还诰券同给,丹书铁券在大明的威力可以直接免死甚至后代免死,而沈溪的食禄是两千石,为世袭爵禄。

大明的爵位并无食邑,但沈溪这个两千石的俸禄堪比郡王,体现出朱厚照对沈溪的礼重。

如果换作旁人,必定是一堆人上疏来陈述皇帝擅自封爵,破坏传统,但沈溪封公朝中却没掀起什么波澜。

一切便在于沈溪作为外戚封爵,本身他还建立有不世之军功。

原本沈溪封爵要进宫谢恩,但因次日便是大婚之日,朱厚照特地让司礼监跟礼部的人过府时跟沈溪通知,让沈溪不必面圣。

之前没有露面的张苑笑呵呵前来恭贺,大有邀功之意。

“公爷如今可说是光耀沈家门楣,祭祖时可别忘了沈家一些人在这件事情上做出的努力啊。”

张苑话外有话,笑呵呵说道。

沈溪当没听到张苑的话,招呼前来送诰券之人,请他们在侧院吃宴席,同时带着自己的诰敕和铁券往沈明钧夫妇府宅,有跟长辈报喜之意,以体现大明朝廷推崇有加的孝道。

不过对沈溪来说,这些不过是走个过场,三天后的出兵才是大事。

……

……

两个沈府均张灯结彩,大宴街坊四邻,流水席从街道蔓延到前院,次第铺开,当天沈溪封公跟次日沈亦儿入宫为后连在一起,就算再隆重也不为过。

不过沈溪在完成例行公事后便回府并到了自己的书房,甚至连内院自家人举办的庆典都没参加。

当天他还在查阅中原叛乱的详细情报,此时云柳已从东南沿海回到中原,将之前忽略的一些情报整理后送到京城,让沈溪对局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与此同时,去年前往北直隶任知县的唐寅也回到京城,沈溪特意将他召了回来。

唐寅上任不过两三个月,就被沈溪调回,一来是因地方乱事,难以施展政治抱负;二来则是沈溪打算将唐寅带上一起去平乱。

唐寅履职知县这段时间虽然没什么作为,但也算是一种难得的“资历”。

当天唐寅匆忙赶到京城,甚至没来得及安顿家属,便前往沈府拜访。

看到到处都是鼓乐喧天鞭炮齐鸣的热闹景象,唐寅本以为沈溪在招待宾客,等到了后院才知道,沈溪居然忙里偷闲,躲在。

“……伯虎兄到地方走一趟,感触如何?”

简单见礼后,沈溪微笑着问道。

唐寅叹了口气,脸上多了几分悲天悯人的神色,这跟他之前那副逍遥人间的狂士姿态完全不同,唐寅道:“为官一方,虽时日短暂,却感触颇多,对于民间疾苦的体察从未有今日强烈。正应了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唐寅突然间的感触,让沈溪脸上轻松的神色消失不见。

二人对视后,多了几分惺惺相惜的感觉,随即一同坐下。

唐寅道:“在下收到朝廷的公文和沈尚函后,马上放下手头的差事赶回京城,一路上向北逃难的百姓众多,但也不时可见南下的卫所军队。沈尚函中提及出兵之事,直至昨日在下入住驿站,才从驿丞口中得知。”

沈溪点头:“这次找伯虎兄回来,目的跟之前一样,带你往中原走一趟,领兵平叛。”

跟以前唐寅还需要权衡利弊不同,此时唐寅想都不想,直接点头,爽快答应下来:“好。”

沈溪笑问:“怎么,伯虎兄不需要慎重考虑一下?这次出兵比较仓促,如果伯虎兄觉得出行不便的话,在下可以给你一段时间休整,或者你可以选择不去。”

唐寅苦笑着摇头:“沈尚书见笑了,以前在下因无法入朝为官,所以在很多事上都抱着消极的态度,如今添为百里侯治理一方,更知民间疾苦,如何能抽身事外?此番又非往蛮荒草原平定夷狄,只是往中原赈济灾情,同时收拢地方乱民,实在是责无旁贷。”

这话说出口,唐寅面不改色心不跳,沈溪突然有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

沈溪心想:“你唐伯虎要不要变得这么彻底?莫不是这家伙在我面前惺惺作态?”

犹自记得当初重逢,沈溪发现唐寅有自暴自弃的意思,科举失利,让唐寅对未来失去目标和希望,以至于完全放纵自己,即便他屡次给唐寅抛出橄榄枝,唐寅都不知把握,却拿出小市民的心态敷衍他。

不过自从唐寅在沈溪安排下成家立业,又游历四海,最后追随沈溪在草原上经历一场血战后,唐寅逐渐变得有担当,开始有了责任心。

沈溪道:“因事情仓促,暂时无法找到闲置的官缺给你,你仍旧挂正七品官衔和俸禄随军,至于你的身份则是军中幕僚,这次跟以前有所不同,陛下并未安排监军太监,而伯虎兄你一路上可能就要承担起出谋划策的重任。”

唐寅流露出受宠若惊的表情,紧忙道:“沈尚书,就怕在下……力不能及。”

沈溪微笑着道:“正如伯虎兄所言,此番中原平乱目的并非仅仅是剿灭乱军,最主要是赈灾和安抚灾民,至于对叛军的态度,在下已跟陛下请示过,以招安为主。因伯虎兄你在北直隶为官,对地方事务本就了解,而你刚才的话也正中在下下怀,这次参谋军机之责,非你来承担不可。”

“这个……”

唐寅迟疑一下,终于答应下来,“在下尽力而为。”

沈溪道:“出兵可能并非平中原一处乱事,尚且有沿海盗寇需要平息,对此伯虎兄应该不陌生。在下的想法是,等平定这两处乱事后,将伯虎兄调到兵部任郎中或主事,或者到地方出任知府……这不能算是承诺,只是一种想法。”

唐寅顿时又手足无措,整个人都不太正常了。

就算进士及第,也不可能会在很短时间内从知县跨越到六部主事或者郎中,甚至知府这样的官职,而现在他进入官场不过几个月时间,仕途已然是一片开阔。

“在下会尽力而为。”唐寅只能用言语表达对沈溪的感激,能言善辩的他开始变得愚拙起来。

沈溪笑着站起身,唐寅跟着起来。

沈溪道:“今天在下封公,外面有酒席,伯虎兄先去用过,明日陛下跟舍妹大婚,再过两日,也就是三月二十八,便要跟随我一起出征。伯虎兄可要抓紧时间,吃完饭回去安顿好家里人才是。”

唐寅这段时间不在京城,再加上中原战乱,消息闭塞,很多事情他都是进京后才知道,现在终于确定下来。

唐寅感慨道:“沈尚书可真是天下官员的表率,成为皇亲国戚后更会为陛下倚重,若将来皇后生下太子……”

本来他还想就皇嗣的问题再说说,却被沈溪伸手阻拦,笑着说道:“有些事……不可说,不可说……”

唐寅稍微迟疑,随即笑着点头:“在下失言了,见谅见谅。”

见沈溪并无怪责之意,唐寅松了口气,随即变得拘谨起来,再不复以前那般狂放不羁。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三路异世之帝王路系统再拉也得用着隋末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历史种田:我家公子超凶猛世子贤婿,快请上位!异世权谋:重生智者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从小乞丐杀到一统天下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嫡妻难惹九龙夺嫡:废材成皇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三国:开局杀穿曹营,看呆刘皇叔开局十万两米壮汉,我含泪登基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三国:腐烂行尸,走肉国度!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穿越之农家小憨娃大志向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大唐天下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带着沙雕系统在古代开启工业革命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大清之祸害补天前传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穿越市井之妃要当家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大明:开局断绝朱允炆帝王路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大明:官居天子废除昏君踪影:马踏诸国铸无上凶名圣人齐出,华夏人杰进修班开课了魏臣大炎帝国,吾济苍生大乾暴君万界之我是演员大人,得加钱大秦之召唤群雄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南宋弃子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全日谈说唐演义画河山诸葛亮魂穿崇祯【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金融帝国之宋归女帝的内阁首辅绛色大宋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江山名士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