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榆溪河,迅速成为战事的焦点之地。

云柳和熙儿还在榆林卫内帮沈溪筹措船只,同时准备沈溪点名需要的火药,至于沈溪要做什么,并非云柳和熙儿能理解,沈溪也不想告诉她们。

六月二十四,天还没亮,沈溪所部已开始继续往榆溪河方向挺进。

这次一口气要急行军一百五十里,按照既定计划,在兵马抵达榆林河前,中途将不会再进行休整。

就在同一天早晨,几千里外的张家口堡,同样喧嚣,因为这天乃是朱厚照既定跟鞑靼人决战的日子。

当天早晨朱厚照起来得很早,丽妃先帮他换上戎装,然后自己也到后院更衣披甲,俨然跟当日朱厚照指挥出兵的场面相同。

至于张苑则早早下达军令,为了防止有人在朱厚照跟前乱说话,张苑直接把胡琏调派出城去。

胡琏亲率一万人马为先锋,先行探路,至于王守仁那边,张苑则觉得差不多已经收服妥当,所以还算放心,将其留在朱厚照跟前。

在朱厚照从正屋出来时,张苑已经等候很久。

“陛下,车驾都已经准备好……陛下随时都可以登上城楼,指挥作战。”张苑上前用恭维的语气道。

朱厚照蹙眉道:“朕不要上城头,朕要亲自带兵出征!”

张苑连忙应声:“是,是,陛下要御驾亲征,不过亲征前总需要上城头将鞑子的军情调查清楚,为接下来的出兵做准备……陛下以为呢?”

“嗯。”

朱厚照对张苑的答复虽有不满,但终归没有反驳,在整理身上不那么合身的盔甲后,朱厚照带着丽妃、小拧子往宅院外而去。

院子外面,钱宁、许泰和王守仁已在等候,却不见兵部两位侍郎以及其他官员将领的身影。

朱厚照无心去问,直接带着丽妃上了车驾。

马车往城北方向而去,走了一路,最终停在城北门楼下,此时陆完和王敞等官将早一步在此等候。

朱厚照从车驾上下来后,不由抬头看了看天色,这会儿才是天蒙蒙亮的时候,他下意识地问道:“什么时辰了?”

张苑道:“陛下,五更天还没过去呢。”

“这么早?”

朱厚照好像对如此早出兵有些不太满意,这时众多官将过来行礼问安,朱厚照一摆手道,“不必多礼,朕今日要领兵出征,暂且先上城头等候前线敌情回报,众位卿家随朕一同上去等候便是。”

朱厚照近乎是被人簇拥着上了城楼,从城头往下看,城内和瓮城都已经有大批将士准备出征。

至于城外则一片风平浪静。

朱厚照指了指远处,问道:“还没派出兵马作为先锋出塞吗?”

“回陛下,宣府巡抚胡琏胡大人已先带一万人马出征,陛下的二十万大军,接下来会分三批出城,其中陛下率领的中军会在第二批出城!”张苑笑道。

虽然出兵计划并非张苑制定,但他还是尽量把跟皇帝有关的事情记下来,也是防止朱厚照轻视他。

朱厚照释然点头,在城头唯一的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继续问道:“敌情刺探如何了?鞑子现在是否也派出兵马迎战?对了,鞑子军营距离这里多少里?”

光是一个简单直观的问题,已经把张苑给问住,他对于军情全然不知,属于旁人教他说什么便说什么。

不过张苑脑子转得飞快,笑着回道:“鞑子知道陛下要御驾亲征,且知我军兵马强盛必能一战得胜,所以鞑子早早示弱,这两天已撤出五十里开外。”

朱厚照满意地道:“中间有五十里作为缓冲,这样三军就可以顺利出关外狭道,直抵草原开阔地带,便于我军布阵……如果鞑子不撤那么远,直接堵在狭道前,就怕咱大明几十万雄兵摩肩接踵,反而施展不开呢。哈哈!”

朱厚照在笑,张苑、戴义和钱宁等人则陪笑。

随即朱厚照问道:“现在情况如何了,莫非一点鞑子的消息都没有?”

“回陛下的话,胡大人已带兵出去一个时辰,您瞧现在连他的影子都看不到,如果有紧急军情的话他一定会派人回来奏报,除非这位胡大人……刺探不到什么有用的军情。”张苑下意识地把责任推给别人。

此时张苑心里有些发怵,因为这两天无论是他手下那些人,还是王守仁给他的反馈,都说鞑靼人好像失踪了一样。

张苑不由看了旁边的王守仁一眼,心道:“之前王伯安主张派人出城好好打探,最好能走出百里,被我直接驳回,现在不会因此而出什么状况吧?鞑子既然打了胜仗,难道还会当缩头乌龟拒不出兵?”

可转念一想,张苑心里便稍微安定了些:“鞑子不出兵也好,这样我便可以对陛下说,这是陛下龙威浩荡,把鞑子给吓跑了!边境相安无事,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我也不用陪同陛下冒险。”

此时张苑有些得意,觉得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哪怕出现一些变数也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

朱厚照等了一会儿,突然一阵无聊,转头四顾,问道:“哦对了,之前朕不是让两位兵部侍郎到张家口来调度人马,他们……”

“陛下,微臣在此。”

陆完先一步出列,跟随他身后的是另一位侍郎王敞。

朱厚照指了指陆完,突然想起什么,笑着问道:“陆卿家,还有王卿家,好些日子没见了,看你们身体还算健朗,到张家口后生活可还习惯?”

陆完和王敞听了心里都有些不太舒服。

我们到张家口后就被晾在一边,连面圣的机会都没有,我们又不是来享受的,还问生活是否习惯?

陆完不想回答,王敞接茬道:“回陛下的话,老臣住得还算习惯,只是军情紧急……”

听王敞提及军情,张苑有些不满意,喝止道:“两位大人,陛下问什么你们便答什么,暂时不需要你们奏报军情……你们又不是斥候,对于前线情况一问三不知,自问会比陛下更强?”

朱厚照一摆手:“张公公不得无礼,两位卿家乃是朝兵部侍郎,一直深得沈先生器重,在军事上有独到见解,只是因为沈先生到现在没有消息传回,估摸是出塞后出了什么状况,朕不得不把两位卿家请到身边来参谋军机……王卿家,你之前说及军情,想告诉朕什么?”

本来王敞想借机跟朱厚照告小状,打击一下张苑的嚣张气焰,但他到底是在朝中混久了,一看张苑说话完全不顾忌场合,连皇帝在旁都不许怕,心里便有些发怵,想说的话不自觉改口,道:“如今我大明兵马已出塞,相信很快就会有军情传来,老臣恭祝陛下旗开得胜。”

“哈哈,好,借王卿家吉言。哈哈!”朱厚照心情大佳。

因为看不到鞑靼人身影,再加上胡琏那边也没有回报说与鞑子交锋,朱厚照觉得自己手下兵强马壮,一定不会再跟上次一样出现问题,再就是登高望远,心潮澎湃,不由多了几分洒脱。

可惜的是枯等让人烦躁,朱厚照在城头伫立一会儿,忍不住没话找话,再次看向陆完,问道:“陆卿家,你说说看,当前军情如何?”

陆完没有像王敞那样敷衍,道:“几日内都不闻鞑靼军情,或许城外情况有变,请陛下及早做应对。”

朱厚照皱眉,先看了看旁边的张苑。

张苑已忍不住开口:“陆大人,你把话说清楚,什么叫情况有变?还有做何应对?这为陛下参谋军机大事,光靠一张嘴随口乱说可不行,这可不是你插科打诨说胡话的地方。”

这次朱厚照没阻止张苑的“无礼”。

陆完心中有些气恼,但仍旧保持心平气和,拱手道:“六月十二战事结束后,这十几天再未有鞑靼人进犯张家口的报告,而张公公又极力阻止派出斥候调查塞外百里的情况,以至于到现在只可以确定张家口北边五十里内无鞑靼兵马活动……若鞑子早就撤兵,岂非说明其另有图谋,之前一战不过是虚晃一枪?”

“大胆!”

张苑忍不住斥责起来,“陆大人,你这话分明是危言耸听!”

朱厚照一抬手打断张苑的话,忍不住埋怨:“陆卿家说得很有道理,张公公你别随便乱插话……朕且问,这几天都没有鞑子的消息?”

他环顾一下在场官将,似乎想求得一个答案,但没人出来回答他。

张苑只能硬着头皮解释:“陛下,之前的战事结束后,老奴怕有人贸然出兵再遭败绩会对大明边军将士威名有损,所以就安排固守城池……这正是陛下您做出的安排啊。”

朱厚照有些惊讶,问道:“朕只是说不让随便出兵,斥候是斥候,他们不去刺探情报,朕在城内当睁眼瞎吗?你的意思是否意味着,这些天没有鞑子进一步军情传来,是吧?”说完他又环顾一圈,还是没人回答,但也变相等于承认这个说法。

朱厚照脸色漆黑,暴跳如雷道:“感情今天朕要出兵,连鞑靼人在哪儿都不知道,那几十万大军出去后,不是睁眼瞎到处找人?这不是胡闹么?”

张苑赶紧劝谏:“陛下请息怒,这不胡大人已经带兵出去,他手下人马过万,这么大规模出击,怎么也能刺探到有用的情报……到那时陛下不就知道鞑子安的什么心?”

朱厚照听到这话,情绪稍微好转些,一甩袖道:“两军对垒,情报异常重要,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这么浅显的道理你们都不懂?真让朕失望!”

朱厚照俨然是兵法大家,教训人的时候颇有条理,旁边陆完、王敞和王守仁等人沉默以对,丝毫也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意思。

随即朱厚照站起身走到城垛口,侍卫识趣地让到了一边,朱厚照往前方眺望一番,蹙眉问道:“怎么一点音信都没有?莫不是鞑子真的撤兵了?”

张苑之前一直想找机会上前跟皇帝阐明他的立场,现在终于逮住机会,赶紧凑过去道:“陛下,鞑子撤兵是好事啊,这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陛下龙威所到之处,番邦哪里敢不低头?”

朱厚照斜着瞅了张苑一眼,破口大骂:“你话说得轻巧,朕是御驾亲征平定草原,鞑子撤军在你口里倒成了好事?那以后朕要平鞑子,只能带兵满草原去找寻鞑子的踪影?那可是他们的地盘,我们去哪儿找人交战?现在朕把话撂在这里,此番一定要跟鞑子在张家口堡决战,若最后结果不是如此,你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要承担责任!”

本来张苑满心欢喜,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但在朱厚照说出这番话后内心动摇了。

朱厚照的态度非常强硬,且已说明必须要在张家口堡决战,而战争的结果也不是为了让鞑靼人撤兵,而是要直接把鞑靼人全灭了,那张苑之前盘算的一切事都要落空。

张苑心中突然变得异常紧张,心道:“鞑子撤不撤兵谁能控制得了?若鞑子撤兵,莫不是我还要跟着受牵连?”

朱厚照在城垛之前看了好一会儿,直到站累了,才又回到椅子上坐下,随即把王守仁叫到身边。

“王卿家,你负责节制宣府和大同军政,这几天你可有收到鞑子活动的情报?”朱厚照问道。

一时间王守仁很难回答,就在于他这边的消息几乎断绝,无从答起。

王守仁正踟躇不知该如何作答,张苑又站出来说道:“陛下,王大人有什么情况,都是直接告知老奴,老奴也都将情况告知于陛下。”

张苑之所以这么说,是把王守仁告状的路径给堵上,同时变相告诉王守仁,我们是一体的,应该共同进退,你别还没过河就开始拆桥。

朱厚照皱眉问道:“是这样的吗?”

王守仁行礼:“近来所知鞑靼军情的确太少,一切均已上报,微臣并无隐瞒。”

当王守仁把这番话说完,张苑那边明显松了口气,此时他又打起如意算盘来:“就算出了事,陛下要怪责,也只会怪责具体经手人,我不过是个居中传话的,只要王守仁承认我这边的话都是他上奏,那出事就该由他来承担,不会怪到我头上。”

张苑一脸关切之色:“陛下,您看这太阳都出来了,您至今尚未用早膳,不如先到城楼内,让人准备些简单的膳食,吃过再准备御驾亲征事宜?”

临打仗了还要先吃饭,张苑的话让周围的人一阵厌恶。

朱厚照正要应允,陆完阻止道:“陛下,战前不适合用餐,乃是怕剧烈运动时身体不适,将士们到现在都未用饭。”

朱厚照对于这些细节完全不了解,原本已经站起身准备往城楼里走,闻言不由惊讶地问道:“是这样吗?那不是全体将士此时都饿着肚子?”

张苑死死地瞪着陆完,觉得陆完真是多事,不希望他继续说下去。

陆完道:“三军将士都在昨夜用过饭,吃饱喝足后到今日,全都准备空腹上战场。”

“原来如此。”

朱厚照释然地点点头,“三军将士都没吃早膳,朕作为统兵之人岂能搞特殊化?不过想想也是,如果饱餐后再出征的话,无论是骑马还是快步行走,都会让身体不舒服……看来朕领兵还有很多要学的地方,那就继续在这里等候吧!”

说到这里,朱厚照重新坐下来,看起来神色平静,但其实已经很不耐烦,毕竟前线什么消息都没传来。

……

……

到太阳蹿出地平线,辰时到来。

朱厚照在城楼上已经等了一个时辰,这会儿越发不耐烦,不过好在等来了前线的消息。

讯息很零散,每次都不是直接汇报到朱厚照这里,而是由张苑先去问清楚,再过来跟朱厚照说明,甚至有时候还凑到朱厚照耳边细声说,故意不让周围人听清楚具体情况。

“……陛下,这位胡大人领兵出去两个多时辰,已经往城北走了五十里以上,尚未发现鞑子身影,他说已派出斥候找寻,但老奴觉得,他未必会上心,再者这么分兵很可能会被鞑子分而破之,不宜分兵,不如让他领兵到各处走走……”

张苑当着在场官将的面讲解军情,掺杂了许多自己的意见,俨然把自己当成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

朱厚照沉思不语,旁边陆完又开口了:“陛下,前军已经出击五十里,后军至今尚未出城,很容易会造成三军前后脱节,所以先锋人马不宜继续进兵,当令其原地驻扎,派出大批斥候往各处刺探军情。”

张苑恼火地道:“陆侍郎,就你懂,什么都要逞强……这种事需由陛下定夺,岂容你在此胡言乱语?”

陆完神情自若,不为张苑之言所动,朱厚照抬手打断张苑的话,点头道:“陆卿家说得很有道理,现在前军两个时辰走出五十里,行进速度已很快,如果尚未有敌情的话,实在不该继续前进。传令下去,让胡卿家的人马原地驻扎,先把鞑靼人的情况搞清楚。”

“得令!”

传令的活最轻松不过,许泰主动站出来承担,尽可能在朱厚照面前表现自己。

等许泰往城下去,朱厚照突然想起什么,道:“朕想起来了,胡卿家带出城去的兵马数量不足,那第二路人马也该跟上才是,许将军……”

朱厚照大喝一声,才想起许泰刚离开,面子多少有些挂不住,张苑凑过去道:“陛下您只管说,由老奴通知许副总兵便可。”

朱厚照点头道:“让许将军带一万骑兵,为第二路人马,接应胡卿家统领的前军,不过让他跟前军间保持距离,不能太靠前,不过他可以在驻扎后把骑兵分散派出去,把方圆几百里内的情况都给朕打探清楚,尤其是要弄清楚鞑子兵马的具体驻扎位置和动向,朕要做到知彼知己!”

在张苑听来,朱厚照安排得非常有条理,执行起来并不困难。

但此时他却满怀警惕,问题就在于朱厚照在行军布阵上参考了陆完和王敞等人的意见,对他所说的话置若罔闻。

张苑在下城楼找许泰传达命令时,心里琢磨开了:“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如果陛下不听我的,就算这场战事取胜,那我的功劳也不大,一定要把最大的军功抢过来。”

……

……

许泰作为第二路人马统帅领兵出击。

尽管许泰贪生怕死不想出城去,但奈何这是皇帝亲自下达的命令,他没有别的选择。

等许泰这路人马也出城,朱厚照的精神终于振奋了些,因为许泰出兵是在他眼皮底下完成,骑兵队列整齐,鱼贯出城,声势非凡。

朱厚照在城头上看着,有种检阅三军的畅快感。

就算没开战,朱厚照也很喜欢这种掌控一切的豪迈。

可当许泰率领骑兵远去后,城头又陷入死寂,长久都保持风平浪静,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太阳升起来,朱厚照身体有些燥热,有了上次的经验,他不想在城头上继续等候,环顾一圈后一摆手:“移驾到城楼里去吧,至少那儿不用忍受烈日曝晒,还站得高望得远……几位卿家随朕一起进去吧。”

到底是六月天,虽然炎夏已进入尾声,但穿着一身厚重铠甲在太阳地里也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所以没人拒绝皇帝的好意。

一行人随同朱厚照进入城楼,来到二楼上,朱厚照在露台阴凉处高坐,不过这次朱厚照没上次那么不近人情,让侍卫去城下搬椅子上来,以便跟随一起进来的太监和文官可以落座,只有军中的人需要继续站着。

今天没有风,城楼二楼上依然闷热,每个人额头上都渗出豆大的汗珠。

朱厚照这边自然有人帮着扇风,他拿着望远镜看了一圈,忍不住抱怨:“这可真是稀奇透顶,怎么出兵这么久,都快到要晌午了,前方依然一点动静都没有?不会又跟上次一样,鞑子突然从哪个方向杀出来吧?”

张苑道:“陛下不必担心,胡大人和许副总兵领兵经验丰富,应该早有防备,即便遭遇意外也能临场应变。”

张苑这番话的意思是把责任推给胡琏和许泰。

本来张苑收拢许泰的意愿很强烈,但随着许泰得到朱厚照一些“特殊关照”,再加上其又跟王守仁、胡琏等人暗中来往,让他对这个人生出厌恶感,已经不再生出把许泰收拢麾下的念头。

朱厚照点点头,又继续等候。

前线依然不断有消息传来,不过这些消息都涉及胡琏和许泰二人所部情况,鞑靼人动向依然成谜。

如此到中午,仍旧维持旧状,陆完请示道:“陛下,天已近晌午,官兵们已在太阳地里暴晒了近三个时辰,是否让将士分批轮换喝水,顺带吃些东西?”

张苑冷笑不已:“陆侍郎之前不是说,大战前不能吃饭吗?陛下到这会儿尚未用早膳呢。”

朱厚照一抬手:“陆卿家说得有道理,这么干等下去也不是办法,让将士先吃饭,不过最好只吃一些流食,比如稀粥这些,既能解饿,又能解渴。”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三路异世之帝王路系统再拉也得用着隋末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历史种田:我家公子超凶猛世子贤婿,快请上位!异世权谋:重生智者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从小乞丐杀到一统天下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嫡妻难惹九龙夺嫡:废材成皇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三国:开局杀穿曹营,看呆刘皇叔开局十万两米壮汉,我含泪登基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三国:腐烂行尸,走肉国度!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穿越之农家小憨娃大志向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大唐天下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带着沙雕系统在古代开启工业革命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大清之祸害补天前传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穿越市井之妃要当家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大明:开局断绝朱允炆帝王路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大明:官居天子废除昏君踪影:马踏诸国铸无上凶名圣人齐出,华夏人杰进修班开课了魏臣大炎帝国,吾济苍生大乾暴君万界之我是演员大人,得加钱大秦之召唤群雄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南宋弃子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全日谈说唐演义画河山诸葛亮魂穿崇祯【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金融帝国之宋归女帝的内阁首辅绛色大宋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江山名士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