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后,赤松德赞再次召唤了杨国忠。
这一次,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普赞决定出兵了?”杨国忠看着满脸诡笑的赤松德赞心下一紧,似乎对方已经知晓大唐出事了。
“唐使,我们吐蕃人最重承诺,也最讨厌被欺骗。
大唐发生如此严重的内乱你为何不明说呢?
呵呵,回纥大军奉唐皇李隆基的旨意进长安拨乱反正,你却要我出兵攻击回纥。
怎么,你的丞相之位难道不是唐皇封赏的?
哥舒翰大逆不道犯上谋逆,而你作为大唐的丞相居然帮着贼臣倒行逆施,现在居然有脸来到我们吐蕃,要求我们出兵讨伐回纥。
哼!简直异想天开!
来人,把他给我抓起来,到时候献给大唐的皇帝。”
杨国忠抬起左手,声音异常平稳,语气不疾不徐。
“且慢,普赞听我一言。”
赤松德赞摆了摆手,制止了侍卫接下来的动作。
“呵呵,让他把话说完。
我倒要听听他能说出什么来。”
杨国忠起身轻拂了一下衣服,同时整了整自己的官帽。他这是在利用整理衣服的间隙调节自己的情绪。
当状态调整的差不多了,这才开口说道。
“大唐再如何内斗,那都是我们自己的事。
而且我相信战争很快就会结束。
燕王哥舒翰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并且已经控制了长安,囚禁了唐皇李隆基。不出3个月,唐朝就能再次恢复往日繁荣。
这场战争中,回纥既然出手,那就代表他不想让哥舒翰成为大唐的新皇。
您应该很清楚回纥与大唐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密,而且互通有无。
一旦燕王击退了回纥,等到战争结束后,一定会对他们进行清算。
如果吐蕃在那之前帮助燕王阻击回纥,相信大唐未来会加剧与吐蕃之间的紧密合作。
而且,吐蕃与回纥接壤,等到燕王登基为帝后,你我双方可以联手对回纥发起进攻,吞并他们的土地。
那里有大片的草地,肥美的牛羊和成群的战马。
回纥人都是天生的战士,他们力气大,弓马娴熟。这些人只要经过训练,就能成为最勇猛的战士。
普赞,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些什么。无非就是想趁着大唐此刻空虚挥兵进犯边境。
但那又能如何呢?
我们大唐幅员辽阔,城池遍地。你就算能攻下10座城池,又能如何呢?
即便你兵临长安城下,也不能彻底将我们大唐击垮。
潼关的东北方向还有我们大片的疆域,我们依旧可以繁衍生息。
到那个时候,我想燕王可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恐怕只有一战才能熄灭他心中的怒火。”
赤松德赞的笑脸慢慢凝固,阴沉着声音开口回道。
“哼,你这是在威胁我?
你不会真以为我是怕了哥舒翰那个老匹夫了吧?
现在正是大唐虚弱的时候,只是需要挥兵20万,必定能够攻下长安。
到时候,哥舒翰那老匹夫是否能够活下来还不一定呢!”
杨国忠点了点头,并没有否认赤松德赞的观点。
“没错,确实是这样。
20万大军的确能够攻克长安。
可接下来呢?你们吐蕃难不成入驻长安城?
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经历了数次的朝代更迭。但截至目前为止,这片土地还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天下,没有任何一个外族人能够对其进行染指。你们吐蕃也不行。
我此次前来是带着诚意来的。是合作共赢,还是刀兵相向,选择权在您。
在选择之前,我善意的提醒您一下。这场战争即便没有你们吐蕃的加入,我们也可以顶住回纥的攻势。
燕王只是想要修复两国之间关系,所以才选择让您出兵牵制回纥。”
赤松德赞没有说话,脑中思索着杨国忠所说的每一句话。
事情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即便自己率20大军攻破了长安,接下来呢?难不成要把自己的子民迁过来,接手这片土地吗?
可如果不占领,自己出兵20万,难道只是为了洗劫这几个城市的财物?
这些财物换来哥舒翰的厌恶,值吗?
一边是回纥那肥沃的草原,一边是大唐城市的繁华。说实话,真的很难让人抉择。
“唐使,你回去给哥舒翰带个话,就说吐蕃愿意与他结永世之盟。
也希望他能够遵守承诺,允许两国通商,并且共同举兵征讨回纥。”
...
长安城中,司仁坐在王位上,手中把玩着大唐的玉玺。
“欲神要这东西干什么,而且还愿意花巨额气运值购买。
这么说,它的价值要在1500点气运值之上?”
手中的玉玺翻来覆去,并没有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不论从哪个方向看,他都不值1500这个价。
“燕王,李白在殿外求见。”
“让他进来。”
“臣,李白拜见燕王千岁。”
司仁依旧低着头摆弄着手中的玉玺。
“李白啊,你找本王有事?”
李白谄媚一笑。
“是这样,臣近日在家无所事事,所以希望燕王能给下官安排点差事。”
司仁放下玉玺,面上露出笑容。
“哦?不知道你想做些什么呢?
现在是战时,百废待兴,如果有你擅长的领域,你可以主动提出来。”
李白来时已经想好了自己的去处。
他是李隆基亲赐的翰林学士,再向前一步就是丞相了。
右丞相是杨国忠,左丞相现在是空缺。但以他目前的资历想爬上丞相这个位置恐怕不能够服众。
“燕王,下官想编辑一部史书,撰写您的生平。
记录您从参军入伍,到扫清寰宇。”
他的这番说辞很有考究,表达的意思也很清楚。能记录撰写的人一般都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
像记录皇帝一言一行的叫起居舍人。而李白不仅是想当这么一个个小小的舍人这么简单,他的真实目的是想通过舍人这一职位入驻中书省。
以他现在的翰林学士的官职进入中书省,最起码能担任中枢舍人这一实权官职。
不仅可以总览朝廷政务,晋升空间非常的大。
在他头上只有两个官职,一个是中书侍郎,另外一个就是中书令。
中书令一般由宰相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