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趁着自己一方的士气高涨,立刻下令攻城。
依旧是投石机先行轰炸,冲车在高处进行压制。
城外的大唐士兵虽然此刻士气很高,但最多也就是让自己看起来更勇猛一些。
城内的守军情况则大为不同。
全军上下昨天全都上了城墙进行防守,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防守节奏。所以应对起来游刃有余。甚至都不需要指挥将领下达命令,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
巨石来袭,他们立刻进行躲避。冲车压制,他们用弓箭进行还击。
只要敌方指挥不更改战斗策略,那么这场战斗会一直拖下去,直到司仁一方的骑兵登场,一战定胜负。
“报~出去采集岩石补给的队伍被大批骑兵袭击,百人小队无人生还。”
“报~黄河北岸负责押送粮草的千人队,被突然出现的骑兵突袭,粮草全部被焚毁。”
“报~在左翼出现大量骑兵,目测有8000左右。看样子似乎想要对我们本阵发动冲锋。”
不利大唐的情报接二连三的送到李光弼手中。
哥舒翰,你这两万骑兵原来是想要截我补给啊?
“传令,让左军做好战斗准备,防止骑兵冲阵。
哼,这么点骑兵就想冲击我几十万大军,异想天开!”
左军带着8000骑兵一直在外围徘徊,没有进攻的打算。
他这次来,只是为了给李光弼制造一点压力,迫使他分神。
骑兵的突然出现,给了李光弼很大的压力。补给被切断,就相当于扼住了他们的喉咙。
所以,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把补给运过来。当然,如果有可能,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口把这些骑兵吃掉,以绝后患。
当城外的投石机停止轰炸的那一刻,司仁就知道大唐一方的补给已经跟不上消耗了。
但现在还不是反击的最佳时期,必须要让对方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不顾一切的全力进攻。
哪怕仅有一线生机,都会把这当做救命稻草。
失去了投石机的压制,城上士兵压力骤减。在指挥将领的引导下,开始进行有序的回击。
李光弼眼见情况不妙,立刻收兵,草草结束了这场争斗。
没了火力压制,只会徒增伤亡,没什么意义。
唐皇李琩把李光弼叫了过来,开口询问缘由。
“李将军,今日为何这么早就收兵了?可是出现了什么意外?”
李光弼恭敬的开口回道。
“陛下,记得您渡黄河之前末将跟您写的信吗?
哥舒翰有两万骑兵在我们后方游荡。
如今这些骑兵并没有参加战斗,反而开始对我们的后勤部队进行严重的干扰,迫使我今天攻城计划草草收尾。”
李琩沉默片刻,开口询问解决方式。
“不知你可想到解决之策?”
李光弼点了点头。
“有点头绪了,我这几天需要好好构思一下,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李琩其实很想询问李光弼的计划是什么,但这个念头刚出现在脑海就被他甩了出去。专业的事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办。
自己就是个吉祥物,做好吉祥物的本职工作就好。
“嗯,既然如此,那朕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一连几日,李光弼都没有再对滏阳发动进攻。反而派出10多支百人部队去城外采集资源。
左军也顺势将骑兵进行拆分,2000人为一队。将邺城派出的小股百人队伍尽数吃掉。
仅仅3日,左军的骑兵就灭掉了邺城外出采集部队近1万人。
虽然这一万人对邺城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多薅几次,总有被薅秃的那一天。
李光弼对损失的人手根本不在乎,不就是1万人吗?大唐别的不多,就人多。
况且,这一万人大多都是临时征调的民夫罢了。就算再死100万,对大唐的战力都没有任何影响。
“李将军,卑职按照您的吩咐,在城外河滩附近的密林中设下了伏兵。只要哥舒翰的骑兵今夜敢来,必让他们有来无回。”
李光弼呵呵一笑,拍了拍副官的肩膀。
“嗯,你办事我放心。今晚势必要给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长长记性。”
一连几日的杀戮,让左军和麾下骑兵的思想产生了麻痹之感。认为邺城内的人根本没有办法处理他们。
“左将军,刚刚收到消息。亥时三刻,大唐将会押送大批粮草过河。预计护送队伍至少有1到2万人。”
左军坐在草地上,正用磨刀石磨着自己的兵器。
“看来邺城内的人已经急了啊,居然选择在晚上赶路。
既然大唐这么大方,咱们也别跟他们客气了,今晚我会亲自带队。”
入夜,左军率4000骑兵蹲守在黄河北岸。只要敌军现身,他们就发动冲锋。
亥时三刻,大唐士兵准时现身在黄河口岸。火把犹如长龙一般,为左军指明了攻击方向。
左军哈哈一笑,尽显狂放。就在他准备进攻之时,远远的听到了战马奔跑的声音。
“左将军,燕王急信。命你即刻停止进攻。”
左军皱着眉,开口询问道。
“你确定是燕王的命令?”
他看着犹如长龙一般的大唐士兵,心中万分复杂。
攻还是不攻?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数万人从自己的视线中离去吧?
来人开口说道。
“燕王说,这是李光弼特意为你设下的圈套。
在这些补给士兵前进的路线上有一处林子,虽然林子并不茂密,但在里面却隐藏了2万大唐士兵。
一旦你率兵追进去,恐怕将有去无回。
燕王的意思是说,既然你带兵出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回。
让你守在密林外,把这些负责押送补给的人放过去。全力盯着密林中隐藏的大唐士兵。
等他们走到开阔地,一举将他们消灭。”
滏阳城内的司仁看着手中的密报,眼神复杂无比。
有庆幸,有疑惑,有感动,也有不忍。
“难道是我错了?”
他将信置于烛台上引燃。
白纸在火焰的烘烤下一点一点的被烧成灰烬,玉奴二字赫然出现在纸张的末尾处。
玉奴则是杨玉环儿时的爱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