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京师的大方向不能改,但细节可以改动。
在祖大寿等人看来,京师的城墙又高又厚,防守十天、半月肯定没有任何问题,等各路勤王军赶至后,辽东军在赶赴京师也不晚。
通州的战况和祖大寿等人的预料一模一样,鞑子数个时辰便攻下通州。
后金攻明京畿之战后,为了避免京师在次被鞑子围困,朝廷花费数百万两银子在蓟州、通州、遵化等地构建了一道防线,结果没想到如此不堪一击。
“舅舅,京师守得住吗?”鞑子火器之犀利,让吴三桂等人大吃一惊。
“应该守得住吧!”祖大寿是敢和后金野战的悍将,上一次鞑子入关,就是他逼得贝勒阿敏丢弃遵化、永平、迁安三城,狼狈逃回后金!
“大明怎么到了这个地步。”吴山桂对大明越来越失望,这样的大明还能走多远,谁的心里都没有底。
得知崇祯每年能从南直隶收取数百万两的商税银后,皇太极便同意了范文程攻打京师的计划,同时开始大量启用汉人。在范文程和皇太极的支持下,汉八旗的火器部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鞑子能迅速攻破蓟州和通州,除了这两地的守将垃圾外、火器是最大的功臣!
王鹏君虽然两世为人,但也没见过这样的大场面,以前小打小闹,他还稳得住,但如今他也有些慌了,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走下一步。
驰援京师,在王鹏君看来是找死,但不驰援,麻烦也不小。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明的体量摆在那里,所以能不能攻破京师,关键得看前面三板斧,若是各地的勤王军赶至后、鞑子还没有攻破京师,那么攻破京师的概率就无限接近于零。
皇太极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并没有佯攻,而是一上来就放大招。
大明守城的利器是火器,但鞑子这一次攻城,火力竟然不输于守军。失去火器优势的京师守军一下便被打蒙了,鞑子凭借火器的掩护,第一天攻城、就数次攻上城头。
若是京营没有派援兵驰援蓟州,京师守军绝对不会打的如此艰难。
如果不是崇祯第一时间就命在京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带着自己的家丁到城墙巡逻和守卫,肯怕鞑子第一天就已经攻破京师。
城墙上的战况传至内阁后,所有人的心中都是一片冰凉——在怎么不通武事,也知道现在的情况非常不妙,这样子下去,京师随时都有被攻破的危险,所以崇祯和文武百官都慌了,忙迅速下旨让刘策和王鹏君领军驰援,同时严令各地的勤王军加速赶往京师。
上次鞑子围城,京师上下其实是不慌的,因为蓟州和通州都没有丢,各地的援军也都及时赶至,鞑子实际上是处于明军的内外包围之中,要不是明军野战战力实在太烂,甚至有围歼后金军的机会,但这一次不一样,蓟州和通州都丢了,鞑子关内和关外已经连成一片,在加上京营已经被京师的文武百官玩残了,且各地的援军都拖拖拉拉,所以大明这一次真的有亡国的可能!
“吵了半天,吵够了没有。众卿可有退敌之策?”内阁和六部迟迟没有商量出御敌之策,崇祯已经是一肚子的火。
崇祯此时已经后悔了,王鹏君的话,他但凡听进去半句,就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无论文官还是武将,此时都已经没有信心守住北京城,所以在大家看来,如今最佳的应对之策就是南狩——刚好天津还在南京锦衣卫手中,京师也没有被合围、京营目前还有力量突围,若是跑路的话,肯定能把崇祯安全护送到天津,若是拖的时间久了,想跑都跑不了。
崇祯爱面子的性格大家是知道的,所以没人敢提南狩。
“可命得力之人征召城中壮丁练兵、协助守城。”张凤翼是兵部尚书,把鞑子堵在蓟州的计划是他提出来的、拒绝锦衣卫入城也是他牵的头。
“粮饷是否充足。”赵德业看向侯询。
户部由于得知南直隶的税银即将入京,所以花钱有些大手大脚,在加上明军开拔,按惯例都是要给银子的,所以京营驰援蓟州时也耗费了户部不少家底。
户部此时已经空了,无力提供征召壮丁的饷银。
“南直隶的税银没有入库,户部如今已经没钱了,必须及时筹饷才成。”侯询低着头答道。
“若想让辽东军快速驰援京师,必须许以重利才成。”王鹏君被攻击的那几天,赵德业也被喷了个半死。
南直隶的勤王军和税银都已运至天津,王鹏君如今可以说是兵精粮足!
王鹏君手里有近万精锐和数百万两白银,其地位之重要,就是傻子也明白,但王鹏君前段时间不仅在户部和南镇抚司吃了亏,而且还因为不肯驰援蓟州被文官集团喊打喊杀,若是心里没有芥蒂、那就见鬼了。
后金攻明京畿之战之后,祖大寿履立战功,但却吓得不敢入朝面见天子。
两个能缓解京师危机的人都和朝廷有隔阂,这也是文武百官没有信心守住北京城的原因之一。
“爱卿以为当如何?”崇祯看向赵德业。
“陛下,可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并暂时提督辽东的援军;升吴三桂为右营副将,加署都督同知。另外在拨一百万两饷银给辽东军,让辽东军去天津领取。”辽东将门如今影响力最大的就是祖大寿和吴山桂,把他们两人安抚好了,辽东军才能如臂指使。
“陛下,辽东军之所以彷徨不前,罪在蓟辽总督刘策,他对辽东军的影响力实在太低了,陛下可下旨让孙承宗担任蓟辽督师,并总督进入北直隶的各路援军。”温体仁也急忙献策。
刘策帐下,纸面上的军队有将近二十万人,结果却坐视后金大军围攻京师,此举自然是罪大恶极!
“准!”崇祯说完看向赵德业:“令婿对朝廷是有功的,是满堂诸臣误了他,朕欲任命其为锦衣卫指挥使,你以为如何?”
“陛下,王鹏君之所以没有驰援蓟州,是因为他知道鞑子入关是为了攻破京师,所以才待在天津不肯动弹,为的就是京师有难时,能第一时间驰援京师,臣料定王鹏君已经在驰援京师的路上。”崇祯的性格赵德业自然是清楚的,若是不把事情圆回来,王鹏君蹦跶不了多久。
赵德业虽然表面上和王鹏君划清界限,但他心里却知道王鹏君和他是一体的,王鹏君要真倒了大霉,他也不好过。
“朕知道他受委屈了,你替朕写一封信好好安抚他。”若是王鹏君的勤王军能冲进北京城,京师的防御体系必然增加好几个层次。
南直隶的勤王军一共有一万人,得知鞑子围攻京师后,王鹏君又在天津征召了三千人。
王鹏君权衡利弊之后,最终还是决定驰援京师,同时并私下派人联系祖大寿和吴山桂等将门子弟,告诉他们自己这里有大把银子,想要钱就快点来。
虽然京师危急,但王鹏君不仅广派斥候,而且还是选择了打呆仗结硬寨,南京锦衣卫就如同一个巨大的乌龟壳一样缓缓朝京师移动。
由于饷银不够,京营的士气有些低迷,京营的饷银早已拖欠了数年,此时让人家卖命,欠的饷银却不肯结清,自然没人愿意效死力。
鞑子第二日攻城,比第一日更加凶猛,一度占据了一小段城墙,最后是御马监的禁军加入,才把鞑子赶了下去。
崇祯知道在这样下去,大明就真的要完了,所以只能下令文武百官和勋贵捐饷,但折腾了大半日,也只筹集了数十万两白银,气得崇祯想让锦衣卫直接抄家。
京师的文武百官已经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有些人甚至动了投降的心思。
“陛下,陕西巡抚孙传庭领数千援军从德胜门入城。”王承恩兴高采烈的把好消息告诉崇祯。
“为何让勤王军入城。”勤王援军不入城、只能城下作战——温体仁之所以反对勤王军入城,一是因为规矩,二是因为京营实在太弱,一旦出事肯定压不住勤王军。
击退鞑子后,自然要犒赏各地的勤王军,但国库的粮饷根本不足以给出合适的犒赏。
军队对大明的忠诚度已经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会背叛大明——上次的勤王军、便有不少军队杀将造反投靠叛军。
勤王军击退鞑子后,朝廷一旦没有给出应有的奖赏和抚恤,很可能会引起兵变,如果是在城外,还可以从容弹压,如果是在城内、那乐子就大了。
“此一时彼一时,城内无良将、守军又不足以抵抗鞑子的进攻,依臣愚见,应该允许所有赶至京师的勤王军入城。”赵德业开口劝道。
“不可,勤王军鱼龙混杂,让其入城,必定为祸京师。”温体仁的话显然说到了崇祯的心坎里——辽东军大多是将领的家丁,若是让其入城、崇祯睡觉都不安稳。
“立即传令守城的将领,除非皇命特许,否则勤王军只能城下作战。”崇祯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他希望尽快增加京师守军的力量,另一方面他又怕勤王军入城后会闹事。
崇祯其实最希望王鹏君的勤王军入城,王鹏君的勤王军和其它勤王军是不同的:一来由于赐服的原因,南京锦衣卫对天子的忠诚度是比较高的,这也是崇祯同意王鹏君征调南京锦衣卫入京的原因;二来王鹏君不是辽东将门,锦衣卫不是家丁、是天子亲军;三来跟随王鹏君入京的锦衣卫、已经有京师锦衣卫的正式编制;四来王鹏君对南京锦衣卫的掌控力度非常强,锦衣卫不敢背着王鹏君哗变——明军哗变,大多是底层士兵哗变,统帅哗变的几率极低。
孙传庭的忠诚,崇祯是信任的,崇祯不信任的是孙传庭的秦军,崇祯担心孙传庭控制不了秦军;至于辽东军,无论士兵还是统帅,崇祯都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