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惊长安,刘禅作文章
土山之上。
关羽和张辽的对话,还在继续。
关羽说:“文远若报曹丞相而死,实则是弃大义,而取小义,此乃谬举。”
关羽的话,让张辽原本坚定的信念,有些动摇。
见张辽神色有所松动,关羽趁热打铁,继续开解张辽。
“曹丞相昔日有恩于文远,文远争战多年,早已立功报之。况且曹丞相已不在世,文远何需多虑?”
顿了顿,关羽接着说。
“文远归于曹丞相时,彼为大汉之相,文远当年亦是降汉,如今弃魏归汉,不过回归正道矣!”
……
说到此处,张辽的执念渐渐消散,心头也如压着巨石,被掀开了一般。
张辽的目光中,多了一丝释然。
片刻后,张辽转身对关羽说。
“云长兄,昔日吾劝兄归降曹丞相时,兄曾提过三个要求,今日吾也有两个请求,望兄能应允。”
张辽提出要求,潜台词便是答应归降,关羽顿时大喜。
关羽点头道:“文远但说无妨。”
张辽缓缓说:“其一,吾之士卒,皆是北方之人,愿降者须加以善待,不愿降者,请放其自去。”
关羽毫不犹豫地答道:“此理所应当,不必多言。”
顿了顿,张辽继续说。
“其二,我归汉之后,若汉军伐魏,勿使吾对敌旧主也。”
关羽闻言,神色如常。
此事孔明早已与关羽讲过,关羽此时并不意外,关羽应道。
“文远放心,此事我自会安排。”
见关羽如此爽快,张辽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
不久之后。
关羽与张辽并肩从山上走下,丢弃兵器的魏军士兵跟随在后。
关羽顺利达成劝降的任务。
见此情景,孔明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有欣喜,也有欣慰。
……
至此,张辽正式投入大汉阵营。
消息传至魏营,李典听闻张辽被围,不得已投降,心中大震。
李典连忙下令退兵,奔回合肥。
襄樊战场上。
攻打樊城的夏侯惇,也接到东吴覆灭的急报。
夏侯惇深知形势已变,他不敢在樊城停留,立即率军退回宛城。
时值深秋,寒风渐起。
新纳入汉土的东吴属地,整顿安抚,尚需时日。
刘备遂下令全军休整,来年春暖,再与曹魏决战。
于是,双方各自收兵,战事暂告一段落。
这一场大战役,最终以汉军大获全胜,东吴彻底败亡而告终。
天下格局。
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刘备安排好江东诸事后,率众从建业出发,途经襄阳,最终返回长安。
都城长安,此刻已是万人空巷,百姓与官员纷纷涌上街头。
迎接凯旋归来的天子。
刘备骑马入城。
街道两旁张灯结彩,欢呼声此起彼伏,刘备向两旁的百姓,频频挥手致意。
刘备的身后,则是浩浩荡荡的汉军将士。
他们铠甲鲜明,气势如虹。
入城后。
刘备径直来到大殿之上,对此次战役的有功之臣,进行一一嘉奖。
战功卓着的武将们,因功受赏,无不振奋。
文臣们则纷纷挥毫泼墨。
或作赋,或写诗,以华美的辞藻,颂扬刘备的功德。
一时间。
殿内文采飞扬。
字里行间皆是忠君爱国之情。
……
刘备手下文臣,也是个个才华横溢,所呈文章无不文辞华美,意境深远。
刘备一一览阅,心中甚慰。
当刘备读到最后一篇文章时,不禁发出一声惊叹。
这篇文章不仅文采斐然,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竟是出自:
太子刘禅之手。
此时的刘禅年仅十岁有余,却能写出如此佳作,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刘备与群臣皆感意外。
尤其是孔明。
孔明深知历史上的刘禅,资质平平,还顽劣不堪,最后留下乐不思蜀的恶名。
如今的刘禅,却展现出如此才华,实在令人费解。
……
此时。
孔明脑中都是疑问。
刘备却欣喜若狂。
在一个帝王的眼中,一百个出众的臣子,也不如一个出色的儿子。
群臣见状,纷纷上前道贺。
“太子天资聪颖,文采斐然,实乃大汉之福!”
“陛下有此龙子,何愁江山不稳,社稷不兴?”
“太子年幼便有如此才华,将来必成大器!”
大殿之上,赞誉之词不绝于耳。
而孔明觉得,此事另有隐情,孔明决定,找机会单独见见刘禅,一探究竟。
孔明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太子学业精进,实乃可喜可贺,臣欲择日前往东宫,拜见太子,不知陛下之意若何?”
刘备闻言,只当孔明有意教导刘禅,心中更是欢喜。
刘备当即点头应允:“军师有心,朕甚欣慰,太子若能得军师指点,必能如金石砥砺,展露锋芒。”
……
几日后。
孔明如约来到东宫,面见太子刘禅。
眼前的刘禅,目光炯炯,神采奕奕。
全然不似传闻中那般平庸顽劣,反倒透着一股聪慧之气。
孔明心中疑惑更甚,便请刘禅屏退左右,只留二人单独交谈。
孔明微笑开口。
“殿下近日学业如何?臣奉陛下之命,特来考校一二。”
刘禅神色从容,眼中闪过一丝自信的光芒。
刘禅说:“丞相既有此意,便请出题。”
孔明略一沉吟,开口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刘禅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此句出自《诗经》,是孩童启蒙时便熟读的诗句,孔明并未指望以此难倒刘禅,而是借此试探他的反应。
……
见刘禅对答如流,孔明又念道。
“阳春布德泽。”
刘禅应声答道:“万物生光辉。”
孔明继续出题,刘禅从容应对,句句精准,毫无滞涩。
直到孔明念出:“黄沙百战穿金甲。”
刘禅依旧顺口答道:“不破楼兰终不还。”
话音未落,孔明忽然目光如炬,直直盯向刘禅。
刘禅起初并未察觉异样,待注意到孔明的眼神,刘禅心头猛然一惊。
……
孔明最后所念的诗句,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
三国时代。
几百年后的一首唐诗。
刘禅竟然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
那么,真相只有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