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内阁政事堂内,诸阁老眉头紧锁,神情凝重,似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此时李世民坐在在政事堂正北,目光扫过每一位阁老,他的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透露出一股坚定和决断。
“诸君,今日召集大家来此,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商议,部队轮换。”李世民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阁老们纷纷抬起头,目光齐聚在李世民身上。他们知晓这次内阁会议议题,但更知道这其中蕴含的难度。
那可是部队轮换啊!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纠葛,不是简单就能贯彻的。
还有,大唐初立十年,如今还没有完全统一,北方的敌人自不必多说,南方,如今还有零星的小股叛乱,帝国政令还不能完全下达最底层。
在西南方向,崇山峻岭,那里更是撩人多作乱,就连川蜀之前的撩人都难以征服。
所以各地都需要一些军队镇守,虽然这些地方的守军并不多。
但却很繁杂。
尤其是长安禁苑内的禁军,更是守卫京师的重要力量。一旦进行轮换,不说影响到各地的稳定和安全。
京师长安确实要陷入一阵实力空虚,保不准北方的草原会不会。
“圣人,此事是否过于仓促?部队轮换乃是国家大事,需要慎重考虑。”长孙无忌忍不住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李世民微微点头,表示理解。他很清楚,部队轮换确实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仔细谋划,周密安排。但他也有自己的考量。
“诸阁老,朕知此事不易。但大唐立国十年以来,一直秉持着强军兴国之理念。如今,渭水事变后,突厥已回归草原,想要再度拉起一支强有力的盟军南下,已是不易。”
“还有,朝廷中央对突厥的腐蚀工作已卓见成效,如今的草原醉生梦死,朕研判短期他们不会有什么动作,就算颉利可汗雄才大略,但他手下的人皆能和他一样吗?”
“诸君,还有赵德言在不遗余力拆突厥墙角,现在正是我们图新求变的好时机。”
“如今外敌压力降低,正是开启全军性质的整编,进一步提升大唐卫国军的实力的好时候。”李世民的话掷地有声,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内阁大臣们听了李世民的话,纷纷陷入沉思。
他们明白大唐作为一个大国,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作为支撑。而部队轮换,正是提升军队实力、保持军队活力的重要举措。
他们更明白,圣人此举是为了打破地方军力垄断,将权力收回来。
“那么,圣人打算如何进行部队轮换呢?”杜如晦开口问道。
李世民微微一笑,缓缓说道:“自然不能鲁莽,轮换是为了增强大唐军队实力,而不是削弱,朕打算召回在山东剿灭虎狼灾,响马患的兵士,将它们派遣往边境。”
“而长时间驻扎在边境地区的将士调回长安,进行休整和新式训练整合,”
“边境的将士也是为大唐出生入死,趁此机会,让他们回家聚聚。”
“边境兵士常年抵御外敌,他们如今大部分还未进行新式军法训练,他们一旦回归长安,会不会成为不安定的...”首宰房玄龄不动声色道。
“朕之玄甲不动留守。”
“三千玄甲。”内阁大臣们懂了。于是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接下来就是对计划的规则补充制定。
毕竟计划虽好,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
部队轮换涉及到的人员众多、地域广阔,需要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
随着商讨不断进行,政事堂内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绕着部队轮换的具体方案、人员调配、物资保障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经过几个时辰的商议,阁老们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由军事院领头负责部队轮换的具体实施工作。
相信一旦计划开始,接下来的日子里,随着大唐的军队开始了有序的轮换。边境的将士们回到了长安,得到了久违的休息和团聚。而长安禁苑内的精锐部队,则踏上了前往边境的征程,肩负着新的使命和责任。
相信未来历史上,一定会浓墨重彩记下部队轮换,这是大唐卫国军由点及面的全面提升。
就在内个热火朝天讨论部队轮换时,李长河便离去了,因为后续秘密,有他没他也不影响,所以他直接前往仁医堂。
但刚到他就遇到了一例棘手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