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成果
有了明确的方向后,锂电池项目进展得十分顺利。
负责各个板块的研究人员的工作都在有序地进行着。
按照上一次会议所敲定的方案,从空心碳球入手,通过能与锂金属合金化的相分散到不与锂金属合金化的非活性相中理论,去搭建‘缓冲骨架’对空心碳球进行补偿。
以其来解决空心碳球体积膨胀问题。
用化学的语言进行描述便是,将c70富勒烯材料的部分π键打开,并用存在扑拓缺陷的碳纳米管对其进行修饰,在特定的条件下改变其分子空间构型。
这听起来似乎很复杂,但想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并不算很难。
首先将电弧室抽成真空,通入氦气,两根高纯度的石墨棒靠近,并通过高压电产生电弧效应,碳棒气化产生的等离子体在惰性气体环境下不断碰撞,就能形成稳定的c60、c70等富勒烯大分子。
将其中的c70分子筛选出来,和通过cVd真空管式炉生产的碳纳米管进行混合,在真空环境下发生热反应。
由于π键和大π键本身的不稳定性,加热期间会产生相当复杂的化学反应。根据预期的高分子模型进行比对,从反应室中不断筛选出相似的产物,然后分析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也许一千克的产物中,能找到那么几毫克的宝藏。然后根据产物、时间、用料等因素绘制不同的曲线,摸索出一条类似于经验公式的东西,进而再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理论。
这看起来似乎是个笨方法,但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却是当前最合适的选择。
毕竟在寻找一个稳定制备的方法之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事实上,很多材料学的实验,都是通过这种“笨方法”做出来的。
因此,当张清洋院士接收到梁云关于整个空心碳球解决方案时,并没有否认这个“笨方法”的实验方案。
反而是按照这个“笨方法”的实验方案实验起来,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
时光悠悠,一眨眼,锂电池项目从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自从确定了空心碳球的探索方向后,锂电池项目进展得十分不错。
如今,已经进展到关键一步了,即空心碳球地穿梭实验。
只要穿梭实验成功,那么他们就可以完成整个项目了。
因此,在这个关键的一刻,整个项目的研究人员都在认真,耐心地进行着属于自己的研究工作。
不敢出现丝毫失误与怠慢。
梁云作为空心碳球研究方向的提出者,同时也是对空心碳球“缓冲骨架方法”的穿梭实验最熟悉之人。
他负责锂电池项目最为核心的一部分:穿梭实验的实施。
当然这么重要的实验不可能交由梁云一个完成,张清洋院士与他一起进行,以及多名助手协助。
将三十多个密封在小玻璃罐中的样品取出,梁云对自己的助手吩咐了一些必须注意的事项之后,小心翼翼地从标注着一号样品的玻璃罐中,取出了少量的黑色粉末,与离子水混合摇匀。
从其他实验室中取来样品之前,已经对样品进行过处理,除了含有少量无法过滤的杂质之外,这些粉末已经达到了实验室纯度,无需再做过滤操作。
不过就这么把样品塞进去观察肯定是不行的,空心碳球本身的团聚现象会让观察效果变差。
在助手的协助下,梁云不厌其烦地对每一个样品进行了超声波分散处理,然后才小心翼翼地用胶头滴管取样,依次将所有样品试液滴在了铜片上。
在张清洋院士的协助下,梁云不厌其烦地对每一个样品进行了超声波分散处理,然后才小心翼翼地用胶头滴管取样,依次将所有样品试液滴在了铜片上。
“搞定!”
终于处理完了所有样品,长出一口气的梁云放下最后一片铜片,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下有些僵硬的脖子。
由于碳材料本身是导电材料,处理起来还算简单,到这一步便算是完成了。如果是绝缘体材料的话,还得对样品进行蒸金处理。
蒸金处理啊!听起来是不是很贵?
其实也不算贵。
至少比起实验室消耗的其它贵金属和有机试剂来说,黄金还算是相对便宜的耗材。就这些样品来说,平均每一毫克的成本都在一百美元以上。
所以梁云这么小心是有理由的,毕竟每一毫克就是一百美元啊,这些可都是国家的钱啊。
梁云搞定自己的样品后,一同实验的张清洋院士也完成了他的样品实验,在样品上覆盖好铜山后,张清洋对梁云问道。
“我这边也oK了,我们接下来干什么?”
毕竟,整个实验是以梁云为主的,而梁云又是最熟悉这个实验的人,所以张清洋院士才会询问梁云一下步该干什么。
梁云想了想后,说道:“先用扫描电镜扫一下吧。”
剩下的工作就很简单了,梁云按部就班地操作着仪器,将载有样品的铜片粘在样品座的导电胶带上,然后整个送进了样品室中。
确认着样品室内的真空压保持在稳定的数值,梁云一边自言自语着,一边熟练地输入了各项参数。
“发射电流设在10μA,工作距离8mm,扫描模式为Sei……”
通过样品控制器上的两个操纵杆,梁云小心地移动着样品台的位置,站在电脑前的助手,则按照他的要求调整着光阑和加速电压。
完成了这一步,所有的工作也随之就绪。
终于,到了收割胜利果实的时候了。
比起前面繁琐复杂的操作,这一过程则要轻松愉快的多。
通过电脑调节控制分辨率,调节加速电压和工作距离,切换探测器,梁云可以很轻松地收集到他想要的任何数据。
看着工作中的仪器,操作着电脑的张清洋院士忍不住感慨。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实验已经成功了!”
梁云也十分地激动地笑着道:“是的,我们的实验成功了,空心碳球的穿梭实验顺利完成了。”
尽管知道实验成功了,但扫描还并未结束。
随着分辨率逐渐放大,在nm尺度下,空心碳球的微观结构被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两人的面前。
看着一张张扫出来的图片,梁云忽然心中一动。
想起了什么的他,立刻对一旁负责扫描的助手开口说道。
“帮我从这些样品中筛选出比表面积在【2326m2g-1,3762m2g-1】区间,直径在【60nm-70nm】区间的空心碳纳米球体!”
很快,助手将梁云所需的部分给调了出来。
梁云看着所调出来的空心碳球数据,陷入了沉思。
一旁的张清洋院士看到梁云的神情后,急忙问道:“怎么了?”
沉思了一会的梁云,忽然露出笑容,然后对着张清洋院士说道:“我可能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