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二位要说谁呢?”
“这一位可了不得!”
“这一位是个关键性人物,甚至可以说,大清能够入关,全靠了他一路指引!”
“因为山海关的大门,就是他打开的。”
“迎接清军入主中原,也是他一手捉成的。”
“他便是明末第一汉奸,明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吴三桂!”
吴三桂这个名字一出来。
崇祯帝可能并没有多大的印象,毕竟在他们目前所处的时空当中,吴三桂尚且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
但他爹名叫吴襄,这事就有点大了。
无他,因为这吴襄正是大明辽东总兵。
率兵在前线抵抗清军,是名将祖大寿的部署。
吴三桂作为吴襄之子,可以说是将门出身,天生占有优势,父子二人应当皆是受明廷恩重的重臣。
可为何,为何这吴三桂会打开山海关,恭迎清军入关?
崇祯帝捂着胸口,怆怆后退三步,而后双腿发软,瘫坐在龙椅之上,若是负责守卫山海关,镇守辽东的大将都投降敌蔻,那他大明,还有何希望?
大明朱由检:敢问乔姑娘,这吴三桂,是为何?为何要通敌叛国?
“这个怎么说呢?”
“其实按照他的个人履历来看,他一开始就是反清死忠,坚守在抗清第一线的大明主将,为反抗当时的清朝入侵贡献了不少自己的力量。”
“具体战绩咱们就不说了,只说说他究竟干了什么。”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北京。”
“面临覆亡命运的大明王朝把最后的赌注全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
“崇祯陛下更是下诏,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他火速领兵入卫北京。”
“吴三桂接到圣旨,带着军队晃晃悠悠,一路慢行,在行至玉田一带,突然获得李自成已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的消息。”
“大明王朝突然灭亡,让吴三桂失去依靠,一时陷入为难之中。”
“他现在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投降大顺军,也就是李自成所部,要么投降清军。”
“因为他现在手上兵力只有四万左右,向前他打不过李自成,向后他干不过多尔滚。”
“唯今之际,就只能在两者之间择其一!”
“吴三桂思来想去,他所能控制的区域就只有山海关一带,这是关外进出关内的要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因此,他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清朝和大顺朝的发展。”
“如果他选择了李自成,清军就难以入关。”
“即使是清军从以往的入关途径,绕道北方长城进入关内,可也会因为无法打通关内外通道而无法立足,这样一来,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朝还是有可能会统一中原。”
“但同样的,如果他选择了清朝,那清军就可以从山海关源源不断地进入关内,争夺天下。”
“所以在此时的重要关卡之上,颇有一种,吴三桂的选择,决定了天下未来走势的即视感。”
“虽然事实也确实如此!”
“两方人马都派人招降,想要拉拢吴三桂入场。”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吴三桂一直在反复权衡利弊,寻找最有利于自己的一方。”
“在经过仔细思量之后,他决定投降李自成,率领部下连夜奔赴京城,结果,在到达顺义时,吴三桂又得到消息。”
“原来,李自成所率领的农民军入城后,疯狂捕拷明朝降官,大肆抢掠金帛美女,他的老父亲吴襄遭刑讯,爱妾陈圆圆被霸占。”
“吴三桂大怒,回师重新占领山海关,并以大明孤臣的身份,派使者到清营议和,借兵复仇。”
“当然后来也有人说,在吴三桂知道自己心爱的女人陈圆圆被霸占之时,冲冠一怒为红颜,所以愤而回师,打开山海关大门,迎清军入关,借清军之势,为自己复仇。”
“这个说法,对,但也不对。”
“从李自成派来的招降信之中可见,吴三桂的家产被抄,待他回去有可能会还回来,父亲家人被捕,也会释放,可唯有在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刘宗敏霸占之件事上。”
“吴三桂敏锐地感觉到了威胁,并从这件事之中,窥见了大顺朝内部并不一统一,并且存有隐患。”
“如果李自成真的想要招揽他,起码得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爱重人才的架势,就算没有这个态度,也起码该派兵围住全家,圈禁保护起来,而不是任凭一个下属,去霸占他的爱妾。”
“由此可见,李自成的下属与他也是有分歧的。”
“思及此处,吴三桂当即借此喊出男子汉大丈夫若是连自己的女人都护不住,如何存活于天地间,然后带兵回师,倒向清军。”
“这个时侯,他所打的旗号,还是以大明孤臣的身份,为崇祯皇帝复仇,所以才向清军借兵,可多尔滚也不是吃素的,他将计就计,借李自成与吴三桂的矛盾,来收服吴三桂。”
“面对清军要求他投降,并封于故土,晋爵以藩王的许诺,吴三桂动心了,又或许是他没有了选择的权利,于是只得连夜出关,到清军营中,剃发投降。”
“然后与清军联合,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
“总得来说,他跟范文程这种为了追求自我名利,主动投降清军的人还是不一样的。”
“当时投降大清,也并不是简单的个人因素,而是出于政治和军事策略考虑,换句话来说,属于投机心理。”
“哪一方对自己有利便投向哪一方,什么家国大义,什么壮烈殉国,能活着为什么要去死,当然,他也如愿以偿。”
“在迎清军入关之后,他充当清军扫荡中原的先锋将军,一路从山海关打到云南,可以说是为大清打下半壁江山。”
“而清廷建国之后,也加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吴三桂为了表达对于大清朝的忠心,与八旗将领李国翰同镇汉中,剿杀西北地区的抗清义军余部。”
“他亲自率兵,对农民军残部进行残酷镇压,动辄屠城,斩杀无数军民百姓,尤其针对一些起兵抗清的朱明后裔,他更是直接斩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