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安看到直播间之中,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当即回道:
“大家的问题,我都看到了,我一个个回答吧!”
“第一,女皇陛下所问,为什么日子国一直会对我国存有吞并侵略的野心?”
“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国家太小了,地理面积小,可耕种面积也小,自然资源严重匮乏,在农业社会时期,百姓吃不饱饭是常有之事。”
“再加上他们国土处于四面环海,地震、海啸层出不穷,所以一直都很羡慕我国,不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且文明先进,国家富强。”
“一边是吃啥啥没有的小岛国,一边是资源丰富的邻居大国,穷怕了的日子国能想到的唯一办法,那就是抢。”
“所以在唐朝时期,日子国借着大唐军队与百济国之间的战争,便已经掺和了进来,与大唐军队在白江口发生大战,在这一次,日子国虽然战败,但却懂得自省。”
“他们觉得大唐军队强盛,自己暂时也打不过,但可以向强大的大唐学习,学习他们的文化、制度、社会经济,所以在后来才产生了一批专程来大唐留学的日子国留学生,美其名曰:遣唐使!”
“而唐朝的各位陛下,从李二陛下开始算起,有一个算一个,都对前来大唐学习的日子国使臣持有友好态度。”
“所以这些遣唐使从我大唐几乎学习走了所有东西,什么建筑、宗教、诗词、茶道、香道、农业生产、工业技术、中医技术、军队制度、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直到今天,在日子国中还存在大量仿唐建筑,我种花家各式文化遗产,诸如中医茶道等,亦被日子国掌控大半。”
“而他们从大唐王朝所学习的这些知识,全部用来发展自身国力,可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他们国土面积有限的事实。”
“他们的大陆梦还未灭,想要打造一个由日子人民统领的汉人山的愿望一直都存在他们的心里,所以才会在自身实力已成之时,野心再起,将刀尖重新对准了我种花家。”
武媚听到这里,眉间微蹙,这倭人当真是狼子野心,她向往于当年太宗皇帝万朝来贺的盛景,所以对待周边列国,一律视之友好。
可没想到,她认为最为谦卑好学的倭国来使,内里竟都是这般模样,如乔姑娘所说,掠夺才是倭人的内在核心,那他们来她的武周大朝,那便更是不怀好意!
如今,混居在洛阳长安的倭人胡人为数不菲,若是直接屠杀,也会寒了列国友邻的心,须得找个法子才行。
至少不能再继续纵容下去,诗词礼仪也就罢了,可那些核心工匠技艺,圣朝机密,绝不能被这群倭人再插上一手。
……
“第二,是永乐陛下所问,在当时的大清朝,哪怕已处于末势,但名将还是有的,北洋水师之中,像丁汝昌、邓世昌,也都是极为出色的将领。”
“但一场战争的结局,不是只靠几个出色的将领就能改变结果,这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个人能力再优秀,也无法拉动一个日暮西山的王朝腐败下坠的事实。”
“而且明朝能出一个戚继光,也不是因为大明朝庭皇帝慧眼如矩,大力培养而成,事实上是身处当时的大明武将,举步维艰,想要在战场之上靠战功往上爬十分困难。”
“戚继光的成功,有他自己个人能力强悍,有统兵之才的原因,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张居正和胡宗宪在背后的联合支持,为戚继光的前路扫平了许多障碍。”
“但晚清时期的种日甲午战争,李鸿章统领北洋水师,朝中党派林立,陆军与水军派系不合,其他朝臣更是处于观望状态,所以大势如此,非人力能够改变!”
大明朱棣:…….
原来如此!
…….
“第三,是李二陛下所言,我正式回复,说的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甲午种日海战,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大清王朝身负至少百分之七十的责任!”
“我之前说过,乾隆陛下晚年好大喜功,自认为大清王朝为世界中心,周边尽是蛮夷小国,不屑与之交往,于是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从那之后的大清各位皇帝,自然也一律遵循乾隆陛下所定下的国策,对待外族,一律视之为蛮夷,不屑与之为伍!”
“但是,整个世界都在发展,唯有你在闭门造车,百年之后,差距已经拉得越来越大,就算你关上自家大门,但其他国家也会有火炮军舰轰开你的大门,逼得你不得不打开大门应战!”
“同治十三年,日军侵略tw,清政府在当时因为没有铁甲战船,所以力有不敌,只能给了日军50万两白银,才使得日军退兵。”
“经此一事,清政府也意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到了光绪年间,因为清政府与世界脱轨严重,所以国内兴起了向西方世界学习的洋务运动,而北洋水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
“虽然清政府为了海防,成立了水师,配备了军舰和火炮,但依然自视甚高,认为以目前水师战舰之力,足以自守国门,所以又开始懈怠,懈怠到谁都敢私自挪用北洋水师的军费。”
“今天这个盖园子,明天那个要过寿,虽然清政府建设水师花了不少钱,但真正用到军事上的,却并不多,甚至于许多军备都年久失修,这也就导致了在战争一开始,我方单就作战军备而言就已经落后一大截。”
“当然,最重要的,满清政府从上到下都已经变得腐败不堪,文官贪财,武将惧死,真正爱国的将领却受到打压。”
“而北洋水师内部同样腐败不堪,纪律败坏,训练松弛,许多演习也是弄虚作假,从上至下,腐败现象严重,出现了领空饷,吃回扣,甚至利用特权走私的现象。”
“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得赢呢?”
大清康熙:……
大清所有皇帝:……..
“第三,康熙陛下所问的双方兵力如何?伤亡如何?我也只知道一个大概数据。”